本书稿涵盖了1842-1942年间西方人士(以传教士为主)在中国刊印出版的各类书籍,以作者全力收集到的上述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出版机构、相关人物等为线索,分六十章展开,对这一时期出版的近千种出版物的版本、源流、主要内容和历史价值作了详尽的梳理,探微发覆。作者的研究成果清晰地反映出“传教士汉学”向“专业汉学”这一汉学目前重要演变过程的面貌与特征,亦能丰富对这一时期中西交流史、我国出版史和印刷史的认识。正文后另附二十一则目录,有上海土山湾印书馆、河间胜世堂印书房、天津崇德堂、香港纳匝肋印书馆等出版机构中英文、小语种出版物目录,中英文报刊目录,天主教在华设置的机构目录,包括传教修会、传教善会、学校等。
近年来,新媒体服务在图书馆界取得显著成效和丰富的建设成果,本书主要探讨新媒体的基本概念、种类特性、服务技术、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指导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建设与应用发展方向。本书将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新媒体的服务建设与应用进行阐述:扫描新媒体理论概念体系,整理新媒体的种类与特性。构建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框架。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所涉及的技术进行整理分析。对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汇总。探讨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建设的发展趋势与问题。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及网络生态的演变,新媒体具有越来越多的交互特性,互动交互以及大众化、社群化的内容生态是当今因特网新媒体的主流特征。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新媒体正在向移动化迁移。本书通过对新媒体的概念进行深入剖析,
这里有幽绿色的西周青铜方鼎;这里有透明的玛雅水晶头骨;这里有神秘的埃及黄金面具;这里有古代科学家们的宇宙模型;这里有神话,有传说,有科学猜想;这里有帝王,有先知,有革命者、探险家;这里有大发现里的小故事、小故事里的大人物;这是一部世界文明发展简史;可以看,可以读,可以用手触摸,用心领悟……
在第2版中,诺丁斯再次引领我们展望一个不同的学校系统。这个系统基于这样一个原则: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发和培养。她认为如果我们把关心,而不是责任,作为教育的基石,那么学校将有可能更好地协调传统与现代之争。这种协调无疑将会造福于所有孩子。
私家藏书是中国历代藏书中官藏、公藏和私藏三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以私人收藏的方式来保存书籍的藏书形式。其收藏者是广泛的,从皇室贵族、官宦权贵到士、农、工、商无所不包;其藏书的内容也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经、史、子、集无不涉及。因此,私家藏书是中华藏书中传统典籍积累、保存、整理、再造的重要系统之一,它相对于官藏和公藏之书,更能直接地体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区域的历史风貌和社会万象,更能展现中华大地各不相同的世风和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