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博物馆学的研究生入门教材,本书旨在让读者对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当下状况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解释博物馆的功能;为博物馆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并认为博物馆是以文献为中心的机构,将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跨学科理论视角审视博物馆实践。随后,作者提出了现有多种类型博物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的共性及区分彼此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有意义的物质资源 博物馆中的 物 。大多数博物馆学著述将 物 仅仅视为构成收藏的东西,然而本书深入探讨了 物 的物理性及其意义,尤其是被博物馆化后 物 的意义的演变。这部分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审视了博物馆学的重大转向,即从最初的关注博物馆观众转变为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情境下, 物 是如何被
本书从一位拥有近五十年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业人士的角度,对博物馆及其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刻而坦诚的审视,内容涉及博物馆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机制,以及博物馆日常运作和基础业务的方方面面。作者史蒂文 米勒结合自身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记录了他在处理博物馆专业问题时的具体措施,以及他对于 何为博物馆 博物馆为何而存在 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是从现实的角度解读博物馆整体构成与内部协作的实用书籍,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博物馆这一独特机构。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策展工作实践和现代博物馆使命的发人深省的书,堪称当今艺术专业人士和学者不可或缺的读物。全书探索美国和欧洲当代艺术面临的挑战,探讨了群体展览、影像、(手)工艺、建筑如何影响其空间内的展览的性质等话题。 随着观众需求与品位的不断提升、新科技的不断注入,博物馆正在从收藏珍稀艺术品的禁地转变为观众友好型机构,通常专门举办旨在吸引观众的引起轰动的展览。然而,在这场巨变中,一个最紧迫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什么成就了优秀展览? 美国皮尤艺术与遗产中心执行主任、费城展览计划主任葆拉 马林科拉邀请14位世界顶尖的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撰写文章,从各个角度审视了博物馆展览制作的要素,试图回答这一问题。这些人士的专业背景,无论是深度和广度都是罕见和宝贵的;其思考与观察,无论是对耳熟能
内容简介 百科全书式博物馆是保存时代印记、 让参观者获得艺术熏陶的文化机构, 还是政治与权力语言的遮羞布? 作者詹姆斯 库诺从博物馆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博物馆所象征的国家话语权争论、博物馆与世界主义间的关联以及博物馆是否带有帝国主义色彩这四大角度出发,将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丰富意涵作了多样解读,并主张 文化没有政治的边界,文化永远都是动态、混合的,产生于不同人群的沟通与交流之中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不同展品是如何在时光的河流中游荡并汇集于一地,会看到观赏者经由博物馆的引导能获得怎样的个体体验,会看到不同流派学者的思辨火花,也会看到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之所以存在并发展背后的政治与历史渊源。
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 ,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 新媒体 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
本书作者大卫.卡里尔教授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其近著《博物馆怀疑论》为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作者在及时传达当代国际上有关艺术博物馆研究的*思想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视野广阔而又催人深思的理论探索,既深入讨论了大型的博物馆(如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精湛分析了私人的收藏馆(如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加特.加德纳博物馆,加州的盖蒂博物馆),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当代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提供了灼人的启示力。
《沈尹默论坛论文集》内容包括沈尹默书学精神的当代意义、浅谈沈尹默认定执笔法的科学性、从论书诗透析沈尹默的帖学思想及其成因、沈尹默书论中的境界构想与法则寻绎等,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该书1993年问世,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四个版本,展现了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新问题与新尝试。作为国际博物馆研究手册,《博物馆基础》经历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和遗产形态、专业政策背景下的博物馆从业者的广泛使用,在新版本中更多地关注信息化与国际交流传播的内容,同时持续性地吸收了国际博物馆界在使用过程中的众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堪称国际博物馆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数千年的生成、拓展、吸纳、融合和嬗变,熔铸了一座座巍峨耸立的学术丰碑,汇聚了蔚为大观的精神文化遗产。其中先秦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可谓光耀千古,泽被万代。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研究的条件、氛围大有改善,此间虽也曾出现过一些波折,但当代学者们依然凭其不屈的人文精神,孜孜砣砣,勉力奋耕,创造出了不少无愧于历史的高质量学术成果。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学界更如春际的原野,生机勃发,满目葱茏,佳花异卉,令人流连,真正迎来了思想解放、学术繁荣的难得盛景。面对这些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学术精华,我们有理由也有责任尽自己些微的心力,梓行之,传播之,倡扬之,发展之,使中华民族的学术之薪、智慧之火,燃烧更旺,烛照更久远! 鉴此,我社郑重推出
《国际阳明学研究(卷)》汇辑了国内国际对阳明学研究的成果,反映了阳明学研究的动态。文章引经据典,论述精到,学术性较强。
《民本民生民主》整理编辑了作者任湖南省省长、省委书记的“讲话”、文章,收录文章包括《努力当好人民的省长——我的心意与态度》、《关心群众生活·抓好救灾工作》、《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等。
《中国青年研究论文集(2009-2010)》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新英才科研基金”的大力支持下,《中国青年研究》编辑部现将2009、2010年度评选出的60篇论文集结出版。《中国青年研究论文集(2009-2010)》中,论文的排序以当年发表先后顺序排列。希望此部文集的出版,能够进一步调动广大学者及作者为本刊撰稿的积极性,很好地从论文选题、内容、布局、论述方式、论文风格等方面对作者以示范与引导,以论文为导向和范本,让很多的作者从中学习和借鉴,进而撰写出适合本刊风格和内容的高质量论文,为《中国青年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青年研究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做出新贡献。
......
本书全面介绍了博弈论的主要思想与应用,风格严谨而又不失平易。作者从对理性选择范式的简要介绍开始,讨论了完全信息下的策略式和扩展式博弈、贝叶斯博弈、不信息下的扩展式博弈。此外,本书还涵盖了多阶段与重复博弈、议价理论、拍卖、寻租博弈、机制设计、信号博弈、声誉的建立和信息传递博弈等内容,内容全面而又不乏深入的探讨。与其他博弈论书籍不同,本书从理性的思想开始谈起,通过优势策略和可理性化等概念探讨了理性对多人决策问题的含义,然后才引入纳什均衡的定义及其推导。 本书是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的理想博弈论教材。本书通篇采用真实世界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解释了博弈论相关概念和方法。本书还涵纳了许多在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重要应用,每章末尾的习题为读者提供了练习的良好机会。 引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