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为博物馆学的研究生入门教材,本书旨在让读者对博物馆的早期历史、当下状况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解释博物馆的功能;为博物馆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独特之处是作者从系统的角度看待博物馆,并认为博物馆是以文献为中心的机构,将博物馆和博物馆学结合起来,并通过跨学科理论视角审视博物馆实践。随后,作者提出了现有多种类型博物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具有的共性及区分彼此的差异,以及所谓的有意义的物质资源 博物馆中的 物 。大多数博物馆学著述将 物 仅仅视为构成收藏的东西,然而本书深入探讨了 物 的物理性及其意义,尤其是被博物馆化后 物 的意义的演变。这部分构成本书的核心内容,审视了博物馆学的重大转向,即从最初的关注博物馆观众转变为关注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此情境下, 物 是如何被
内容简介 本书由两位著名艺术家合作编纂,由22位来自各国、各领域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共同撰稿,以新颖而独到的视角,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等多个层面全方位地回溯、解读、剖析 策展 这一概念。通过梳理历史并分析各类典型案例,力图打破界限,使讨论尽可能不受学科、地域、族群、性别以及机构类型的限制。尽管在梳理策展历史时,不可避免地要将目光投向西方,但当聚焦当代策展实践时,无论其是否发生在文博或艺术场馆内,均被置于全球化语境中加以分析研究。 全书22篇文章在编者的排布下构成完整的有机体,共同对西方思想文化施加于当代艺术和策展领域的影响提出挑战,认为当代策展应有不同的解释,由此形成一场真正的全球性跨学科对话。
本书从一位拥有近五十年工作经验的博物馆专业人士的角度,对博物馆及其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刻而坦诚的审视,内容涉及博物馆的基本构成和工作机制,以及博物馆日常运作和基础业务的方方面面。作者史蒂文 米勒结合自身在博物馆工作的经历,记录了他在处理博物馆专业问题时的具体措施,以及他对于 何为博物馆 博物馆为何而存在 等诸多问题的思考,是从现实的角度解读博物馆整体构成与内部协作的实用书籍,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了解博物馆这一独特机构。
自2008年以来,每年12月,来自瑞士的合作伙伴都会与奥维尼埃的迈松?博雷尔基金会合作,在纳沙泰尔组织一次关于博物馆学当前问题的研讨会。在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全世界的博物馆学教授与博物馆馆长、文物专家、国际知名的策展人、文物修复师以及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与两所机构的师生一起,讨论研讨会列出的各项议题。2015年的研讨会的主题是 数字时代的博物馆:新媒体和新中介 ,来自传播学、法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信息技术和媒体心理学等众多不同领域的专家,以及企业界和文物修复行业的专家们也应邀从各自的角度参会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新媒体相关的展览、博物馆数字艺术作品的收藏与保护、文化中介与博物馆数字化传播以及内容数字化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来说明 新媒体 的功能性和活跃性以及数字技术对博物馆的影响程度。
内容简介 百科全书式博物馆是保存时代印记、 让参观者获得艺术熏陶的文化机构, 还是政治与权力语言的遮羞布? 作者詹姆斯 库诺从博物馆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博物馆所象征的国家话语权争论、博物馆与世界主义间的关联以及博物馆是否带有帝国主义色彩这四大角度出发,将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丰富意涵作了多样解读,并主张 文化没有政治的边界,文化永远都是动态、混合的,产生于不同人群的沟通与交流之中 。在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不同展品是如何在时光的河流中游荡并汇集于一地,会看到观赏者经由博物馆的引导能获得怎样的个体体验,会看到不同流派学者的思辨火花,也会看到百科全书式博物馆的重要意义以及它之所以存在并发展背后的政治与历史渊源。
内容简介 本书探讨了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对于策展的认知:策展不再局限于以视觉艺术为核心的观念性表达,而是突破了艺术、历史、文化等范畴,成为一种没有任何体制化界定的自由形式。策展包含着文化的参与、选择、安排,更带有策展人批判性的评价和分享,关联着一整套价值观、信仰、习俗和社会活动。策展可以在以视觉主导或非视觉主导的生命的各个领域开展,这种极具挑战性的多样性正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 书中对策展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哲学色彩的探讨,涉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多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家。作者以批判的精神去审视哲学概念在当代话语体系下的新的意义和对于策展、对于人的新的思考,并由此进一步观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本书对于与策展密切相关的博物馆工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导意义,而且作
本书作者大卫.卡里尔教授是当代美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其近著《博物馆怀疑论》为同类著作中的翘楚。作者在及时传达当代国际上有关艺术博物馆研究的*思想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视野广阔而又催人深思的理论探索,既深入讨论了大型的博物馆(如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也精湛分析了私人的收藏馆(如波士顿的伊莎贝拉.斯图加特.加德纳博物馆,加州的盖蒂博物馆),为人们进一步思考当代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提供了灼人的启示力。
庄立臻主编的《天一阁博物馆藏古籍善本书目(上下)(精)》是天一阁博物馆的馆藏善本书目,书中详细揭示近5000种馆藏善本的书名、*者、版本、批校题跋、版式、装帧、册数、存卷、子目等信息,旨在为学术界提供一份全面、准确的天一阁典藏珍籍信息。同时,本书还附有书名、*者和批校题跋者索引,便于读者使用。
《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该书1993年问世,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四个版本,展现了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新问题与新尝试。作为国际博物馆研究手册,《博物馆基础》经历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和遗产形态、专业政策背景下的博物馆从业者的广泛使用,在新版本中更多地关注信息化与国际交流传播的内容,同时持续性地吸收了国际博物馆界在使用过程中的众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堪称国际博物馆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海豚简装:人文·民主·思想》节选自2010年5月时报出版社出版的《人文与民主》一书。《海豚简装:人文·民主·思想》选萃先生写于1980年代后,关于人文与民主议题的文章,以人文篇、民主篇与思想篇勾勒一代知识人的思想精华。《海豚简装:人文·民主·思想》代序为先生获克鲁格奖时所做演说的中文译稿,正文选了三篇文章:《“国学”与中国人文研究》、《人文与民主在“余纪忠讲座”上的演讲》、《中国思想史研究综述中国思想史上四次突破》。
本书是作者继《〈诗经〉的科学解读》《唐诗的博物学解读》后的又一新作。作者花费十数年时间精心研究,以现代科学知识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工具,运用丰富的学识,配以图画解析,对环保有关的中国古诗中涉及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天文、地理、气象和水文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种社会人文现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考证,纠正了历代注释和理解上的谬误和差错,赋于这些千年古诗以全新的现代面貌,对读者阅读古诗词,对当今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本书精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一百余位书法家的墨迹一百二十余件,按作者生年顺序,概述了这些著名书法家的生平和艺术成就;按作品所署年款或书写时间之前后顺序,重点评价所选作品的书法风格,使读者得以了解清代书法家们对前人的继承和自我的创新,旷观清代书法不断总结与发展的历程。所选书法作品装帧形式多样,有长卷、册页、立轴、横披、对联、条屏、扇面等;质地各异,有纸本、花笺、高丽笺、撒金笺、绫本、绢本、花绢、撒金绢等;书体齐全,真、草、隶、篆、行皆备,风格各异,争相斗艳,相映成辉,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
《博物视野里的鲁迅》( 上海鲁迅纪念馆奔流丛书 之一)是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音海研究馆员的学术随笔集,涉及鲁迅和同时代文化人事迹、事业、生活等多方面内容。全书23篇文章近20万字,主要从鲁迅纪念馆收藏和展示的物品、文献等 博物 当中,择取兼具代表性、可读性、趣味性的内容,以学术随笔的形式娓娓道来。大致可分三大板块,一是直接写鲁迅的,如《鲁迅对北方历史考古的关注与思考》《从古版画、汉画到新兴木刻 鲁迅学术、创作与美术活动的关联》《鲁迅与九华堂笺纸》等;二是间接写鲁迅的,如《贺友直绘 白光 》中陈士成形象的塑造》《李桦木刻中的景物处理特色》《朝花嘉卉说 陀莱 》等;三是作者常年来对博物学和博物馆工作的思考,如《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传统学术的转型 以博物学及博物馆兴起为例》等;适合博物馆、文学、文化、文
《从"数量增长"走向"质量提升":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内容有博物馆事业发展历程与趋势、博物馆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博物馆馆舍建设质量的提升、博物馆藏品保护环境的提升、博物馆科学研究成果的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内涵的提升、博物馆社会服务理念的提升、博物馆文化传播功能的提升等。
本书是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先生所著的经典著作的第五辑。该书基于作者多年工作的经验,总结了其对我国博物馆建设的思考,强调了博物馆建筑的功能性、实用性的结合,提出了未来博物馆建设所应实现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
《出版学建设丛书:中国出版文化史》内容: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如果说即使一木一石都有着久远的历史的话,或许会有些夸大其词。但是,在这样一个悠远的文明面前,即使当方便面广告宣传中夸张地赫然出现诸如其在中国有“四千年历史”之类的词句时,也不能就此笼统地轻下断言,认为这有些荒诞无稽。如果我们要探究“拉面”“面条”的起源,大概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的西晋时代。当时出现的“水引饼”发展到唐代就演变成了“切面”,到宋代就变成“面”了,那就是:“水引饼”至宋代又发生了重要演变,最终成为现在所说的“面”了(青木正儿著,《华国风味》,“馄饨之历史”)。换句话说,“面”即使没有四千年的历史,但至少也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了。
《柳欣学术论文集》,本书就是对柳欣学术论文进行归纳整理,本书共四部分内容,编经济学思想、方法与批判,第二编马克思经济学,第三编价值分配与货币资本理论,第四编宏观经济。系统地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的经济学家柳欣论文进行分类阐述,为研究柳欣著作及研究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