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ZUI悠久、规模ZUI宏伟的综合性博物馆,大英博物馆从一座胡乱堆放着藏品的小仓库,历经几百年,逐渐发展成了拥有800多万件跨越人类文明发展全过程的各类藏品并享誉世界的公众博物馆。它创造过许许多多的第YI,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宝藏,但它是如何出现的?作为一座面向公众的博物馆,它又是如何去吸引那些 好学求知之人 的? 本书作者詹姆斯 汉密尔顿从收藏家汉斯 斯隆爵士讲起,带领读者回顾了这座命运坎坷的博物馆成立之初的社会、文化背景,其后逐渐扩张的过程,以及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那些人,和博物馆本身对英国乃至世界的深远影响。
什么是博物馆?现代博物馆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博物馆与博览会的文化功能是什么?博物馆和博览会如何规范参观者的行为?博物馆承担着什么样的文化和政治功能?知识和权力对博物馆的功能演进有怎样的影响? 本书通过梳理18 19世纪以欧洲为中心的公共博物馆的形成过程,考察西方19 20世纪的博物馆和博览会如何展示藏品、接待参观者,分 历史与理论 政策与政治 进步的技术 三部分,探讨知识-权力框架下博物馆的角色、功能和定位,揭示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形成的治理与教化的关系范式。本书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为新博物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艺术品占有和追缴的故事中,没有任何一方能置身事外。 如果当年希特勒考上了美术学院,还会不会发生后来的世界大战?历史容不得假设,但希特勒究竟有多喜爱艺术,却是人们经久不衰的话题。 本书是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 林茨特别任务 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人、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 今天来看这段历
《故宫物语》第一篇“话文物”中,野岛刚评述了《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图》等37件台北故宫的重要馆藏,时而描写作品本身,更多的则是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这些文物在战时的颠沛流离中所经历的故事。第二篇“谈故宫”中国,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特写了故宫的过去。“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第三篇“访昔人”则通过专访故宫历任院长等社会人物,揭露了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博物馆基础》是普遍适用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博物馆的基础工作手册,可以为那些专业人员稀缺、经济资源有限的博物馆提供良好的实践纲要,同时也可以作为博物馆员工和志愿者培训的基础工作教程。该书1993年问世,本次翻译出版的是第四个版本,展现了网络时代与全球化时代博物馆的新问题与新尝试。作为国际博物馆研究手册,《博物馆基础》经历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和遗产形态、专业政策背景下的博物馆从业者的广泛使用,在新版本中更多地关注信息化与国际交流传播的内容,同时持续性地吸收了国际博物馆界在使用过程中的众多建议和反馈意见,堪称国际博物馆界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书遴选了42本20世纪海外学者的博物馆学研究著作,并约请35位相关专业青年学者为每本著作撰写评述。42本著作,出版年代跨越20世纪的后40年,一些是海外大学博物馆学、博物馆研究课程的基础教材,一些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产生过深刻且持久的重要影响。这些著作是考察和研究现代博物馆学理论发展和变革的节点指示器。研读它们,可以为学习博物馆学理论指明思想进路,为掌握博物馆专业技能提供标准做法。
石刻拓片作为一种复制和保存石刻文物资料的传统手段,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文化传承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石刻拓片正在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这里汇聚了人类创造的无数璀璨瑰宝; 这里充盈着艺术和知性,却也充满神秘感; 这里洋溢着永恒大美,但抢夺文物的争议也始终不断。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规模优选、的博物馆之一,1759年起正式对公众开放。它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巴黎的罗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目前拥有藏品1300多万件。由于空间上的,大量藏品未能公开展出。 《大英博物馆法》规定:“现有的与之后增加的每一件藏品都将较为保存并供后世利用,且保证所有学者和怀有好奇心的人都能自由进出。”博物馆至今仍坚持这一原则:免费开放,所有人都能自由进出。 卢卡·莫扎蒂编著的《伦敦大英博物馆:伟大的博物馆》是对大英博物馆部分藏品的一次巡礼,该馆是有着重量声誉的博物馆,藏品不但数量极其庞大,其质量也是一流的,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物价值。
上编 博物馆与社会 ,介绍博物馆的基本概念、历史源流、功能类型等。通过大量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案例,帮助大家形象地了解博物馆这一机构,及如何利用博物馆资源。 下编 博物馆与文化 ,通过聚焦八个著名的*博物馆,每章引出一个文博相关的社会话题进行探讨,并结合具体的藏品,介绍艺术的欣赏方法、基本的艺术史及文物知识。 现代的教学方法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课堂的 翻转 ;学习也不仅限于课堂,而在于实践、考察、体验结合的综合锻炼场。教学如此,教材也应如此。 每章还设有 阅读书单 ,列出与本章有关的参考书籍,方便大家深入学习。在本书的末尾附录,设有三个 话题 和三个 专题 两个部分。 话题 针对性地聚焦大家关心的某个博物馆相关话题,进行着重探讨;而 专题 则是对博物馆参观及藏品赏析的具体引导。
本书以鲜活的案例研究为特色,展示了一些世界 设计,讲述了成为一名展览设计师所需要具备的技能。 书中包含数百张已经展出的展览照片、概念图、计算机效果图、图表和信息表。所有本书内的信息都适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种展览,包括 性和临时性展览,比如博物馆、画廊、游客中心、品牌体验馆、展销会和节日庆典活动。 来自美国的Ale Nani表示:这是一本策展人必须读的书,是我为了上课而买的书,此书文笔优美,为展览设计提出了好的建议。 来自英国的P W.表示:这本书对我本科的电影与摄影基础学里的展览与观众模块帮助很大,它让我在许多问题上都找到了答案。
交互式展示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博物馆世界,参观者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玻璃橱窗观看价值不菲的展示物,他们期待通过对亲自动手获得体验,同时更积极地参与到展示中,即融学习和娱乐于一体。可动手博物馆和科学中心让人们能够接触真实的物品和场景,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欢。本书介绍了可动手展示的概念及其教育内涵,并对影响可动手博物馆和科学中心持续成功性的展示设计、财务、市场、操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教育活动和重要事项管理等重点内容进行了探讨,*后对可动手展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全书从实践出发,为博物馆学相关研究者和学生提供了操作指导。
在世界的博物馆序列中,卢浮宫(法国)、英国博物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俄罗斯)以及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并称 世界四大博物馆 。它们以其拥有藏品之多、包揽文明种类之广以及研究人员队伍之精良著称于世。无论对于专业的艺术学者,还是普通的艺术爱好者,甚至走马观花的观光客来说,四大博物馆都是置身异国时不可绕开的艺术圣地。 本书由 2015中国好书 《敦煌石窟艺术简史》的作者赵声良先生撰写,共计120千字,200余幅插图。作者将中华文明放置于世界文明的框架中加以论述,以史为鉴,提醒国人莫要崇洋媚外,亦不可妄自尊大,使全书具有较广阔的视野、较开阔的格局。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 (1546 年 ) 。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 ,现为八里庄小学。摩诃庵铜钟筑于明嘉靖丙午年(1546年),此钟通高 156 厘米,口径 95 厘米,重 600 千克 ,现藏于北京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该铜钟铭文与大多数佛钟类似,钟体表面刻有铭文,内容主要有佛经、祝颂语、铸造年月和捐资铸钟人姓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铜钟上铭铸的*一部佛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大乘佛法的经典,也是汉传佛经中*短的一部,共二百六十字,因其言简义丰、博大精深,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 该经字体端庄秀美,保存完整、清晰,因而裱下的拓片精美、清晰、完整,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序有关于摩诃庵铜等介绍,并附摩诃庵铜钟照片一页。
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体现了当代博物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对观众需求的尊重,通过优质服务实现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北京汽车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建设是在新的博物馆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以博物馆服务为核心,凝聚该馆全体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优化博物馆业务活动质量,让观众在享受优质服务的过程中,获得满意的学习和休闲体验。《博物馆服务标准化实践指南》提供了系统完整的博物馆标准体系, 重要的是提供了如何制定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的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意义。每一位希望 好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和文化服务作用的博物馆工作者,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得到启迪和激励。
本书为《你所不知道的 一级博物馆》系列图书第三辑,汇集《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刊发的关于 一级博物馆的文章,对32家 一级博物馆的历史、馆藏等进行深入挖掘和介绍,并配以稀见馆藏文物图片200余幅,其中很多文物为“镇馆之宝”。书中既有贵州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等综合类博物馆,又有 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等自然博物馆,还有中国印刷博物馆、中国电影博物馆等专业类博物馆;形式上按照博物馆所在的地理位置排序,清晰明了。本书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扩展了原文的内容含量,旨在帮助 多读者走进博物馆、了解中华 传统文化。
《中国博物馆志(第6册)·重庆卷·西藏卷·安徽卷》由张文彬、张柏主编。由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博物馆协会组织全国各省市区文物局编著的多卷本的《中国博物馆志》,忠实地记录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状况。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重庆、西藏和安徽各博物馆的概述、业务活动、藏品管理及经营等基础情况,对了解中国博物馆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
陶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土与火的结晶,它可以给人以启迪、遐想、愉悦与知识。广西博物馆自20世纪30年代初建馆以来,一直注重陶瓷器的收藏,藏品包括本区内考古发掘获得的陶瓷器,及定、磁、耀、钧、景德镇、龙泉等历代著名瓷窑的产品。这些陶瓷珍品的入藏,无不凝聚着本馆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同时,一批爱国人士捐赠出其收藏的精品,使我馆陶瓷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在临近建馆七十周年之际,得到文物出版社的鼎力支持,我馆编撰的《广西博物馆古陶瓷精粹》终于得以出版,它既是我馆古陶瓷研究者的劳动成果,也可让更多爱好者分享我们的珍藏。 广西陶瓷器的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烧制出精致的印纹陶器,汉代釉陶器和宋代青瓷的成就尤为突出。宋代是广西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瓷窑几乎遍布
本书收录了我国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大师周士琦先生从业六十余年的精品文章,配合大量展览史料照片及艺术作品图片,包括经典展陈的老照片、设计手稿等,既谈展览之 法 ,又议展览之 道 , 记载六十年中国博物馆记忆,讲述中国博物馆展览故事,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全书包括我国博物馆前辈专家苏东海老先生的序言及作者自序,分为上篇 再现 博物馆陈列的思考 、中篇 展陈 览新 各类陈列的设计艺术 、下篇 时空 历史文化对谈 以及附录 回想 陈列艺术六十年 ,完整呈现了周士琦先生六十年博物馆展陈思想,以及中国博物馆展陈在理念、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此书围绕民族类博物馆的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开展的研究,总结了目前国内在此学科建设上取得的经验,也同时存在亟待解决的难题,希望在此研究成果中能为业内提供一种理念创新、实践创新的模式,架起博物馆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同时收录国内一批著名博物馆学专家的*研究成果也为业内同行提供了新的理念和视角,了解前沿的学术动态。
《智造展览——博物馆馆长讲博物馆2》收入上海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九州文华:中国博物馆之旅”系列讲座的内容。有故宫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国家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台北历史博物馆等十家博物馆的馆长,以及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在讲座中介绍了所在馆的馆藏特色,特别是近年来举办的重要展览。从中可以看出,各馆是如何利用馆内馆外的文物资源和新的考古发现,筹划一个好的展览;怎样展示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怎样把展示与公众教育相结合,促进文物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2019年是林徽因诞辰115周年,《梁思成 林徽因影像与手稿珍集(中英对照)》在中文版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出版中英文对照版,新增几十幅意义价值比较重大的图片,以此纪念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书中收入梁思成、林徽因的珍贵影像400幅,两人的手稿21幅,还有林徽因的绘画作品。这些珍贵的影像再现了梁、林二人亮丽的形象、生活的细节,更是还原了他们穿梭于兵匪战乱的荒野,实地测绘几千幢建筑物的身影,展现了那一代精英人士的爱国责任感和令人敬仰的品格风范。 书中所有影像资料由家属和馆藏机构提供,原汁原味地还原了梁思成、林徽因精彩、跌宕的一生,比文字资料更真实,更具可观性。
本书名为 奇趣景观 ,书中的专题博物馆有各种特色收藏和镇馆之宝,保留了业已逝去的世界中无数个瞬间的奇景。那一个个瞬间仿佛从历史上截取的小小切片,林林总总拼贴在一起,构建出区别于大型综合博物馆的,更为平等入微的文化叙事。 一个人的个性来自其独特的成长环境,博物馆的特色也与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息息相关。书中介绍的展示火车演变历程的铁路博物馆,设在退役的华丽老车站,作为藏品的老火车,仍能带着游客在铁路网上驰骋。海事博物馆的大厦以前是矗立于大河旁的海军军械库,古老的幽灵船就漂在门前的水面上。音乐盒博物馆由废弃的老教堂改造而成,教堂原来的钟楼和管风琴,都成为馆藏的一部分。手袋与箱包博物馆开在阿姆斯特丹绅士运河旁的古宅里,珍藏着当年河畔豪宅贵妇们心爱的包包和手袋。伦勃朗之家并没有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