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本书从信息治理视阈的角度出发,围绕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基本认知问题开展论述,通过实证分析,采集了大量的相关数据,总结归纳了档案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并对影响因素具体引发了哪些方面的档案服务问题进行了实证评价,构建了科学的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问责制度,并提出了档案服务质量优化控制的实现机制。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本书是一部以 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化体系建设 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2021年1月1日起新修订施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首次提出 档案开放审核 的专业术语。本书即在全国率先研究探索建立 依法依规、科学严谨、结果稳定、安全可靠 的档案开放审核标准化体系。 全书先后从审核工作机制、划控规则、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辅助技术、人才培养六个方面入手,研究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机制的机构人员、制度规则、审核流程及保障条件,确定每个工作环节的质量核心思想、质量标准与方法,制定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档案开放审核划控规则,并梳理档案开放审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解决档案开放审核人才普遍匮乏的问题。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
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发展出三百多个剧种。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戏曲艺术档案是收集、整理、保存、挖掘、研究戏曲艺术的重要载体,长期处于文献研究的边缘地带。在文化事业研究日益繁盛的当下,开展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研究工作,对于保存与弘扬戏曲艺术意义非凡。 《戏曲艺术档案管理研究与探索》初步梳理戏曲文献发展史,阐明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提出戏曲艺术档案的归档范围、界定原则和利用需求,阐述戏曲艺术档案的特点,为我国戏曲艺术档案管理实践中资源配置、分类导航目录体系的建立、全国性戏曲档案(文献)索引的联合编制、层次与多元结合树形档案分类思想的构建、口述历史档案的整理开发、戏曲艺术档案编研课题与选题角度的拓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