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
本书由多本台湾地区档案学方面的著述组成,包括张树三《档案学概要》,路守常《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张泽民《档案管理学》,倪宝坤《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王征、李文燦、杜瑞青、张穉阳《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等著作,这批著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地区档案学研究发展状况与内容,促进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本书包括了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的四本著作,徐望之的《公牍通论》、许同莘《公牍学史》、陈国琛《文书之简化与管理》、黄彝忠《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际》,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不仅是民国时期档案学成果的一个典型缩影,也是一笔珍贵的档案学遗产,而且对今天档案学的发展仍有重要的启迪。这批著述为档案学赢取了发展的空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专业知识与档案人执着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学术薪火的持续传递则促使学界要不断研读这些经典之作。
过去三十年,数字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工作、生活、消费方式,短短三十年间,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未来,随着数字科技进入产业领域,数字化将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数字化生活全面展开。展望未来,未来十年又将发生哪些颠覆性的变革? 本书站在趋势的前沿,从健康、出行、消费、娱乐、创业、工作、学习、城市、社会九方面讲述未来的数字化生活故事,描画数字经济的全新图景。书中既有哲学层面对科技的思考,又有鲜活的案例,作者以深入的观察和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的每一个人,如何掌握数字经济的先机。
《民国拾遗》溯源于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民国时期部分留存至今的文书档案编辑而成。书中所辑档案系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的各种公文文书档案共129件,图片32组、216副。通过查考这些文书档案所记录的事件、所涉人物,配以文字说明,虽篇幅有限,却承载着许多的历史记忆,再现了民国时期女子师范教育的历史变迁。
本书以国家档案法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文件为依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全面阐述。
《教学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学档案的综合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教学档案的概念、特点、作用,第二部分是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第三部分是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书立足于教学档案管理实践工作,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教学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可供广大教务员、档案工作者、业务指导人员参考,也适合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教材。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档案工作的主题,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则成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档案管理过程中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历史遗留下来的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原始记录性强,进行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可以实现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更好的保护与抢救这一珍贵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本论文在深入探讨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可行性、研究现状,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现策略,为云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数字化建设从前期的建设规划、具体的业务建设过程,绩效评估体系等建设过程提供了理论参考。
目前全国若干家企业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试点,通过推进企业业务系统电子文件归档,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在企业优化业务流程、建立电子凭证、实施可信交易等方面的作用。所试点的业务系统几乎涵盖了企业主要的业务系统。本书是已经完成试点并通过验收的企业将自己在试点工作中经验做法形成典型案例,向全国企业推广应用。案例编写采用技术报告形式,力求展示技术细节,并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中的关键点进行详细叙述,以方便大家参考借鉴。案例集拟分为管理系统卷、技术系统卷、电子发票卷,方便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按照不同系统参考经验。
科技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档案的理论概述、实体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科技档案事业宏观控制等方面,系统研究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上,本书在对科技档案概念界定、种类构成、档案特性、功能作用进行重新梳理的同时,对其实体有序化整理和信息资源开发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阐释。实践上,既注重对传统科技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实践工作技能的论述,更重视对声像和电子科技档案管理方法的探讨。此外,依据大量国家科技档案管理法规与标准,构建管理规范,促进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王旭东*张昌山主编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 研究/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丛书》立足于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建设,以档案学理论和实践为基础,借鉴 文化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关注社会文化发展方向,观察文化产业发展动态。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中涉 及的主要概念、类型、意义,阐述了面临的障碍与困 难,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方式,并对解决存在的问 题提供了一些对策和办法。
......
随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化,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多元化公共档案馆服务体系与推广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政策议题。本书紧紧围绕中外公共档案馆的形成与发展这个主题,系统梳理中外公共档案馆思想及实践的基本脉络,深入探寻中外公共档案馆发展的动力机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西方 公共档案馆建设的主要模式,并对当前西方发达 公共档案馆体系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解读,进而在分析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面临的社会环境、经验积累和相关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中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