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管理学》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王传宇、沈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全书6编20章。导论主要阐述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产生和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编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概述,阐述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编档案部门对科技文件材料的监督检查,包括科技文件材料及其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协助指导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等内容。第三编科技档案管理,阐述对科技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编目等问题。第四编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开发利用的条件、检索、编研、提供服务的方式等内容。第五编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论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计算机检索原理,缩微与复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问题。第六编科技档案事业,包括其发展史、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治理研究》立足大数据时代浪潮,对接国家治理和数字中国战略,洞察档案事业数字化数据化转型与智能化智慧化升级态势,归纳分析档案数据管理实践与运行障碍,着力探究档案数据的本质属性、演化机理、运行规律、要素价值和利用方式,深入解析档案数据治理理论内涵,科学构筑集质量控制、资源整合、共享利用、安全保障与运行机制于一体的档案数据治理体系,指导档案数据治理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科交叉与数智赋能,综合运用数据科学与社会治理理论,开辟档案数据研究新论域,系统创建档案数据治理理论知识架构,有效提高档案数据治理效率效能,推动档案数据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提升档案事业生态位、话语权与社会影响力。
本报告针对我国档案领域各方面的数字转型进程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标准,档案管理方法与策略,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等。本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我国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路线、进展、成绩、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未来档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
为深入挖掘校史资源,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校档案馆认真梳理研究人民大学建校初期具有开创性的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学科、基建、机构等原始档案,通过档案解读的独特视角,回顾建校初期的光辉历史,并配以相关的档案图片,结集成书,作为八十周年校庆系列图书之一。
《外国档案事业史(第四版)》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2013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外国档案事业史(第三版)》的*修订版,入选中国人民大学首批 十三五 本科规划教材,是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本科生课程 外国档案事业史 的配套教材。教材采用 纵横交融、点面结合 的视角,研究内容富于前沿气息,框架结构逻辑严密,内容编排富有特色,既从纵向角度系统阐述外国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又从横向角度重点评述各大洲代表性国家档案事业发展的*特色和成果。此版还增加了第三编 外国档案事业的新闻透视(2014 2017年) ,展示国外档案事业的*前沿内容。本教材在全国同类教材中处于领先地位,是全国众多高校档案专业本科生学习 外国档案事业史 课程一致选择的教材,也是学界公认的外国档案事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
本书将会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盐业。在今天,盐虽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但存在感已经远远不及过去。天津这座城市与盐业发生联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产地和销售地的固化,中国古代盐业生产和销售逐渐划分成若干区域,并由此形成许多盐业中心城市,扬州和天津即其中代表。与古代盐业有关的人、事、物,既极具行业特色,又反映着时代的方方面面,大到国家战略,小到地方行政、城市建设,再具体而微到从业者个人的命运、普通民众的生活,无不在盐业领域折射出影像,这一领域也就因此成为滋生精彩故事的肥沃土壤。
“平湖老鼎丰酱园档案整理丛书”是一套地方性历史文献汇编。辑包括《钱总》(1936-1940)、《银钱日记簿》(1941-1950)。老鼎丰酱园档案记载全面,所载内容详细,系统地反映了老鼎丰酱园的创业、生产、经营及人事管理的变化情况,提供了一个酱园生产、经营过程的详尽记录。从诸多具体的细节深化对平湖地方历史的认知。既是研究近代平湖地方历史的重要文献,又是研究杭嘉湖乃至江南区域史的重要文献,对于平湖地方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老鼎丰酱园文献,现藏平湖市档案馆,全称为《老鼎丰酱园档案》,共291卷,包括货源册、市进册、客清册、银钱日记簿、盘点册、薪俸册、置产簿、地契等,涉及鼎丰酱园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
2023年至2024年,共有10项档案行业标准经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议通过、 批准发布,并分别于2023年12月1日和2025年2月1日正式实施。 10项行业标准中,《档案征集工作规范》《电子档案证据效力维护规范》《商业银行业务档案管理规范》《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实施规范》《电影胶片档案数字化规范》《恒温恒湿档案库房空调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档案展览工作规范》《招标投标电子文件归档规范》《ERP系统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等9项为新制定标准;《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档案管理规范》(DA/T 2—2023)为修订标准。新发布标准聚焦档案基础业务、数字化转型、馆库建设、档案展陈等重点领域,为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标准技术支撑。 为了加大档案行业标准宣传贯彻力度,特将上述10项标准汇编成《档案工作标准汇编16》,供广大档案
本书在对国内外图书馆残疾人服务的相关政策、理论研究和前期实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影响因素,指出,图书馆服务与管理是服务的内部影响因素,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是服务的外部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服务与管理体系为中心、制度保障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为支撑的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运行模式。本书探究了面向残疾人的图书馆无障碍阅读服务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揭示了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对服务的作用;构建了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运行模式,为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服务开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章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理论概述,第二章国外图书馆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服务,第三章我国图书馆残疾人
本书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档案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按照《“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要求,总结了经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档案工作管理创新的经验和做法。本书旨在宣传经济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在服务中心大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调动档案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创新积极性,推动经济科技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本书适合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是“十三五” 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出版基金项目“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的一种。20世纪80年代由巴伐利亚洲立图书馆从中国北方农村地区搜集并购置了一批契约文书,目前藏于巴伐利亚州立图书馆的手抄本与珍稀书籍阅览室。这批文书保存情况较好,大多数产生于清代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极少数文书为明朝末年所立。文书内容多数为土地契约,包括买卖、租佃、典当、分家等类别,少量为官府文书。 大部分契约盖有官印、骑缝章,有相当清晰完善的契约格式与固定的套语,也包括有多种契约防伪标记。这批契约文书对于了解当时的土地政策、乡村生活、民间文化等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