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本报告针对我国档案领域各方面的数字转型进程展开调查、分析和研究,其中主要涉及档案管理政策、法规与标准,档案管理方法与策略,档案治理体系、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利用体系和档案安全体系的建设等。本报告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我国档案数字化转型的重点路线、进展、成绩、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展望未来档案领域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档案工作规范体系是指导、鼓励、调节和保障档案工作的规制系统。其建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档案成文规则系统建设,也就是档案法律制度建设,即档案法律、档案行政法规、部门档案规章、地方性档案法规及其他档案规范性文件的创制。二是档案成文规则落实推进系统建设,也就是档案行政管理能力或档案治理能力建设,即档案业务指导和档案行政监督工作的转型与效能提升。档案成文规则系统建设与档案成文规则落实推进系统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工作基本矛盾的动态发展性,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本卷档案资料主要有1922年前董事会会议记录、1922年以后的历次理事会(包括1923年到1942年152次理事会记录、内迁后11次理事会记录、战后复原153次到1952年第214次理事会记录、1952年以后10次常务理事会记录)、1916-1948年共26次年会上相关社务会议记录。
本书是由浙江省档案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征集遴选的2020年度浙江省基层档案工作者的优秀论文。内容涉及档案管理、档案服务、档案查询、档案建设等多方面的议题,包括档案事业管理、文件与档案管理、专门档案与特殊载体档案管理、电子文件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文化建设与开发利用、高职院校档案馆的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给广大基层档案工作者创造一个参与档案业务探讨和理论研究的平台,让来自基层的经验、做法和观点在推动档案工作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书由多本台湾地区档案学方面的著述组成,包括张树三《档案学概要》,路守常《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张泽民《档案管理学》,倪宝坤《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王征、李文燦、杜瑞青、张穉阳《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等著作,这批著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地区档案学研究发展状况与内容,促进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为了规范做好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概论》重点对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内容、设备、流程和要求等进行分析梳理,目的是为同行提供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可操作方式方法;书中还专门增加了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的案例内容,供大家在工作中借鉴参考。
在中国这样的后发追赶型人口大国,要不要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职业教育、如何评价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进展等都是需要认真予以回答的问题。《长话短说:2009-2019年的职教观察》对上述问题都有明确的回应,而且作者以小见大——从小现象(事件)切入对大问题展开分析;以“短”见长——用简明的文字讲述现象背后的复杂事理。
本书选题具有开创性和前沿性,以新兴的档案社会化服务 为研究对象,全面阐释其理论基础,系统构建其实践框架, 深刻总结其价值取向。本书以社会分工视角界定档案社会 化服务的概念内涵,厘清其学术基点;科学解答档案社会 化服务的承担主体、服务内容、实现途径和保障条件,帮 助其在实践中落地;从多维角度归纳档案社会化服务的价 值取向——安全保密、优质高效和合法合规的专业取向, 立足社会分工、体现规模效益并维护社会记忆的社会取向, 由技术、知识要素主导以及多元化与专业化并重的科学取向, 追求可持续发展和协同发展、达到可信和被社会认同的发展 取向。本书既有创新的学术价值,即开辟了全新的档案社会 化服务研究领域,丰富了档案利用服务的理论内容;又有重 要的实践应用价值,即有助于国家指导档案社会化服务的宏 观规划和
文言文统治中国文学的历史是那样的漫长,然而经历了1915年前后发端的新文学运动,在数年之间,竟然在白话文面前全面败阵。其中胡适的力量不可谓不伟大,他的文字在看来,除了具有史学上的价值,也仍然具有不可抹煞的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