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景展现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历程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分析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案。在新时代背景下,作者关于档案工作的新思考、新发展,不仅对我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记录史实、传承文化、弘扬正确价值观、提高档案领域干部队伍建设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丰富档案学理论,把对档案的认识再拓展、再深化、再升华,是反映新时代新十年档案工作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研究成果,适合档案工作者和研究者阅读,也可用作相关专业学生的参考书。
编著者张美生先生不仅收藏、赏鉴侨批,还对侨批进行研究,成果卓著。在本书中,他进一步澄清了侨批的定义:侨批通常被认为是 银信合一或合封 ,但笔者通过对比研究大量侨批实物和走访侨属,认为侨批不一定为银信合一或合封,故提出侨批为 银或银信 的观点。 银 指有银无信, 银信 指银和信。 而且,识见不一般。他认为:年代越久远,批封、批信齐全,没有残缺、未被污染的侨批就是好侨批。但从华侨寄批赡养亲人的角度来说,一封侨批就是一份爱和牵挂,皆为华侨故乡情结的体现,每件侨批都是有温度、有味道、有感情的,见信如见面,件件都是好侨批。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讲解 ,以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国 家档案局令第 10 号) 为基础,全面介绍了 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 制定的背景、 意义及主要内容,对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方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参照学习。
《科技档案管理学》中国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王传宇、沈永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2月出版。全书6编20章。导论主要阐述科学技术档案管理学的对象和任务、产生和发展,以及研究方法等问题。*编科技档案和科技档案工作概述,阐述基本理论问题。第二编档案部门对科技文件材料的监督检查,包括科技文件材料及其管理工作,监督指导科技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工作,协助指导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等内容。第三编科技档案管理,阐述对科技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分类、保管、编目等问题。第四编科技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开发利用的条件、检索、编研、提供服务的方式等内容。第五编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论述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研制,计算机检索原理,缩微与复印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等问题。第六编科技档案事业,包括其发展史、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档案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机构立足馆藏,服务社会,基于真实可靠的档案,通过编研出版档案史料、举办档案展览、拍摄纪录片等形式开发利用档案。近年来,档案部门积极开展与电视台、杂志社、报社等媒体合作,并通过建设数字档案馆,开通网站及微博、微信平台等新途径,创新编研形式,深入挖掘馆藏,推出编研新成果,发挥档案文化作用。该文集集中地反映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推进档案编研开发与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经验、新理念、新思考,是中国档案学会档案文献编纂学术委员会*的集体研究成果。
本书为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年初版《档案学概论》的第二版。在该版的基础上,本书突出了对档案学根本问题的解读和时代发展性的阐释,对整体结构进行了改造和完善,形成了“客体(档案)+主体(档案形成者、档案工作者、档案机构、档案利用者)+主体之于客体的管理活动(档案工作)+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体系(档案学)”的总体结构。回答了有关档案、档案工作、档案活动的主体、档案学四个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学术理性和时代特点相统一的档案学基础理论体系。
《高校档案工作实践操作指导手册》由北京联合大学档案(校史)馆结合自身管理经验编写,旨在梳理我校发展历程中大学分校时期各分校的档案管理规范,结合当前档案工作实际,编写文书档案等各类档案的实践操作规范,加强档案工作业务研究,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和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全书由理论要点、实践指导、操作方法、应用方向、案例链接五个部分组成。
本书为档案资料汇编,属于 中国科学社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 系列著作中的一种,主要内容是中国科学社自1916年至1948年召开的历次年会的开会情况,重点在于这些年会的总结报告和概况报道。将目前所见的中国科学社历次年会记录,经过收集、整理、选录、校注,汇编成书,供研究者和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2002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国家标准 GB/ 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为适应电子政务快速发展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解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国家档案局于2010年开始组织 GB /T18894—2002 的修订工作,并于2016年正式发布GB/T18894—2016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本书是对该文件的解读。内容包括总则、电子文件归档范围、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的处置等,并附录 《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
本书由多本台湾地区档案学方面的著述组成,包括张树三《档案学概要》,路守常《现代实用档案管理学》,张泽民《档案管理学》,倪宝坤《现代档案管理学》(上册),王征、李文燦、杜瑞青、张穉阳《建立档案管理统一制度之研究》等著作,这批著述有助于深入了解台湾地区档案学研究发展状况与内容,促进海峡两岸档案学术的交流与发展。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文书概述、文书处理、文书整理归档、档案与档案工作、档案收集与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与统计、档案利用服务、现代载体档案管理。各部分内容又由学习目标、模拟情景、任务驱动、任务分解、任务解析、任务实训、知识梳理、分析思考、目标检测和阅读材料构成,穿插相关链接,充分体现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的教学新理念,突出文书与档案管理的专业应用能力训练。 刘萌:女,1963年生,教授,学校学术带头人。劳动部秘书职业技能鉴定委员会专家,中华女子学院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
.
我们学习裴老这个文集,还要特别注意学习他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重视学术理论研究、重视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探讨等刻苦钻研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裴老的研究活动,都是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进行和逐步展开的。开始工作比较简单,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可以学习借鉴的东西也比较少。虽然如此,他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可以边实践边进行着一些理论性的探讨。例如他认为管理档案必须分类,而分类又必须坚持“便于研究”,和“便于存取”的原则。他还提出了“按分类系统编目”以及分别编制“基本目录”和“辅助目录”的方法,并根据这些原则和方法制定了《党务材料管理法》。经过一段实践后,又主动征求中央各部门的意见,以便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水平、继续前进。到r建国以后,情况不同了,各种条件都有了很大的变
科技档案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档案的理论概述、实体管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科技档案事业宏观控制等方面,系统研究科技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问题。理论上,本书在对科技档案概念界定、种类构成、档案特性、功能作用进行重新梳理的同时,对其实体有序化整理和信息资源开发的理论方法进行全面阐释。实践上,既注重对传统科技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和利用等实践工作技能的论述,更重视对声像和电子科技档案管理方法的探讨。此外,依据大量国家科技档案管理法规与标准,构建管理规范,促进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金波、丁华东、倪代川编著的《数字档案馆生态系统研究(精)》通过引入生态学思想,运用生态系统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发展,以期通过系统研究使得生态学、信息学等学科理论在数字档案馆研究中得到融合运用,并促进数字档案馆实践工作的开展,推动档案学研究深化发展。
《科技文档写作实务》以 理论 实战 的方式,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科技文档写作要领,提高职场竞争力。全书系统地阐述了技术文档的概念、写作流程、质量要素及技术文档的写作方法。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些原理,《科技文档写作实务》针对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到的需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软件模块详细设计、测试用例、使用指导和故障处理进行专题介绍,从内容框架、写作过程、写作实例、写作要点和常见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 《科技文档写作实务》既可作为产品研发和测试人员、售后支持人员及用户文档开发人员的培训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的教学用书。
本书对第二版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是为进一步提高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而编写的,含正在执行的有关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还有根据实际情况为广大电力行业档案管理人员工作借鉴参考使用而编写的归档要点和疑难解答。 全书内容有五部分,包括综合档案管理、科技(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其他载体档案管理、归档工作和答疑解惑。 本书内容新颖,指导性、针对性强,便查实用,是电力企业档案工作者的工具书。 本书可供公司机关、发电(火电、水电)、供电(输变电)、设计、施工企业的各级主管领导、电力行业的各有关人员和广大科技档案及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和借鉴使用。
本书是浦东文化丛书第三辑的一种。全书分上下两卷,收录了原籍浦东或出生于浦东的五十位杰出人物主要在民国时期出版的近三百种著作版本。所选这五十位名人都有一定代表性,如社会活动家黄炎培、实业家穆藕初、经济学家夏炎德、法学家朱方、艺术家江丰、翻译家傅雷等。这些人物在书稿中的位置是按姓氏音序先后排列的。在介绍每位人物的著作版本之前,都有一段作者小传,然后再具体介绍相关著作版本,并配以大量珍贵的书影、插图。
《教学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教学档案的综合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部分是教学档案的概念、特点、作用,第二部分是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开发利用,第三部分是教学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全书立足于教学档案管理实践工作,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教学档案的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可供广大教务员、档案工作者、业务指导人员参考,也适合作为学校档案管理业务培训教材。
《档案管理概论》是档案学专业必修课程“档案管理学”的配套教材,该教材在结构上分为四编。编引论”(章至第三章),包括三章;第二编“档案管理流程、内容和方法”(第四章至第十章),主要是对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统计等档案管理流程的基本呢哦荣和管理方法进行阐述,包括七章;第三编“档案管理标准化和现代化”;第四章“专门档案、特殊截体档案和企业档案管理”。 本书在体例上力求对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管理流程、管理内容和方法、管理技术等进行系统论述,并针对专门档案、特殊截体档案和企业档案的特点专门进行介绍;在内容上结合档案管理的数字化环境以及现代档案的特点,力求反映档案管理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和档案管理实践的新进展。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文书学、档案管理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行 政管理专业等文秘方向的必修课程,近年来部分高校 改革,将之整合为文书与档案管理课程。潘连根*的 《文件与档案管理教程》内容应运而生,先讲授有关 文件、文件工作及文书学的历史演变发展,作为学生 学习本课程的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讲授有关文件、 文件工作、文件管理(包含文件的档案管理阶段)及 电子文件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本教材既充分吸收有关 文书学、档案学的相关理论成果和实践工作经验,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又将传统的文件工作、档案工作上 升到机关单位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高度,对教材内容进 行重新整合,符合当今文档工作发展的趋势与规律。 本教材拟供文秘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秘书工作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