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美科技战出现,我国对自主创新原创科技的需求更为紧迫,中国科技和产业的发展需要从过去的跟随和拿来,真正变为自主的领跑,这不仅对科技界,而且对科技领域的决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书主编和作者群多年来跟踪研究境外有关机构,具有扎实的基础,对如何理解科技智库也有独特的想法。本书虽然主要提供国外科技智库的研究分析,它对我国建设高端智库,尤其是支持科技决策的高端智库必然起到参考和帮助的作用。本书选取的案例中,既有民间的科技智库,也政府的;既有隶属于大学以学术研究为其优势的科技智库,也 有形式为国际论坛而聚焦于政府科技和产业决策支持的科技智库,表现出了一定的多样性。
本书为我社与复旦大学、上海图书馆、上海社科院等通力合作的大型史料文献编纂工程《民国丛书续编》第二编 民国人物资料专辑一 的配套索引。收录了30册 民国人物资料专辑一 所涉人名,约2.3万名。本《人名索引》采用繁体分两栏编排,按照姓氏笔画排序,列有三项:人名、原始码、流水码,原始码指所收录原书的页码,流水码指30册 民国人物资料专辑一 每一册重新编排的页码,简洁明了,可供广大史学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以*快的速度检索。全书针对人名中出现的异体字、新旧字形等情况,经编者反复考量,本《人名索引》为方便读者参照原书,未根据现在通行的规范字形予以更改。本《人名索引》还附录有《人名首字笔画索引》和《人名首字汉语拼音检字表》。
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本简单易操作的书,将专利信息检索的实用性知识直观、简洁地表现出来。在介绍专利文献基础、分类体系基础知识、审查过程文档的查询、检索系统的快速认识、查新检索、主题检索、无效检索、智能语义检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场景下的检索应用实例,帮助科学工作者、专利工作者和广大发明人用 的学习成本按图索骤,快速获取关于检索的知识和信息。
《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一版于2011年出版,第二版于2015年出版,本书为第三版。本书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按照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全面介绍数字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思路和方法,对国内外典型学术数据库进行重点、详细的介绍,展示实践操作,并强调“利用”的重要性,以此来培养学生检索、获取、解读、利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内容安排上,密切结合网络信息资源最新动态。因此,本书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姚名达撰。采辑丰富史料,用分类、归纳及比较方法系统评述古代至抗战前中国目录学发展史。体例别具一格,不以时代为纲。分10篇: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颇有理论创见,如提倡主题目录、主张精撰解题、希望统一全国目录学方法等。商务印书馆1938年初版(收入中国文化史丛书)。
本书的编写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目的,遵循"项目驱动,任务导向 教学模式思路,以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检索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学生通过实训项目上网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检索技能。全书紧扣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用性,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核心资源为检索案例,重点难点内容扫码即学。编写内容涉及五个模块:信息检索基础知识;中文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经济信息检索与利用;科技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专利、标准);网络信息检索综合实训。通过学习使学生不仅在校期间受益而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的竞争力。
本书是信息论领域中一本简明易懂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熵、信源、信道容量、率失真、数据压缩与编码理论和复杂度理论等方面的介绍。本书还对网络信息论和假设检验等进行了介绍,并且以赛马模型为出发点,将对证券市场的研究纳入了信息论的框架,从新的视角给投资组合的研究带来了全新的投资理念和研究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电子工程、统计学以及电信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论基础教程教材,也可供研究人员和专业人士参考。
《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导论》围绕信息实力内涵,以信息资源数量和机构建设、用户收集、传递、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主线,并立足于新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弱化原来信息检索类图书中的手工检索、光盘检索和联机检索等,介绍信息资源的组织、检索和利用等,突出Web 2.0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发展变化和数据库的*检索功能,如个性化服务、信息推送,情报分析功能等,使信息资源更多的转化为竞争力因素,具有实用性、系统性,新颖性等特点。《全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建设导论》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可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文献检索课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事图书情报、出版编辑等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为国家信息管理决策人员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信息资源共享是人们关注和研究已久的问题,也是目前信息化社会中的一个焦点。在信息资源共享中,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和研究引人注目。国外许多著名的资源共享系统都是地区性的,或者从地区系统发展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性的共享系统。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基础、科技水平和网络条件等存在显著不同,由此造成地区信息化程度、信息资源分布和需求水平之间的巨大差异。正因为这样,以提高区域信息化、满足地区信息需求为主要目标的资源共享体系和模式,应该是我国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主要模式之一。
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本简单易操作的书,将专利信息检索的实用性知识直观、简洁地表现出来。在介绍专利文献基础、分类体系基础知识、审查过程文档的查询、检索系统的快速认识、查新检索、主题检索、无效检索、智能语义检索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场景下的检索应用实例,帮助科学工作者、专利工作者和广大发明人用 的学习成本按图索骤,快速获取关于检索的知识和信息。
《"信息哲学"的争鸣与思辨》对“信息哲学”的六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质疑,包括:信息本体论、信息认识论、信息进化论、信息价值论、信息思维论、信息的度量(质和量)论。阅读此书需要注意的是,与传统哲学(马哲)不同的是,“信息哲学”另起炉灶建立了独自的话语系统,将物质称为“直接存在、实在”,“客观信息”称为“间接存在、不实在”:“客观信息”又称“自在信息”,在不同的语境里它寓于“中介物、中介粒子场、光子场、信息场、第三者”里;“信息哲学”研究的对象(基本范畴)是“客观信息(自宇宙时为零起开始演化)”与“主观信息(精神)”。如果读者能够通过“争鸣与思辨”获得思想激发,积极参与这场学术大讨论,一定能够导致百家争鸣、大浪淘沙,对中国哲学界促进信息哲学的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建设作用。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网络信息生态链的形成机理与演进规律研究》(11 and amp;ZD180)的研究成果之一,受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项目资助。本书密切结合当前我国信息生态学的发展现状,吸纳整合了近年来信息生态学领域的科研成果,系统地阐述了信息生态学理论及其应用的知识。内容包括绪论、信息生态学理论基础、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信息生态位理论、信息生态链理论、企业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网络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商务网站信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评价、信息生态理论在社会网络中的应用、信息生态理论在信息组织中的应用、信息生态理论在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信息生态理论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评价中的应用、信息生态理论与应用的发展趋势。本书立题新颖、富有创意,结构紧凑、内容充实,兼具科学性和前沿性。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的研究项目。自1990年起,研究成果已出版了1992、1996、2000、2004、2008、2011、2014、2017等八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从2018年10月开始研究,研究工作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持,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国社会科学院评价研究院、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28个单位的145位专家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本项研究工作,全国各地10143位学科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表的评审工作。 《
《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信息服务体系研究》立足于国家创新发展机制变革和创新型国家制度下的知识信息需求,分析了知识信息服务转型发展和体系重构问题,按协同发展理论构建了知识信息服务体系模型;在科学定位基础上,从系统、机构、资源、技术、管理等要素出发,探讨了创新型国家知识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服务实施和机构发展问题;在面向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国家、 区域、行业、 系统和机构层面的服务拓展方式与对策。 因此,本书既强调理论研究的导向性和基础性,又着重于案例和实证的示范性。基于此,本书的相关章节包含多方面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基本理论的应用,突出了相关的实证,如基于创新价值链的知识信息需求结构分析、知识信息服务重组中的机构合作、信息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体系构建、知识信息集成服务中的区域性农业信息平台
数字资源之间存在着各种关联,这些关联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引文和主题关联是显性的,而知识关联则是隐性的。本书从知识关联的角度出发,提出在对数字资源进行深度整合的过程中,有必要研究显性关联与隐性关联的表现方式,分析了开放链接技术在不同层级关联的资源揭示中具有的需求及潜在价值。
本书是关于信息管理的一部概论性著作。作者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总结信息管理的发展成就,吸取**的研究成果,探讨21世纪信息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全书分基础、技术、应用、理论四篇共17章,全面、深入地阐明信息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内容涉及信息环境、信息媒介、信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信息采集与组织、信息分析与评价、信息检索与服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与市场、信息文化、信息政策与法律、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信息管理学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等。关于企业信息管理和政府信息管理有较详细的描述,对于知识管理、电子政务、内容产业、网络信息管理、个人信息管理、信息构建、信息安全、战略信息管理等问题也有充分的讨论。使本书不仅具有系统性、新颖性和学术性,而且还具有前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BR》
本书由搜索引擎开发研究领域三位年轻的博士生精心编写,作者们希望将自己对搜索引擎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未接触过搜索引擎原理和方法的读者也能轻松读懂该书的大部分内容。 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删除了搜索引擎历史等章节,并对错误和不足进行了修订和补充,同时增加了潘雪峰编写的第6章“搜索引擎日志分析”,花贵春编写的第7章“排序学习(Learning to Rank)”和梁斌编写的第8章“搜索引擎的性能调优”三个主要章节,变更的内容约占第1版的一半。 读者对象:本书作为搜索引擎原理与技术的入门书籍,面向那些有志从事搜索引擎行业的青年学生、需要完整理解并优化搜索引擎的专业技术人员、搜索引擎的营销人员,以及网站的负责人等。本书是从事搜索引擎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难得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辅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