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列传-山东省
本书是系列丛书《文津学志》的一种,包括七个专栏,分别是纪念周叔弢诞辰130周年专栏、文献整理与版本研究、书籍史研究、历史地理与古地图研究、金石文献整理与研究、外文文献整理与研究、文献保护研究。本书作者包括图书馆界专家以及馆内外在文献整理、版本研究、古地图、金石研究以及文献保护领域有一定专业水平的中青年馆员和学者。纪念周叔弢诞辰130周年专栏收入周叔弢先生孙辈周启乾、周启群回忆祖父生平事迹的文章以及陈红彦、李国庆、朱克理、沈艳丽等人撰写的感怀周叔弢先生的文章。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通达命运,吉顺人生读书人如何聪明好学?职场人如何飞黄腾达?生意人如何财源广进?如何穿戴好运来?如何饮食能调运?如何布局家宅安?如何摆放财神位?如何成就好姻缘?如何求得子孙昌?如何厚泽绵长福同享?如何辟邪生吉祥?《祈福纳吉宝鉴》是作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吉祥文化的一次详细梳理,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分门别类地讲述,内容丰富有趣,并献出很多祈福纳吉的妙用方法,希望能给你和家人带来好运。
《老成都童戏百图》由戴树良著
博物馆是当代社会公民视觉社会建构的重要场域。传统博物馆的功能多以收藏保护文物珍品、研究和展示为主,新时代文化艺术生态繁荣的环境下博物馆具有复合功能,大众传播与公共文化服务性增强,视觉信息有效传播在博物馆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本书稿以世界 博物馆作为视觉场参照系,着眼于博物馆如何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媒体应用拓展传播途径,如何通过视觉信息的传播提高传播效率,如何运用有效策略提高受众的视觉素养和审美能力等问题,通过博物馆实地考察、受众留言分析,对 外博物馆馆长、策展人、管理人员、志愿者、受众访谈,从博物馆的视觉环境、视觉信息呈现与视觉叙事、媒介社会环境,结合受众视觉感知,综合分析获得当前博物馆传播的现实图景。在媒介融合时代和“以受众为中心”的新博物馆学理念下,探索了博物馆视觉场的建构
本书系法国著名学者费雷德里克·巴比耶的重要著作。 在当今网络时代,书籍的外在形态与肩负功能都面临重大变化,此时对书写与书籍的历史分析就具有了十分特殊的意义。 本书上起上古文字产生,下达电子媒体普及的当代,追溯了人类书籍的起源,介绍了以法国为重点的世界各地书籍的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并预示了当代图书业的发展趋势。全书以大最手资料揭示了书籍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动作用,通过书的内容和形式的发展变化,展示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是全美国 古老、 完善的博物馆,这里的馆藏物品 丰富,有很多藏品还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真迹。该馆共设有亚洲艺术、古典艺术、埃及和古代近东艺术、欧洲装饰艺术和雕塑等多个展馆,以收藏东方艺术品著称于世,现藏有中国和日本绘画五千余幅。其中,古典艺术品是该馆的重要藏品,埃及古王国实物收藏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中汇聚了很多艺术大师的作品,如奥古斯特·罗丹、提香、卡纳莱托、彼得·保罗·鲁本斯、埃德加·德加、文森特·梵高等。
本书从新闻职业共同体角度切入,在考察中国近现代新闻业的复杂关系中探究了新记《大公报》的职业意识表现手段及其形式。通过一系列新闻实践和话语展示,《大公报》在重塑自身及新闻共同体职业形象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新闻职业意识(职业理念、职业形象、职业感、职业角色和身份认知)成功地进行了“符号”化并转化为职业群体共享的象征性符号及中国新闻职业的“集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