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鹤山人郑文焯为晚清词学四大家之一,著名词学家、书画家、金石学家等。其传奇经历一直被世后文人所仰慕与讨论,是传统文人的重要代表。郑文焯不仅有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有极高的艺术审美观。目前仅见其词学出版物,但关于郑文焯的艺术观的文献资料尚未见。此次整理出版郑文焯自用印集可概观与讨论郑文焯的艺术观、补充文献价值。从闲文印章更可见其人生观。以往存世印谱仅存建国后上海书店编辑《大鹤山人自用印谱》(非正式出版物),仅存49印。此次从书画原作、原钤印谱、手稿藏书等扫描收集郑文焯自用印147印,为目前所见zui全印集首次面世。收集工作长达五年,过程严谨。此次收集之外,将可考证出的印作作者一并列出,多为篆刻大家,部分含边款记事,可见证、补充郑文焯不同时期的交往历史。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与上一编相同,二编里的十篇文章亦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家居用器,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 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本书从传销的含义、本质、类型、危害、行骗方法等方面,揭露了传销的邪恶性和非法性,揭示了传销和直销以及同其它合法销售模式的根本区别,对认识传销、判断传销、抵制传销,提供了简单有效的理论依据。
虽然我国是养殖业大国,但是我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却达不到世界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主要是动物传 染病造成大量的生产动物发病甚至死亡,造成畜禽产品产量不足。此外,我国近几年面临着许多动物传染病 和人兽共患病的困扰,兽医传染病对国民的身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威胁。兽医传染病学就是研究畜禽动物传 染及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检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的方法科学。 本书包括总沦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是对兽医传染病的感染与抗感染、发生与发展、流行过程、流行特 征以及防疫措施进行较为全面的概括和介绍。各论结合某种传染病发生的案例,首先对案例进行准确、详细 的剖析,通过案例阐述该传染病的概况、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类症鉴别、诊断和预 防措施等。各论分为6章,主要介绍100多
何立民*的这本《人类简史》共14章:**~4章 ,讲述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用全新的”知识”视角 讲述人类起源、人类怎样走出混沌时代、怎样依靠工 具与大自然抗争的人类历史。第5~8章,讲述三元生 态体系中的人类进化史、记述态知识与人类的现代文 明、人类从生存时代到财富时代,以及人类进化中的 知识力量变革。第9~12章,讲述人类知识演化与大 脑特异进化、人类抗争性演化的科学宿命论、人类两 种文化的起源与碰撞、第三种文化的诞生与人类未来 。**3~14章,讲述进入财富时代后,人类的贪婪与 现代文明中的丑恶现象,以及现代科技生产力疯狂发 展下,自然人类消亡与非自然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本书集中了数字中国有关各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通过手资料,全面、系统地阐述近年来数字中国的发展现状、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数字中国发展理念,即“立体感知、智能计算、协同服务、绿色体验”,并从不同领域分别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并向智能化过度的进程。全书包括4个部分和1个附录,4个部分分别是进展篇、研究篇、案例篇、展望篇。进展篇阐述了数字中国的发展历程、取得的丰硕成果、延伸的各个角落、成为中国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并逐渐走向“智慧中国”;研究篇具体阐述了数字中国发展的16字理念,即“立体感知、智能计算、协同服务、绿色体验”;案例篇从智慧行业、智慧省区、智慧城市三个维度提出数字中国向智慧中国迈进过程中的各种各样的案例;展望篇描绘
本书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进行论证、梳理与分析、在剖析我国公共图书馆社会化运营的典型案例,以及借鉴域外公立图书馆管理外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运营服务的完善路径和改进策略,从而为推进我国政府购买图书馆运营服务的科学发展提供研究与智力支持。本书对政府部门、图书馆、社会服务机构等具有很强的实用参考价值。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不断发腿,该领域的学术研究也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术领头人、頗具影响力的著与论文。以及专注于学术建设管理和学术成果转化的先进单位, 在此背景下,本书集结了获得第二届中间信息界学术大会“优秀沦文奖”的部分论文,旨在推动我国信息化学术研究的深入进行,促进信息化理论建设和学术成果交流。
作者通过大量实际案例与图片,对西方博物馆中的展陈设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介绍,其中包括基本设计理念与具体的实现手段,尤其在“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视觉形象”这一艺术创作的瓶颈问题上具有启发性的思考。本书既是一本艺术与设计类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一本了解西方文化的有趣读物。 作者简介:于海勃,场景设计师,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特聘客座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英国利兹大学、伦敦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自1990年始,长期在英美两国多所大学教授场景设计,并从事一线的设计实践。其二百余个设计作品涉及舞台设计、影视美术、大型活动及博物馆展陈设计等多个领域。2018年被美国加州大学授予荣休教授,现长期定居并往返于北京和拉斯维加斯两地。
日记题《雪庵日记》,不着撰者姓名,日记前有题记: 作者名袁崇霖,字闰九,天津人,年约四十余,京寓烂缦胡同37号张宅,家居均住天津南开附近。民国十五、六年间在河南代理河南省银行总理,兼郑州陇海火车货捐局局长,廿六年任大兴县署秘书,事变后曾在维持会工作。日记正当七七事变前后,颇记围城和敌军进城情况。 书皮题礼、乐、射、御、书、数,记载时间为1937年2月6日至12月22日,总计约10万字。该日记的价值,首先是详细记载了七七事变前后作者的经历,作者家居北平,任职的大兴县离宛平县较近,每日往返大兴与北平间,记载了普通市民及公务人员事变期间的应对与反应,特别是关于 和战 心态的跌宕起伏;其次是记载了自己从反日到参加自认为是救济机关的河北省维持会,*后到完全投日的过程,对研究 汉奸 问题具有典型意义;*后是记载了
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研究课题组编著的《冲出迷雾--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3)》是继2011年出版的《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之后,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社会测评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冲出迷雾--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3)》包括三部分内容:部分是关于信息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包括信息社会的定义、主要特征、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测评指标体系的架构,并在定量测评结果的基础上对中国信息社会的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是在全国31个省份以及315个地及以上城市信息社会发展水平定量测评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各地区信息社会发展的状况、特点和经验;第三部分是测评的结果和排名。
目录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优良治学传统。古代士人、藏书家往往将所藏所购所阅之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部次成编,并于每书下略置提要,述本书之要旨。然而,传统目录学发展至清中叶,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尤其是19世纪后期西方图书馆模式的传入,开始发生流变。在著录分类、编纂体例以及学术功用等方面,晚清目录学都突破了古典目录学的范式,衍生出了诸多新的目录学理论与方法。本书在总结晚清目录学发展成就的基础上,以晚清时期新、旧文化的互相碰撞、互相渗透为研究视角,系统考察晚清目录学的流变及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学术影响。
正所谓海纳百川,博物馆便是汇聚人类文明成果的海洋,肩负着对藏品按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等标准予以分类研究的任务,承担着为公众提供知识介绍、学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的使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设施。《BR》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博物馆已**收藏、研究与展示等功能,开始向沟通、经营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与参观者建立互动关系等目标迈进。多元化的使命仿佛让博物馆从让人膜拜的知识殿堂变成了无穷奥秘的大千世界,博物馆的内涵与外延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BR》 本书既有对博物馆源流与历史的全面梳理,也有实践经验的总结,可帮助读者走进博物馆欣赏知识之美,体会博物馆动人心弦的魅力之所在,探知博物馆背后的理念,享受“发现”的愉悦。
《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选用的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这些期刊是在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潘云涛、马峥主编的《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收录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998种。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论文构成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每年进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的数据库,该数据库的统计结果编人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科学技术部编制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统计结果被科技管理部门和学术界广泛应用。
藏品管理学是博物馆学的基础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自然科学渗透到社会科学的综合性新兴学科。本书力求全面反映当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学理论研究若干前沿课题、热点课题的进展情况和博物馆藏品管理实践发展趋势,结合 外博物馆藏品管理相关案例,对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论述。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其中 章总论部分系统阐述了藏品、藏品管理、藏品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学科理论问题,第二章到第十二章则分别对具体问题及其原则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修订并增补了有关我国博物馆及藏品管理等领域近年来新的实践及研究成果,同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