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学盲言(套装上下册)(第二版)》是作者在八十六岁时患眼疾以致 目盲不能视人、罔论读写 的情况下,自己口述,夫人笔记,然后口诵耳听一字一句修改订定。终迄时已九十二岁高龄,故题曰 晚学盲言 。 全书共三部分,分别为 宇宙天地自然之部 、 政治社会人文之部 、 德性行为修养之部 。九十篇专题虽篇各一义,却相贯相承。每篇都是两个命题的对举,如整体与部分、抽象与具体、常与变、道与器、权与能、礼与法、雅与俗等等,均博而返约,致广大而尽精微,可谓是作者晚年对中国文化核心要义与中西文化异同的一次总结性的盖棺论定。
几乎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庄子,庄子给无数人以陪伴、慰藉、启迪和鼓舞。他想象奇特,思想博大精深,观点常常出人意表而又发人深思。《庄子》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都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奇书,是经典中的经典,金圣叹将其评定为 六才子书 之首。《庄子》通行本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庄子》用词瑰异,文意跌宕跳跃,行文似断实续,即使有了注释与译文,仍然不容易理解透彻。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庄子〉》,在详细的注释、翻译之外,特别增加了三百七十多条 研读 ,梳理有关篇章的逻辑结构、解释寓言故事的确切含义、阐述庄子思想的深刻意蕴,以及某些故事、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等等,希望能帮助读者真正读懂《庄子》,更准确地把握庄子思想原貌,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营养。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杂采魏晋典籍,经过巧妙编排和精心润色,展现了魏晋时期的众生群相,特别是将当时士大夫群体的独特风貌分门别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由于年代久远,且魏晋时的社会风尚、思想观念都相对特殊,书中又多用当时口语,因此《世说新语》篇章虽短小,却并不容易读明白。 本次推出的《你真能读明白的 世说新语 》,在对原文注释与翻译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一则故事的评鉴,将《世说新语》中各种难以理解的地方、文字背后隐藏的深意一一解读出来,为读者答疑释惑。并对诸家众说纷纭的条目、语句或字词阐发自己的见解,尽最大努力让读者真正读明白这部经典名著。 书后附有 《世说新语》人名指南 ,汇集原文出现的所有人物的称谓,方便读者检索。
当代女性在职场上似乎达成一种了共识 在工作中一定要展示自己理性、强大、可控的一面,隐藏所有的脆弱、不安或者情绪。所以,当一个现代女性做了母亲,因为承受严苛的育儿挑战而产生了强烈的负面的情绪时,就会感受到强烈的失控感和挫败感。 所以很多人认为生养子女会影响女性表现得更强大,阻碍女性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也让很多女性在做母亲后很难认同自己的新身份。而社会普遍会将母亲角色理想化,回避母亲会面临的脆弱和困境,写给母亲的书都在指导养育,很少触及母亲在养育挑战中面临的心理危机。这让现代女性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持和减压渠道,更加感到孤立无援。 本书深度解读了女性在做母亲后心灵在黑暗中摸索的漫长历程,女性在为母困境中将经历坠落 逗留 回归三个阶段,作者通过神话、童话和寓言,帮助现代女性看到负面情绪的价
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其审美取向与现代意义的小说差异甚大,反倒近于随笔类散文,风格平易,技巧和藻饰的痕迹趋于消泯。从六朝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到两宋的《东坡志林》《夷坚志》,再到清代的《阅微草堂笔记》等,笔记小说高峰迭起,佳作如林。本书对笔记小说的发展历程加以系统梳理,既有擘肌分理的理论探讨,也有功力扎实的文献考辨,文本解读则以细腻入微见长。此次增订,融入作者近三十年的研究心得,修改篇幅约三分之二,在理论阐释、文献考辨、文本解读和语言表述等方面都有进一步提升,并依照当前的学术规范,完善了参考文献,添加了索引,以期更便于读者抓住相关研究的重点和脉络。
《伊利亚特》为古希腊不朽英雄史诗,西方古典文化基石。两代古典文学翻译家罗念生、王焕生先生倾力译作。《伊利亚特》是古希腊诗人荷马的叙事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堪称西方人类古代文明的奇葩。全诗分24卷,15693行,叙述的是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的城市特洛伊的故事,以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和大将阿克琉斯的争吵为中心,集中描写了战争结束前五十天发生的事情。《伊利亚特》极大地影响了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文学创造风格,突破了史诗仅限于记史的传统,开始关注人物的内心,是诗体小说的开山鼻祖,其文学成就在当今依然有着崇高的地位。 齐备,校勘精当,体例严明,反映出一代翻译大师的贡献原貌。
《巨人与侏儒》是当代重要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布鲁姆的文集,书名取自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布鲁姆之所以选取这个名字,是因为对他而言,区分人的禀赋与自然差别,区分事物的好坏,乃是一切政治哲学的起点。 这本文集中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我们如何面对先哲们的高贵精神遗产 那些伟大的书。用先哲独特的眼光和深邃的智慧,而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臆想来判断那些伟大思想的价值,不仅由现代反观古代,而且更透过古代反思现代的问题,那些记录在伟大作品中的,超越特定文化、经济、政治限制的永恒问题,应该是阅读伟大作品的题中应有之义。 布鲁姆呼唤读者不放弃对 什么是美好生活 的追问,这样才能在所有看似无区别的生活样式中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只有以伟大思想的范例为对照来审察生活,我们才不至于简单认同那
1920年代,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多斯 帕索斯 这些后来创造了美国文学黄金时代的年轻作家倍感疏离与压抑,纷纷逃离美国,来到巴黎寻找自由的生活和归属感。 他们便是 迷惘的一代 。他们之所以迷惘,是因为他们与过去脱离了关系,无法接受过去的那套行为规范,是因为他们想生活在流放中。他们向着一个新的人生目标探索,在疑惑、不安与反抗中写作、喝酒、观看斗牛、和情人做爱,同时又依然思念着早已失落的故乡。 《流放者归来》描述了这一代年轻人自我流放与重新归来的冒险历程。它对他们甩掉前人的包袱、开创自己的时代的赞美,激励了此后一代代年轻人。 在中国,《流放者归来》曾多次再版,影响深远,曾入选 20年来对中国影响至深的100本书(1978-1998) 。此次新版增补了文学评论家唐纳德 福克纳的精彩导读、1934年版的尾声、围绕《流
本书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学者袁行霈的文章精选集。书中文章大致分为四类:其一,文学史随笔、中国文学史的理论思考;其二,中华文化、文明与世界文化、文明的关系;其三,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意象、音乐美,以及诗歌的鉴赏等问题;其四,袁行霈答记者问,包括作者对文学、文化、文明的综合性思考,作者的治学理念和治学精神等。本书有助于开拓专业研究者的视野,提升学术水平;有助于大众读者了解中国文学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精神,提升文学文化素养,是一本既有专业性、学术性,又有较强实用性的图书。
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对我国的社会制度、民俗、文化有很独到的研究,从早年的乡村制度到晚年的文化的自觉与反省都对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是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取材于作者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 乡村社会学 一课的内容,而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的14篇文章。作者用 熟人社会 、 礼治秩序 、 差序格局 等概念概括了中国传统社会中广大农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书中所提出的 礼治秩序 及其 差序格局 的概念,是以民间传统习俗为基础,进行社会管理,并提升为一系列制度的社会管理模式。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蓝图,为
本书是杨春贵作品精选集,主要精选其理论文章。书中所选文章已在《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党校学报》《中国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展现了作者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专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研究领域的真知灼见。书中精选的文章包括《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如何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括》《把握主题主线: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等。本书有助于广大读者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在学习中领悟要善于从哲学高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思想和理论修养。
本书是记述吴文津先生和雷颂平女士百年人生的一部传记。作者王婉迪女士,两年来坚持每周采访吴文津夫妇,之间还有断断续续的邮件往来,完成了这部海外知名学人的口述史佳作。王婉迪以一位21世纪留美年轻学者的眼光审视吴文津夫妇近百年的人生历程。吴文津夫妇向来很少谈论自己,许多有趣而非凡的故事经作者执着的不停追问才得以披露,娓娓道来,波澜不惊。吴先生为人风趣随和,办事认真高效,做学问一丝不苟,对图书馆事业及美国汉学的发展贡献极大。当年哈佛大学研究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的教授们多有分歧,本地学者跟华人(亚洲)学者交流不多,但吴先生与他们都能合得来,赢得了大家的一致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