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 萃取台北故宫、北京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等海内外馆藏碑帖珍品。 力邀彩印巨头共同打造,四色还原,用纸考究,传统书迹珍品与现代印刷工艺交相辉映。 精选重要且具代表性的书家名迹,以备书法初学者、爱好者选择。标点释文,精审精校,帮助读者结合文本品味书法。 《吴昌硕篆书心经/中华经典碑帖彩色放大本》是其中一册,收录了吴昌硕篆书作品。
美国汉学界知名学者蔡宗齐教授积四十年研究之功,集三十年教学之经验,推出凝聚毕生功力的普及之作《唐诗所以然》。全书精选72首经典唐诗,对律诗、绝句、古诗三种体裁进行对比分析,系统阐释不同诗体的形式特征与艺术特质;创新性地将诗歌划分为13个主题类别,通过同主题作品的对比解读,清晰呈现闻名的诗人们在题材处理上的独门绝技;运用现代语言学分析方法,从字法、句法、章法进行层层剖析,揭示每首诗 所以好 的内在肌理,揭示诗歌创作的艺术规律。作者以深厚的跨文化诗学修养,打破传统鉴赏 就诗论诗 的局限,堪称当代唐诗鉴赏的又一典范。
《全部知识学的基础(汉译名著本)》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之一,费希特的主要哲学著作。该著作是整个费希特学说体系的基础, 它在费希特的体系里的地位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黑格尔的《逻辑学》在他们各自的体系里的地位是接近一样的 ,他是在康德和黑格尔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大哲学家之一。本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书中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哲学体系和哲学思想。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理论知识学的基础和实践知识学的基础。
冯梦龙的《喻世明言》是 三言 的靠前部,四十卷,收话本四十种。它抢先发售刊行时,名《古今小说》,扉页上有书坊主天许斋的识语: 本斋购得古今名人演义一百二十种,先以三分之一为初刻云。 目录又题 古今小说一刻总目 ,可见这 古今小说 是 三言 的总名。后衍庆堂重刻时,才题名《喻世明言》。
1911年,年轻的耶鲁大学教授海勒姆 宾厄姆进入秘鲁的安第斯山区, 发现 了马丘比丘。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新闻报道将这位英雄探险家视为贩运文物的罪犯和欺世盗名的窃贼。马克 亚当斯是探险旅行杂志的编辑,他决定调查事情的真相,重走宾厄姆的艰险考察之路。他不仅熟读宾厄姆的名著《印加的失落之城》,而且参考了宾厄姆深藏在耶鲁大学图书馆的全部笔记和档案材料。从古代印加首都库斯科出发,在一位澳大利亚籍户外生存专家和几位说盖丘亚语、嚼古柯叶的骡夫的陪伴下,亚当斯带领我们进入秘鲁险恶而具有历史感的丛林当中。
本书叙述了两个英国人如何徒步深入 文明人 极少涉足的阿富汗内陆、走过蛮荒之地的冒险经历。1956年,37岁的埃里克 纽比厌倦了时尚界的生活,给他的朋友休 卡莱斯发了一封电报: 6月你能去努里斯坦旅行吗? 由此开启了一次传奇般的阿富汗和兴都库什山之旅。为了获得阿富汗内陆旅行许可和资助,两人用登山做借口(就像此前很多旅行家、冒险家用测绘地图做借口一样)。纽比并没有任何登山经验,只是和同伴在威尔士某地接受了短暂的攀岩训练,就踏上了旅途。
作者把污名定义为人际关系中 一种令人大大丢脸的特征 。污名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与身体、性格、集团方面的、被社会通行观念视为有缺陷的特点有关。有这些特点的人或群体就是 蒙受污名者 。这些人包括有精神障碍者、残疾人、妓女、罪犯,以及受歧视的民族等。他们无法*全获得社会的承认,在日常生活中仿佛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因此*须时常努力适应自己危险的社会身份,对抗外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形象。 本书利用小说、专辑、其他研究中的资料,以及大众传媒中的各种资料,分析了这些人与 正常人 的关系,探讨了他们用以对付各种外来歧视的策略,及其他们的主体认同和自我形象。全书分析重点主要集中在 信息控制 的技巧,蒙受污名者正是以这些技巧管理自己未披露的丢脸信息。戈夫曼认为,管理具有潜在破坏性的信息对我们的 社会身份 、 个人身
王福庵(一八八〇 一九六〇),原名寿祺,字维季,后更名褆,号福庵、福厂等,晚年号持墨翁、持墨老人、持默老人等。王福庵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工篆刻,精二篆,好文学。早岁成名,二十五岁时即与叶铭、丁仁、吴隐等在西湖孤山创立西泠印社。王福庵毕生精研篆艺,且精于训诂,其篆书秀劲蕴藉,浑厚古朴,论者称道: 所书玉箸,悉用《说文》正字,每一字之结篆安排皆视字形而定,如治印然,或垂或收,参差错落,寓动于静,孕奇于正,实开玉箸新境界。 现藏于西泠印社的王福庵所书《说文部目》,以标准小篆书体写成,端庄工整,温润婉畅,是篆书初学者的上佳范本。
《有闲阶级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的主旨在于讨论作为现代生活中一个经济因素的有闲阶级的地位和价值,但是要把讨论严格地限制在这样标明的范围以内是办不到的。因此关于制度的起源和演进以及一般不列入经济学范围以内的一些社会生活特征,这里也不得不给以相当的注意。
这是一部周振甫先生对诗词从艺术和思想方面进行赏析的著作。1993年曾由上海书店出版单行本,1999年收入《周振甫文集》。全书分正编、副编和附录三部分。正编收录诗词39首,副编收录诗词24首,时间跨度从1923年到1966年。附录有同志致臧克家、胡乔木、陈毅等同志的书信7封及后记引言等。周振甫先生结合同志生动而丰富的革命生活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阐释其诗词的内涵,真切品味蕴含其中的精神;从艺术的角度欣赏作品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在具体的赏析过程中,作者又对诗词常识做了细致生动的介绍。本书对于读者理解诗词大有裨益。
费孝通20世纪30年代末用英文写作的中篇小说,存放于作者曾经就读的伦敦经济学院图书馆的 弗思档案 中,2016年被国内学者发现。这是该作品首次被翻译成中文。 小说叙写了上个世纪30年代苏南乡村一家新兴制丝企业的种种遭际。这家制丝企业通过实验乡村工业的现代转型,希望实现改善民生、实业救国的社会理想,但在内外交困中举步维艰。作者以文学的方式来思考正在发生现代化变迁的乡村、城镇与城市,其中乡土中国的价值观念、社会结构与经济模式都在经历激烈而艰难的转型,而充满社会改革理想的知识分子及其启蒙对象 农民,有的经历了个人的蜕变与成长,有的则迷失在历史的巨变中。 《茧》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经济》的 文学版 ,又与30年代的左翼文学、 社会性质 大论战及 乡村重建 问题遥相呼应,为我们理解费孝通的早期思想与时代思潮的关系
本书汇集了著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从1995年到2011年撰写的十一篇文章,在 道家的社会关怀 和 老庄的人文思想 两个主题下,深入挖掘了道家最独到的哲学精神,阐发了作者对道家人文情怀的诠释。本书文笔优美,见解犀利,是一部体悟老庄的精粹力作。
本书是80后作家张佳玮先生谈 吃 的散文集。作者基于亲身经历,围绕美食展开描写,灵活运用通感手法,巧妙调动读者不知不觉 参与 其中。书中内容丰富多彩,能够使读者领略到,带着乡土气息的袅袅炊烟永远是暖心与温情的,中外饮食文化的和而不同蕴藏着距离与差异产生的美感,佳肴美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乎历史、文学、哲学等,小吃食的背后有大天地。
.
本书是澳大利亚记者萨拉 麦克唐纳两年多印度生活的回忆。萨拉 麦克唐纳二十多岁时曾背包在印度游玩,炎热、污染和贫穷是印度留给她的印象,因此,当机场乞丐给她看手相并预言她会为爱重返印度时,她并不相信。然而,十一年之后,预言成真。因为在ABC电台工作的男友被派到新德里,她不得不为爱牺牲,离开悉尼,来到这座世界上污染严重的城市。刚安顿下来,萨拉就得了严重的双侧肺炎,陷入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危机。她活了下来,并决定直面这些危机,找到内心的平静,于是开启了她在印度探寻生命与死亡的意义的发现之旅。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起自鸦片战争,止于北伐战争,将这近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分为三个段落:首先一段落为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这是列强入侵、新思想酝酿的时代;第二个段落为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这是革命势力不断发展、满清王朝*终覆灭的时代;第三个段落为民国成立到北伐战争,这是革命势力与清残余的军阀势力斗争的时代。作者不仅详细阐述了近百年中国政治演进的过程及影响,而且从思想文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层解读与审视。可谓一部中国近代政治通史。
《物的分析》是罗素的一部重要著作,于1927年在英国出版。罗素在完成了其第二部著作,即《论几何学的基础》后,就把注意力转向了物理学的哲学基础问题;他通常称之为 物的问题 ,或简称 物 。罗素对物理学哲学的思考的结果就凝结在这本《物的分析》中。在《物的分析》中,逻辑构造是解决物理学真理性问题的关键所在。罗素在其中借助于奥康剃刀原理,从本体论的角度对一些哲学概念进行了探讨。
本书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玛丽 道格拉斯的代表作品,主要讨论了洁净与肮脏的象征意义,洁净的内部及外部边界,以及与此相关的权力与政治。出版于1966年,数度再版,是20世纪60年代*重要的人类学作品之一。作者从圣经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 洁净 与 肮脏 的理解入手,利用象征分析手法剖析人类的思维特点,并关注象征秩序与社会秩序的对应。在各社会文化系统中,洁净与污秽是属于更大的分类系统中的一部分。污秽是社会规范和秩序的违背,而污秽意味着危险,危险就是跨越不该跨越的界限而造成的恐惧。而脏(危险)的清除,即禁忌的产生、仪式的举行、犯罪的惩罚,是重新确立原有秩序、维系社会规范的手段。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笔记小说集,是我国古代志人小说的经典之作。它以简约传神、含蓄隽永的语言记录了汉末魏晋时期文人名士、公卿将相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面貌和文化风俗。书中生动地塑造了众多名士形象,体现了 魏晋风流 的雅韵,留下了许多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和精彩故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说新语(少儿彩绘版) 》是专为孩子编写的《世说新语》读本,精选原著中精彩有趣的篇章,并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讲述相关故事,让小读者能够尽情领略古典名著的精华。原文大字加拼音,并配有彩绘插图。故事后有 博闻馆 ,书后有附录,小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名著的背景、与故事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拓展视野,激发兴趣。
《史记》一百三十篇,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直接阅读不易,复旦大学陈正宏教授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为依据,选取其中为历代读者广泛引用或称赞的名言佳句,以原文、译文、讲析的形式,用生动的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加以解说,让读者了解到:在司马迁的书写场景里,原本有着怎样的上下文;如果它们在《史记》里一再出现,涵义有着怎样的变化;它们的古今意思是否相异,在现代的独特价值又有哪些。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同学,也适合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作为非专业读物阅读。
商务印书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义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年着手分辑刊行。限于目前印制能力,每年刊行五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汇印。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其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
本书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1-19辑约850个品种书目进行列目并提炼出内容提要。书目及提要内容按 汉译名著 的五大学科领域进行编排,各学科领域内再按辑数先后排列,具体内容包括每个品种的书名、作者名和译者名,以及对作者及书内容的简要介绍。本书是对 汉译名著 到目前为止的成就的一次总巡礼,将对读者全面了解 汉译名著 的书目和内容情况大有助益,并有助于推广 汉译名著 品牌及具体品种的销售。
《孙子兵法》是只讲战争的书吗?《孙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兵书,竟不主张打仗? 《孙子兵法》是众人皆知的兵书,但其实又有许多方面,与读者的一般印象截然相反。 《〈孙子兵法〉通识》不仅在书中回应了上述问题,更打破常规的按篇章讲解的模式,将《孙子兵法》不同篇章的相关内容融会贯通,从 兵圣 孙武、《孙子兵法》其书及其流传、战争审思、微言大义、思想内核、国际传播、比较视野里的《孙子兵法》等七个方面,对《孙子兵法》全书进行了有机串联、生动讲解,既从原典大意和思想内核两个角度出发,帮助读者对《孙子兵法》的内容和智慧建立完整而立体的认知,又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使读者对这部 古代第一兵书 的成书、流传及其影响建立清晰而整体的了解。文字可读性强,阅读体验流畅有趣。
本书是一位13世纪的威尼斯人记述他经行地中海、欧亚大陆而游历中国的奇书,曾风靡世界。在本书的众多中译本里,冯承钧先生的译本至今仍是学界公认的译本。该书是世界历史上个将地大物博的中国向欧洲人作出报道的著作,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