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很难对别人说“不”?你是否要不断地得到别人的认可?为他人服务,并将其利益置于自己之上,这种行为通常是值得赞许的,但是在自我牺牲和寻求认可之间有一条分界线。如果你感到难以拒绝别人,而不管他们的要求有多么无理,你可能一直在感受着讨好所带来的痛苦。在米基·法恩著的《当你不再讨好别人全世界都会来爱你》中,有名心理学家提供了许多技巧,帮助你解决根植于讨好行为背后的恐惧,帮你摆脱它的束缚,重获自由,让你既在家人和朋友中做一个与人为善、慷慨大方的人,同时又能照顾好自己。
千变万化才是心情,喜怒哀乐才是生活。人们的心情是相当丰富的,千回百转,细腻而不可捉摸。如果我们仅仅将情绪当作大脑的几种可归类的化学反应,那就像是将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人》这幅画看作泼了颜料的画布,或将《爱丽丝梦游仙境》看作印刷了幽默的纸张一样——我们会失去许多生活感受和意义。 生活不沮丧(FRUSTRATION )和茫然( BEFUDDLEMENT ),还应该充满希望( HOPEFULNESS )和远方向往( KAUKOKAIPUU )。从 A 词条的 ACEDIA 倦怠(淡漠性存在感缺失),到 W 词条的 WANDERLUST 漫游欲(想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心情词典》的每一个小节都探究了一个情绪主题,从艺术、科学、文学、音乐及流行文化的角度向大家解释了情绪与生活背后隐藏着的让人吃惊的联系,以及那些令人着迷的事实经历。
“胜利者效应”(The winner effect)是一个生物学术语,可以概括为:动物在战胜一些较弱的对手之后再与更强的竞争者较量时,胜算将会比直接面对强敌大得多。伊恩罗伯逊教授揭示,这个效应对人类同样适用。成功会改变脑中的化学效应,使你更能集中注意,更聪明、自信并且更具攻击性。 这个效应如同药物一样效果强大,并且获得的胜利越多,你越能够持续下去。但是这个效应也有负面作用,因为获胜会使人生理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