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易懂地介绍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人际精神分析、克莱因学派、英国客体关系学派、自体心理学、当代弗洛伊德主义修正者等,对各学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的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议。作者在阐明各学派的主要观点时,常常结合案例,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本抽象的理论概念,行文生动活泼,有很强的可读性。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本书作者在督导心理治疗师的过程中,总结了诸多心理治疗课程中没有涉及,但对治疗师的实践工作又非常重要的难点问题。本书将这些难点一一剖析,力图帮助治疗师在工作中可以更顺畅。其中主要内容包括:精神分析师的敏感性、信仰、主观情感、好奇与敬畏;治疗师对治疗的准备;如何帮助来访者做好治疗的准备;治疗的边界问题、两难的境地;职业倦怠与满足;还有治疗师的自我照顾。作者也呈现了两个完整的精神分析案例,帮助治疗师读者理解精神分析内涵。
南希 麦克威廉斯博士的心理治疗著作,受到全球几十个国家的心理治疗从业者的认可,至今已被翻译为15种语言,被广泛用于精神分析及心理动力学治疗师的培训及督导。2004年,《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的中文版出版后,立刻成为国内心理治疗培训的公认优质教材。十年后,她的另外两本著作《精神分析治疗:实践指导》和《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第二版)》亦翻译出中文版,由此三本著作的精装版本共同出版,希望为心理治疗领域的学习和工作者们提供便利。
本书是法国著名学者朱莉娅 克里斯蒂娃从精神分析视角,对 抑郁 与 忧郁 所做的一系列探讨。书名 黑太阳 这个看似悖论、充满张力的意向,指代的是个体遭受抑郁折磨、被无法言说的痛苦吞噬的内心状态。在本书中,作者先进行 抑郁 与 忧郁 的理论阐述,再对四位创作者做详尽的个案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认为,抑郁的根源在于主体丧失了某个他深爱的客体,且无法承受这样的丧失,因而无法完成对客体的哀悼。那么该如何化解哀伤、超越哀伤呢?作者认为,为痛苦命名、颂扬痛苦不失为一种方法。 崇高诞生于忧郁之中 ,抑郁者可以通过文艺创作而克服主体性的精神危机,使主体重塑虚无,从而穿越忧郁、超越分离的痛苦。 作者先以德国画家荷尔拜因的画作、患有癫狂症的法国诗人奈瓦尔的诗作为例,尝试阐释文艺创作如何作为一种 暂时的救赎 帮助创作者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及理论依据的书籍,是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案例的的好书。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名执业治疗师的治疗设置和访谈特点。之后的八章中,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即:评估患者的气质、心理发育、防御方式、情感状况、认同倾向、关系模式、自尊需要和病态信念。每一章中,分别对要素的定义、相关研究、评估方法、评估意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本书汇聚了各家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观点,也汲取了神经科学的近期新进展以及实验研究和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人格诊断概述。主要介绍精神动力学人格诊断的特征、精神动力学框架内各学派对人格诊断的观点、人格的形成、防御与人格的关系等。第二部分为人格诊断各论。依次介绍了反社会、自恋、分裂、偏执、躁郁、自虐、强迫、癔症样、解离人格。对每种人格都从这一人格特征的驱力、情感、气质、防御形式、人际关系、自体状况、移情反移情、鉴别诊断和治疗等维度进行分析。
本书是享誉国际的精神分析大师拉尔夫·格林森的代表作。在这本系统而全面的经典著作中,作者不仅以生动、清晰的风格论述了移情和阻抗这两大基本技术,而且论述了构成精神分析情境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个要素在治疗中的作用,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精神分析结果的,为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提供了一个整体性的框架。作者在书中也明确区分了来访者与分析师的“真正关系”“工作联盟”和移情关系。对计划从事或正在从事心理 咨询和治疗的人以及心理咨询专业的师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结合案例全面通俗地讲述了自弗洛伊德以来的精神分析思想发展的历史,行文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内容涵盖了现代精神分析思想所有的主要分支,如弗洛伊德经典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英国客体关系学派等。对各派的缘起流变作了清晰地阐述,同时介绍了不同的流派之间在理论和临床技术上存在的争议。作者斯蒂芬·A.米切尔是美国现代精神分析领域中的一位重要学者,曾任纽约大学心理治疗与精神分析博士后项目的培训教授。马格丽特?J.布莱克是其妻子,现任美国国家心理治疗研究所的委员会主任及继续主任。
唐纳德·W.温尼科特著的《抱持与解释(一则精神分析的片断)》是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对一位来访者不同时间两次分析过程的真实记录。这场漫长的分析过程充满曲折,分析过程中也出现诸多的艰难时刻,读者可充分体会到温尼科特分析过程的精妙以及治疗双方感人至深的互动。
伊丽莎白 卢迪内斯库( lisabeth Roudinesco, 1944 ),法国思想家、精神分析师、巴黎七大的历史研究学者。曾先后师从德勒兹、福柯等学者,并于1969年加入拉康创办的巴黎弗洛伊德学派,成为拉康核心圈子的成员之一。卢迪内斯库曾参与撰写鸿篇巨制《法国精神分析学史》(Histoire de la psychanalyse en France),为弗洛伊德和拉康写过传记,并在2013年获得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4年荣获法国 十二月奖 ,其作品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译者简介: 罗琛岑,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文学硕士,法语教师。主要译著:《弗洛伊德传》(合译)、《石油内幕》(合译)、《二十世纪艺术史》(合译)等。
《红书》拉丁文书名为《新书》(LiberNovus)。约创作于1914年到1930年间,记录了作者个人的梦境、灵魔与精神追寻历程。荣格生前拒绝出版,直到其去世后近五十年,此书方得见天日。 1913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决裂,开始发展自己的理论体系,一度备受幻觉折磨而濒于崩溃。荣格身陷中年危机,重新审视生活,从内心探索深处的自我。他将一些梦和幻象记录下来,整理成《黑书》,同时着手幻象内容的写作,形成私密之作《红书》。《红书》是荣格日后写作的主要灵感,由此生发出一整套的分析心理学理论。此书的出版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理解荣格著作的窗口。 荣格曾于1957年谈到这本书:“我跟你谈到过那段岁月,追寻内心图像的那些年是我此生重要的时光。其他一切皆发源于此。这本书就始于那时,在那之后的枝枝节节几乎无关紧要。我的一生都在
本书既是深具学术性的西方心理学史专著,又是极富可读性的西方心理学史读书,弗洛伊德的理论思想进行了诠释和破解。 本书既可作为大专院校心理学科讲授教材,又可供文史哲教有关课程参考资料。
本书是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和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学院举办的 中法精神分析治疗连续培训 的实用教程,也是精神分析治疗理论和实践在中国临床一线的研究与尝试;其内容生动鲜活,但又不同于故事演绎;就像一次中法精神分析的原汁原味的对话。如果读者能静下心来阅读,您能感受到如临现场般的与老师和学员们在一起交流,因为老师不是在讲理论,而是将精神分析的态度融入细节之中,把自己多年的经验无私地和大家分享。阅读中您会将遇到的问题的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会激发出更多的问题。本书适合临床医生、心理治疗师、教师及精神分析相关人士阅读。
大脑里真的有个部位是属于无意识的吗? 梦为何蕴含着大量被压抑的冲突? 压抑是怎么通过神经系统形成的?本我和自我的神经基础是什么?移情与被 忘却 的记忆有什么关系? 弗洛伊德终其一生试图从神经科学角度证明这些概念与理论的科学性,但受制于有限的科技水平与研究条件,弗洛伊德未能在实证层面上寻找到答案。 20世纪90年代,美国以马克 索姆斯教授为首的精神分析师们开始了弗洛伊德未完成的事业,在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之间架起桥梁,神经精神分析学科就此创立。 《神经精神分析入门》无疑是神经精神分析学科入门的不二之选,作者马克 索姆斯教授就神经精神分析研究领域的主要议题展开讨论,其中包括:何为神经精神分析视角、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神经精神分析观点、某些精神障碍的神经精神分析观点、神经精神分析的梦的视角、神经精神
本书刊(以书代刊)以对弗洛伊德、拉康等精神分析大师的著作的学习与理解为基础;通过将中国材料与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体层面到宏观文化层面的解释与对质,从而找出哪些是精神分析理论能够解释的东西,或者仅仅能部分解释的东西,以及不仅不能解释甚至完全矛盾的东西;进而创造与发展出能够有效解释中国材料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发展、丰富精神分析的理论体系。一个精神分析的中国学派亦因此种理论上的努力与突破而诞生、而发展、而壮大。我们的*理想和*终愿望是:一个可能会有的精神分析的中国学派能够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英国学派等一道,更进一步与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语言学、历史学和文献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乃至与脑科学和精神病学这样的生命科学的分支等不同文明的、不同国籍的学者与学派一道,为建立一
本书是2005年度法国第八大畅销书。本书是由欧美10个国家的40位专家学者所撰写的,对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派进行全面评价的批判文集。本书作者根据当代科学哲学的观点和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分析指出,精神分析不是科学的理论,也不是科学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有伪造资料以欺世盗名,贻误患者而不正当牟利之嫌。当然,本书作者也充分肯定了弗洛伊德对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巨大贡献。此外,本书还认真地介绍了弗洛伊德之后所发生的当代神经科学的革命、精神药物的发展和诸多新的心理治疗方法。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系统介绍初始访谈过程及理论依据的书籍,是从精神分析理论角度分析案例的的好书。全书共十章。第一、二章着重介绍了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对患者的理解在治疗各阶段的重要性,也介绍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名执业治疗师的治疗设置和访谈特点。之后的八章中,分别介绍了案例分析的要素,即:评估患者的气质、心理发育、防御方式、情感状况、认同倾向、关系模式、自尊需要和病态信念。每一章中,分别对要素的定义、相关研究、评估方法、评估意义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