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详尽介绍了作者原创的心理投射工具 东方真我图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东方真我图基于心理投射的原理,经过巧妙设计,融合了丰富的本土化生活场景、传统文化元素,能更好地触及华人的生活记忆,快速触发华人的潜意识。 东方真我图包含144张东真图、144张东真字、90张人像图、66个疗愈方子等,它们将构成无数种排列组合,能够让你与内心的真实自我深度联结,找到困扰你多年问题的答案。 本书通过案例的方式,解读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七个方面,分别是自我评价、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财富、创伤、人生使命。它既可以供个人进行自我探索,看到自己的影子,获得人生启发,又可以用于心理咨询。
《生物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生物基础的一门科学,它试图从生物学和进化学的角度对感知觉、认知和行为进行解释。 《生物心理学》(第10版,通用教材版)取材广泛,综合了比较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药物学、神经心理学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详细探讨了大脑与神经系统的解剖、感知觉加工、运动控制、动机情绪、精神障碍、学习与记忆、语言和认知等方面的理论及观点,着重解释了行为及心理现象背后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詹姆斯·卡拉特擅长用浅显有趣的文字讲解科学道理,《生物心理学》被誉为本领域教材中的“*”,詹姆斯?卡拉特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心理学领域内的“戴维?迈尔斯。《生物心理学》适合心理学、生物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广大师生和研究者使用。
我们都害怕一些事情: 怕辜负别人,怕做得不好,怕被评价、被抛弃,怕打扰别人,怕发表意见,怕表达感受 这些阻碍我们生活的日常恐惧可分为四类,每个人都应关心: 对成长的恐惧,或难以获得一个真正独立的成年人的地位。 害怕表达自己或定义自己,很难认清自己的角色和位置。 对行动的恐惧导致难以投射和构建生命意义。 对分离的恐惧导致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关系。 在这本极具启发性的书中,作者帮助我们识别和理解那些囚禁我们的恐惧。他为我们提供了解放和充实生活的工具,不仅引导我们逐步挣脱恐惧的枷锁,还帮助我们能够自信地拥抱每一个挑战,活出更加自由、充实且有意义的人生。
人类是如何将对声音的不同属性的值组合在一起, 从而产生一个完整的知觉?这是关于知觉的相当基本和困难的问题之一。因为在多重声音属性混合呈现的情况下, 声音的属性值被错误地组合, 从而产生错觉性联合。 本书将艺术和科学的思维见解融为一体, 通过注重对音乐错觉的深入探讨, 构建了人们对音乐和语言感知的统一方法。对于贯穿人类知觉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 作者以大量的音响实例, 让人们体验并认识到听觉信息被加工时的共性特征和因个人经验的不同而各异的个性特征, 通过 音乐听知觉重组 、 三全音感知双重性 、 从语音到歌声的感知错觉转换 和 虚幻词的产生 等领域的深入探析, 用音乐和语言解开人类认知的奥秘。 作者还对如 耳虫 等音乐和语音的幻觉现象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论述。书中嵌入的二维码可扫描获取相关音视频,
工作中,是什么在关键时刻驱动着人们努力拼搏?真正能够释放一个人最佳工作状态的秘诀是什么?一个人如何能够持续地在团队协作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显著成果? 事实证明,金钱、福利和赞誉,这些外在的奖励都只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激励,但却难以抵御日常习惯和自满情绪的侵蚀。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通过了解了影响人们内在驱动力的因素及其背后的原因,找到激励员工和自我激励的最佳方法。 本书作者通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和与各界领袖(包括企业高管、教师、经理、艺术家以及各行各业人士)的十万多次对话,解锁了人类行为背后的6大类、27个独特的动机密码。 梦想家型动机:喜欢将梦想变为现实,推动世界不断进步。即使在不被理解和认可的情况下,也会朝着梦想努力。 实现者型动机:喜欢攀登高峰,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会
本书是琼 辛格(June Singer)的代表作,自1972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深受欢迎,是*完美的荣格心理学大众读物以及专业入门经典导读之作。如今,分析心理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就像琼 辛格(June Singer)在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用中所表现出的那样: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心灵,尊重它们的重要地位。她证明了事实上心理实践能够给心灵带来帮助。她揭示了进行这样的实践的根源,是因为心灵本身就关注这些内容,因此在她所描述的疗愈历程中,心灵可以找到自身的边界。她还对如今就某些经典的问题进行了全新的解答,比如:分析师和接受分析者之间关系的本质;性别问题;人格类型;客观测量的价值;个体与荣格提出的 集体 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社会享有谈论内在体验的新自由;对痛苦和疗愈过程中的身体、思想和心灵之间那复杂交织的关系
本书是布伦塔诺的教职资格论文,也是其一生所著四部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专论之一。该书上篇提纲挈领地对由来已久的有关亚氏《论灵魂》中“主动理智”学说的研究进行了批判性考察。下篇则以对《论灵魂》及亚氏其它相关思想独到而充分的解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有关“主动理智”学说的精微、自洽而不失传承的创发性诠释。该书至少有三个目标:对亚氏《论灵魂》文本的一种解注:针对某些神秘化的误释而对亚氏思想的捍卫;以亚氏作为一位可信赖的顾问而对人类思想活动本身所进行的探究。该书也可被视为布伦塔诺最富盛名的代表作《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的秘密发源地。
本书主要聚焦大学生抑郁,探讨大学生抑郁的风险特征,同时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曼陀罗绘画自助干预绘本,并检验绘本的干预效果,用于缓解大学生的抑郁情绪,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本书共7章。其中理论篇3章,主要包括: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的临床表现、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大学生抑郁的现状及影响、大学生抑郁的心理求助行为、大学生抑郁的干预手段及策略,曼陀罗及象征意义、曼陀罗绘画及表现形式、曼陀罗绘画指标分析、曼陀罗绘画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实践篇4章,主要介绍抑郁大学生曼陀罗绘画作品特征研究、曼陀罗自助干预绘本的开发、自助干预绘本效果检验及完善、抑郁大学生曼陀罗绘画系列作品分析等。
《德育古鉴》为清代史洁珵所辑。《德育古鉴》包含孝顺类、和睦类、慈教类、宽下类、劝化类、救济类、交财类、奢俭类、性行类等诸篇,取材于史料,文雅驯而事翔实。借生动的古代德育故事,以启迪人心、净化社会。《德育古鉴》可作为传统道德文化教材,常阅之,对于敦促向善之品性、培养美好之道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心流 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 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 心流 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
假设你在桥上,目睹电车即将撞上轨道上的五个人,拯救他们的办法,就是把站在你身旁的一个人推下去,你会怎么选择?假设博物馆里每一幅画都是相同的红色画布,只有画名和简介不同,策展人说每幅画想传达的意念也有所不同,你可以要求退钱吗?假设村里的理发师只能帮不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不能帮会自己刮胡子的村民刮胡子,他自己的胡子要由谁来帮他刮?以上问题都是哲学家精心设计的“思想实验”,因为哲学无法用科学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于是哲学家在脑中设计出具体的假设情境,测试哲学理论是否符合我们对于相关概念的理解,以找出人生根本问题的答案。苏格拉底、柏拉图、萨特、加缪、尼采……众多伟大的哲学家都曾设计过思想实验。新锐哲学家伊夫博萨尔特精选其中经典的55则,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加以阐述、推演,读者探讨令人彷
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劳动观念、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形式、劳动价值、劳动伦理等均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要求从学术上重新深入审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理论”。问题包括许多方面: 1. 劳动人权问题研究 2. 劳动人权的方法论意义 3. 人与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4. 劳动人权与新兴权利 5. 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研究 6. 劳动幸福与消费问题研究 7. 劳动异化的当代新特征研究 8. 劳动异化、劳动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 9. 劳动正义与社会分配公平 10. 劳动伦理与职业/工匠精神 11. 劳动与财富关系研究 12. 互联网及现代科技
《模型与认知:日常生活与科学中的预测和解释》以模型与认知为主线,从日常生活和科学活动中的预测及解释的角度展开讨论,内容涉及大众心理学对人们日常行为的有限预测和解释力,认知科学对意向内容的自然化,内在认知模型假设的可行性,表征对框架问题的免疫性,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与科学哲学中的均同条件问题、剩余意义问题,以及康德的综合先验知识的正确性等。
价值哲学是19世纪20世纪初形成独立学科的新兴的哲学学科,中国价值哲学已有近70年的历史。《当代中国价值哲学》是本系统回顾和研究20世纪3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价值哲学发展情况的专著。本书在简要介绍价值哲学的学科名称、研究对象,价值哲学的地位、特点,研究价值哲学的意义、方法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价值哲学在中国的发展过程,详细论述了20世纪80-90年代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三个阶段;系统论述了中国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重点论述了中国学者对价值哲学理论的重大贡献及当前亟需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深刻分析了21世纪价值哲学的发展前景,价值哲学在21世纪哲学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21世纪价值哲学的主题——从自发到自觉,21世纪价值哲学的研究方法和生长点等。本书附录简要介绍了西方百年价值哲学发展的状况和中国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