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获得完满的人生,你必须借助积极情绪的力量。积极情绪会扩展我们的思维和视野,建构帮助我们成功的各项资源。积极情绪为我们带来健康,让我们更加坚韧,并抑制无端的消极情绪。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自身的积极情绪。你是欣欣向荣,还是衰败凋零?这完全取决于你内心由衷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不是越多越好,消极情绪也不是越少越好。要想实现美好的人生,*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配比为3:1。芭芭拉通过多年的研究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通过7种方法降低消极情绪、10种方法提升积极情绪。
积极心理学于1998年由本书作者同事,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里格曼提出,并逐渐发展。自二战以来,心理学主要致力于人类问题的解决和补救,但大多数心理学家忽略了对正常人群的研究。心理学潜在的观念将人类的本质嵌套进入一种病态模式——身带缺陷、脆弱不堪、生存环境残酷、不良基因影响等。积极心理学的创立,修正了这种心理学的不平衡,并向深入人心的心理疾病模式展开挑战。它向心理学家和大众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心理疾病,也要关注人的力量;不仅要修复病损,也要帮助人们构筑生命的美好;不仅要致力于治疗抑郁的创伤,也要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积极心理学基本的假定是,人类的美好和卓越,与疾病、混乱和痛苦同样都是真实存在的。作为一位权威的积极心理学家,本书作者从普通心理学的观点出发进行写作,尝试从
本书由多位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及全国学校的一线心理教师所著。全书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结合学校教师开展团体活动课的实践经验,关注学校师生的积极优势、积极情绪、积极关系、积极应对、积极成长、积极组织六大主题。全书6大主题,总计75个团体活动设计课程,将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及班主任、学科教师以及心理咨询师、心理工作者较好地开展团体辅导与团体咨询等工作,同时有助于心理学爱好者深入地学习积极心理学技术。由于本书的创新性,同时也适用于企业培训师、管理咨询顾问、人力资源从业者、管理人员用于企业管理培训参考。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研究积极心理品质。学校积极心理学则聚焦于学生的学校生活、心理素质,尤其是积极情绪、人格特质、师生关系等因素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第2版)》探讨了学生希望感、学校感恩、情绪调控、学业自我效能感、学生投入、生活满意度、同伴关系、心理韧性等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学习及发展相关的积极心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同时为我们呈现了积极心理学在澳大利亚、英国、中国、意大利、葡萄牙和美国等国学校情境中的应用,对推动我国学校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适合心理学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阅读。
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喜欢避开聚光灯,沉浸于自己的一方角落。比起发言,他们更喜欢倾听;身处人群,他们倍感孤独;渴望交际,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精力……这就是并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内向者。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多种策略、提高自信,在外向者主导的世界如鱼得水、实现幸福,本书应运而生。 本书首先帮助内向者全面认识自身的内倾型性格,确定自己在内向-外向连续体上的位置;其次提供改善内向者与其伴侣、孩子、同事、朋友关系的方法和贴士,帮助内向者正确地面对自己和向外界表达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融入外部世界;最后说明如何有效而充分地运用内向性格的特殊优势,发现新方法补充内向者的能量储备,创造一个顺应内向性格的舒适的生活状态。 本书让内向者和爱他们的外向者们了解到如何顺应性情,而不是与它针锋
在漫长而艰难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与磨难。有的人意志消沉,停滞不前,自我放纵;而有的人勇于承受痛苦,直面挑战。这些不同的表现恰恰是每个人所具备的坚毅力水平不同造成的。作者在本书中提出的是“坚毅力2.0”的概念——的坚毅力,它是坚毅力数量和质量的融合,即的坚毅力是好的、强大的和聪明的坚毅力合体。这是一本实用的实操性极强的工具书。每个人的坚毅力可以通过认识坚毅力、测评坚毅力和培养坚毅力三个步骤及每个步骤相关的模型与工具来完善与提升。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将坚毅力理论与工具应用到现实生活与工作中,不仅使我们的人生变得强大,还可以将影响扩大到周围的关系、团队、组织和社会,终改变世界。此外,书中贯穿始终的关于KK的例子,诠释了坚毅力在KK身上的体现。
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四分之一的人喜欢避开聚光灯,沉浸于自己的一方角落。比起发言,他们更喜欢倾听;身处人群,他们倍感孤独;渴望交际,同时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恢复精力……这就是并不为人们所理解的内向者。为了帮助他们掌握多种策略、提高自信,在外向者主导的世界如鱼得水、实现幸福,本书应运而生。本书首先帮助内向者全面认识自身的内倾型性格,确定自己在内向-外向连续体上的位置;其次提供改善内向者与其伴侣、孩子、同事、朋友关系的方法和贴士,帮助内向者正确地面对自己和向外界表达自己的需要,从而更好地融入外部世界;说明如何有效而充分地运用内向性格的特殊优势,发现新方法补充内向者的能量储备,创造一个顺应内向性格的舒适的生活状态。本书让内向者和爱他们的外向者们了解到如何顺应性情,而不是与它针锋相对,从而
本书将科学性、教育性、人文性和实践操作技术熔于一炉,体现了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辅导的研究特色。“教师培训篇”关注教师自身教育理念的树立,教师健康心理的形成,以及班级管理方法的更新等,给一线教育工作者带来全新的视角。“班级活动篇”具有实用性和操作性,“巧手支招”和“教海拾贝”可以帮助教师拓宽视野,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得心应手。“同伴互助篇”中的故事和教育报告短小精悍,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可以启迪教育工作者的思想火花。“个案集锦篇”展示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更深入的思考。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辅导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许多闪光的东西存在于我们鲜活的日常教育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关注,努力去挖掘,就一定会出现像本书一样更多的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