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开设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宗旨在于为医院、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培养能够掌握扎实心理学理论、方法、技能,同时掌握一定的医学理论与技能的专兼职心理学工作者。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同类专业,其重要特色是将医学和心理咨询与治疗进行有机结合,达到心身共治的目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套教材力争达到上述目标,同时制作融合教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及对实践技能培养。
本书就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及其调整的方法进行了较为翔实的介绍。作为美国糖尿病学会出版的书籍,它具有一定的**性和指导价值。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异常行为及其形成的原因,特别介绍了一些糖尿病患者相关的主要社会心理问题及其对糖尿病病情控制的影响,讲解了如何识别糖尿病患者的社会心理问题,改变异常行为习惯的方法有哪些,改变行为异常的阶梯治疗方法,如何在不同的阶段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介绍了社会心理问题评估的相关指南和共识,帮助医护人员规范对糖尿病患者社会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临床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技术》是很多学校心理学专业的教材,作者徐光兴在心理咨询领域享有大名。现在推出《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第三版)》,新版本加强了对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实践的核心论题,以及其理论基础和行为基础的探究,指出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存在的基础性的选择和张力是"人"和"人性"。与其他教材不同,本书着重论述了这门学科发展的历史渊源和轨迹,说明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在未来的30年里,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发展趋势。本书始终把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个人成长、督导和职业资格的取得以及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生涯发展作为重要的议题进行研究。本书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心理咨询师专业化途径与对策的研究"的成果体现,也是华东师范
《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内容基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集合国内心理健康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创作而成。全书将学术理论和实践方法有机结合,系统介绍了心理健康促进的理论与实践,共分三篇,篇主要介绍心理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包括社区心理健康的政策改革、服务需求、教育评价、传播的理论与方法等;第二篇详细介绍相关重点人群及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技术,包括城市农村社区人群、伤残、慢病人群、外来务工人员、高校大学生等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篇介绍参与心理专项的各家单位在上海、深圳、哈尔滨、新疆、北京、湖南、四川所建立的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示范点及实践经验。 《中国社区心理疾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理论与实践》适用于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促进的相关工作者,以及
这是一本在美国畅销30年的经典医患沟通教材,被美国华盛顿大学、西北大学和纽约大学等众多著名高校作为指定教材!作者Carol M. Davis为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物理治疗系荣誉退休教授,具有40年的教学经验。 本书介绍了医疗卫生领域工作人员在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以及治疗的过程中与患者交流的各种实用技巧。本书强调通过提升医务工作者的自我觉察,来培养医者的职业态度、价值观与沟通技巧。每一章都配有模拟练习,强调通过反思来鼓励读者在实践中发展富有个人风格的医患沟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