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心理学出现的新趋向之一,现已影响到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本书是英国利物浦约翰 摩尔大学护理与初级护理实践学院教授米歇尔 L.克罗斯利撰写的一部叙事心理学导论性著作。 本书围绕自我,从理论、操作和应用三部分展开认为自我的经验只有通过特定的语言、历史和社会结构才具有意义,阐述了自我同一性理论、话语方法等理论问题,介绍了叙事研究的具体步骤和叙事材料的分析与结果写作,并展示了叙事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写作于我而言是对自我痕迹的记录,感谢它为我带来的欣喜充盈与沮丧落寞,它逼迫我去重新看待自己的内心世界,去寻找别的出路,去泅渡暗河。在诸多彷徨与改变之后,希望自己在结束的地方开始,从一个自然的写作者走向自觉的写作者。从王安忆、格非到路内、张嘉佳,从非虚构写作、乡土文学到新媒体写作热潮,《在结束的地方开始》21篇文章是作者项静对当代文学作品的私人阅读札记,也是她面对当下广泛文学现象的回应与反思。
程爱民教授登门送来他与邵怡和卢俊合著的即将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美国华裔小说研究》打印稿,希望我代为作序。这使我深感为难,因为作为博士生导师,他在学术研究上已经成熟,我对他说,他自己完可以作序,用不着我“高高在上”地“胡乱评点”。但他的盛情难却,我只好勉为其难。该书针对以往学术研究中注重华裔文学的意识形态而忽视文学本身的审美价值,在学术界首次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华裔小说,不仅探讨华裔小说的文化特征和历史贡献,而且努力挖掘华裔小说文本的美学价值,这是该书的一个亮点,也是引起我感兴趣之处,因为在过去,我们常常首先是从“意识形态”层面上研讨华裔美国文学,这似乎成了我们的思维定势。该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在所引用的许多中外论著之中,我有不少著作还没阅读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