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善所著《清影集(精)》探讨林语堂与胡适主持的一九三〇年间上海平社的关系,从林语堂日记和胡适日记互文的角度切入,所依据的文本是已经公开的胡适一九二九至三〇年日记和尚未公开的林语堂一九二九至三〇年日记,力求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还原这个鲜为人知的一九三〇年代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社团的活动。
主编的这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辅导读本》主要包括:《“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文;名词解释和指标解释;为编制《纲要》,开展的一系列课题研究的研究报告摘要;系列解读文章;《纲要》的支撑数据等。这些都是全面解读《纲要》的性资料。 本书的出版,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扩大《纲要》的社会影响,便于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学习贯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学问是对思想的论证。学问不能没有思想,但做学问的要不是思想的能力,而是对某一思想论证的能力;智慧的增长主要不表现为思想论证能力的增长,而表现为对思想直接获取并举一反三地运用能力的进步。 《战略学札记》是北航战略问题研究中心张文木教授的新着,由海洋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取名《战略学札记》,并不能理解为作为学科的“战略学”札记,而是作为战略研究的心得和体会。全书内容丰富,包括心得、史鉴、治学、笔记、人物、人生、文艺、字词等方面,形散神不散,记录了作者的思想历程。看作者其他大部头着作有利于培养做学问的能力,但做学问毕竟是少数人的事;而读这本札记的好处则是可将其中的思想火花直接用于工作和研究。 全书以半百为节,与广大读者分享。 学问使人成熟,使思想久远;智慧使人美丽,使思想
本研究从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著作和中国文学选集中的唐诗译本出发,借中西诗学、修辞学、语言学、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轨迹、翻译方法、翻译思想、传播和接受的经验教训作了梳理,丰富了翻译史研究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资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总结了宇文所安在不同学术研究阶段中的唐诗翻译特征的异同,而且挖掘了翻译背后的中西诗学思想、文化思潮和哲学观念的影响。
《智慧与创意:小小说解惑》是作者刘海涛在我社出版了5卷本的《微型小说学研究丛书》(2000年版)后,历时14年,把初具系统的“微型小说学”运用于微型小说文体研究、作家研究、作品研究以及文化研究后产生的新成果。梳理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和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的新创作现象,细致地归纳微型小说文体的创作规律和技巧,比较分析海内外微型小说名家的艺术个性和风格特征,总结当代微型小说文本的写作方法。这本《智慧与创意》和《历史与理论》《规律与技法》《群体与个性》《解读与评鉴》一起,共同构成了作者30年来执著于微型小说文体学研究的创新理论体系。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是为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段选修课程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编写的教科书。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另一个目的是要重读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我们选择了我们认为在20世纪中国文学*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我们的 优秀 标准是 美学的 和 历史的 。也就是说,进入《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的重点作品既是最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同时又是在文学史上具有突出贡献的。
《德性心理、美育心理研究》内容的选择,从1963-1964年起步研究“小学儿童学习雷锋榜样的心理分析”开始,截至2016-2017年,撰写《学习刘兆吉美育心理学思想,攀越美育心理科学研究新峰》《谆谆教诲春风暖,兆吉恩师浓浓情》为止。前后共经历50多年的攀峰攻关跨度。编选过程中,作者重读了、新选了德性心理、美育心理研究中有新意的成果,汇编成书,便于广大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心理学研究者、教育学研究者研究查阅,也可供广大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者应用参考。
在《文学事件》中,伊格尔顿不但喊停文学的边缘化,还力图让文学回到那个重视文学和虚构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的“高理论”时代。因此本书花费大量笔墨和力气逆潮流而行,试图从概念上界定文学,总结出文学的五个特质:虚构性、道德性、语言性、非实用性和规范性。本书另一个逆潮流而行的举动是讨论文学的道德价值,他认为,如今怀疑和颠覆的思维模式已成为新的迷信崇拜,文学宣扬的道德训导和教诲就可能成为新的变革性力量。虽年逾古稀,反骨的本色丝毫不减,读来乐趣横生。
《知识分子与大众:文学知识界的傲慢与偏见(1880-1939)》对现代之初的知识界发动了猛烈攻击,以清晰的条理和富于雄辩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现代文学的大人物们身上的阴暗面:他们蔑视和憎恨普通人,甚至达到了毁灭人性的地步。
《抄袭模仿为何又》为数十篇激情四射的文艺批评汇编,基本内容大致有四,一是文学新作的文本分析,多以贾平凹、刘心武、王安忆、毕飞宇等名家为“靶标”,言辞犀利,敢说真话,往往一针见血,从而在文坛上造成激烈反响;二是对抄袭、模仿,然而又的所谓“郭敬明现象”等各种文化现象进行解读,多以鞭辟入里见长;三是围绕“范曾事件”展开的讨论,包括《“范曾大师”,跳蚤升天?》、《追诉鲁迅》、《从肖传国买凶到范曾告状》等卓有影响的文章;四是有关部分热点影视戏剧的批评。题材纷纭,议论风生,足备文学爱好者、文坛关心者和文化研究者多端而取。
在离开雅典民主繁盛时期近两千五百年之后,我们应该如何阅读希腊悲剧?西蒙 戈德希尔的这本小书一方面将悲剧看作公元前五世纪雅典社会生活和公民话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引入现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希腊悲剧的本质及其涉及的重要问题如语言与城邦、人与城邦、知识与心智、作为戏剧的戏剧等进行了独到的考察。在详细讨论三大悲剧家的剧作的同时,向读者揭示了希腊悲剧中的问题、张力和不确定性。 无论是古典学者,还是希望以一定的批评意识接近希腊悲剧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提供帮助和启发。
应激和应对是同人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现象。本书整合了关于应激的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观点,全面深入地揭示了心理应激(精神压力)这个当代人最为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论证了心理应激和应对策略同心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心理生理机制,探讨了心理应激条件下人的心理调适问题。
本研究从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著作和中国文学选集中的唐诗译本出发,借中西诗学、修辞学、语言学、接受美学和传播学理论,对宇文所安的唐诗翻译轨迹、翻译方法、翻译思想、传播和接受的经验教训作了梳理,丰富了翻译史研究和文学翻译批评研究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化的翻译研究引入了新的资源。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总结了宇文所安在不同学术研究阶段中的唐诗翻译特征的异同,而且挖掘了翻译背后的中西诗学思想、文化思潮和哲学观念的影响。
《曹雪芹家世新考(套装上下册)》是冯其庸先生对曹雪芹家世的专题性考论。作者将文物资料与实物对证,并资以实地考察,对曹雪芹的祖籍谱系追踪蹑迹,梳理出完整科学的谱系表。并对每世每房的主要人物作了细密的考论。同时为了说明曹家的兴衰变迁,还对李煦等与曹家有紧密关系的人物作了条分缕析式的梳理,并借助大量的历史资料如奏折、族谱和文物图版等,作了详尽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