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本关于曼陀罗绘画心理治疗的专著,全书分为基础篇和专业篇。在基础篇中,简单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历史,它与荣格、佛教的关系后,重点介绍如何绘画曼陀罗及怎样分析曼陀罗作品,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绘画方式及分析思路,作品里面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专业篇适合那些希望借助曼陀罗绘画进行深度自我分析的读者或打算把曼陀罗运用于心理治疗的咨询师们。作品重点介绍了曼陀罗绘画的理论:心理类型理论、荣格学派自性理论、自性化理论及曼陀罗阶段理论。然后,通过一名长期的曼陀罗绘画治疗过程,向读者真实地显示该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情况。
这本独特的书将向您介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在历史、哲学、性别和文等领域的基本情况。您将发现在那些百家争鸣的理论中、在构成大部分现代心理治疗师职业倾向的理念中存在着联系与矛盾。在《谈话疗法》中,您将发现这本书有如下特点: 涵盖东西方各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包括激进女性主义、存在主义和禅宗; 涵盖从古至今各种心理治疗实践,包括启蒙运动对心理治疗的影响,18到19世纪法国学家的工作以及临床心理学的最近发展概况; 案例研究、故事、轶事、个人回忆消除了学院心理学中的心理疗法与真实的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
本书是“心路治疗理论丛书”中的本。作者直接引用了伊娃·皮埃若克斯提出的心理治疗观点,并将这些观点与东方佛教中的禅宗以及自己多年来从事·心路治疗的经历综合起来。书中的章节按照作者所理解并感受过的精神治疗阶段排序,体现了从意识形态的最外层开始,穿越层层阻碍进入心理核心的整个过程。每一章都有一个故事开头并影响贯穿整个章节。在每章的结尾,作者还提供了自我心理练习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该章内容。 本书作者认为消极心理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中,而且导致了包括种族主义在内的各种邪恶行为。只有勇敢地面对内心中的邪恶并将恐惧、痛苦和愤怒完全释放出来,心理疾病患者的意识形态才能够朝着更加活跃、更为清澈、更富有爱心的方向发展。 本书为心理治疗的不同阶段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并总结了如何面对、解决人性中的消极
什么是心理治疗?本书的回答透露了当前可用的治疗所有类型障碍的数量惊人的治疗方法。但是我们怎样才能从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呢? 本书对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进行了有价值的概要介绍:心理分析疗法的“谈话治疗”、行为 和认知技术、躯体疗法,人本主义、格式塔和存在主义取向.个人和团体治疗。它也涉及了补充 疗法和替代疗法等一些鲜为人知的领域。 《视读心理治疗》对想要更多地了解这一主题的人是一种全面的指引,不论是次走近它,还是想详细了解现有的知识;对于任何想要为自己或他人寻求帮助的人都是有用的。它还为那些考虑接受专门训练以成为咨询师或治疗师的人、任何其他与健康有关的学生或专业人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讯息。 哲学和心理学讲师尼格尔·C.班森的精彩描述和艺术大师博林·梵·隆带有抽象色彩的插图,会带给你
本书精选了30多个运用灵性成长学技术进行治疗的个案实录。并把这些案例分成“寻找生命的黑洞”、“改变生命的状态”、“治疗心理障碍”、“重塑全新的模式“回归健康的本源”、“挖掘生命的潜能”等几个关乎生命质量的部分!每个部分的开头进行的理论阐述,每个案例后面是对治疗技术和适用范围进行阐述的个案点评。该案例集选录的案例均为真实的个案现场记录,每个案例都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称得上是灵性成长学导师徐敬东和灵性成长学高级咨询师周煊对追求心灵成长人士及心理和心灵治疗界的真情奉献。本书将成为一本珍贵而有价值的心理和心灵治疗的参考书,也会唤醒更多的人士去关注自己心灵的健康和成长,从而提高生命的整体质量,创造快乐、和谐、幸福的人生和社会。书中的生命轨迹图谱更是旷世惊人的发现,是人生成功快乐奥秘之瑰宝
本书凝聚了作者在长期的咨询治疗中总结的实践经验,融合了东西方的智慧,尤其是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整体健康理念,创设了新的心理治疗范式。在作者发展出的这一系列方法中,强调来访者自身的积极性,咨询师可以运用呼吸、观想、释梦、躯体症状等技术引导来访者觉察、体会被压抑的感受,发现真正的自我,找回选择的主动,获得痊愈的力量。作者简介:比利时心理治疗师米杉(MichelClaeys)2000年定居北京,作为咨询治疗师,他同时还为中国大学提供讲座和培训。他在二十余年的专业生涯中广泛涉猎人本主义和超个人心理学范式下发展出来的各种丰富多样的方法,并发表了大量文章,出版发行了引导放松练习的著作(法国Souffled'Or出版社)。他的另一著作TheEmotionalIntelligenceClassroom于2004年在法国出版,该书的汉语版书名为《应该补上的一课》
本书对怎样运用诗文疗法去解决恐怖症、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精神病性问题、危机干预问题、情感问题等提供了鲜活的治疗案例。它既适合于广大心理咨询师、心理卫生工作者、心理学爱好者,又适合于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学理论工作者使用。
《儿童音乐治疗理论与实务技术》为专著类型,主要介绍了音乐治疗方法在特殊儿童领域的具体应用。内容包括对国外主要儿童音乐治疗流派的介绍,治疗活动示例、个案研究、具体音乐活动操作方法和作用,以及相关的评估手段和表格制定等等。
“并没有1974年的雅罗姆和金妮坐在那里等着你去阅读,你读到的有他们的故事,更多的却是你的欲望、你的幻想、你的自由联想。” “我们是移情的对象,我们是时空错位的产物。雅罗姆也许是心理治疗界的行为艺术家,教会我们在学会众多理论后让自己像天体主义者一样变得不设防。” “雅罗姆担负起了人的自我救赎的使命……因为他在病人身上看到了自己。雅罗姆一如病人样的孤独,但凭借自己强大的意志与自己的孤独抗争,并在帮助与自己一样的孤独者的过程中寻找此生的意义。” “雅罗姆说:‘能看到自己长期艰苦劳作的成果,哪怕就一次,也让人感觉真好。’……这就是我在《日益亲近》中看到的:那一份确定源自内心,源自治疗师和当事人共同的缔造过程。” “这本书细致地再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金妮和雅罗姆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