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装收录《自卑与超X》《乌合之众》。其中《自卑与超X》是人类心理学先驱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著作,作者从探寻人生的意义出发,启迪我们去理解真实的生命意义。全书立足于个体心理学观点,从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社交等多个领域,以大量的实例为论述基础,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
《我们内心的冲突》是美国心理学家卡伦 霍妮写给普通人的心理自助书。 本书指出,由于深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总是与我们想成为的人背道而驰,于是产生了一些足以主宰我们人生的内心冲突。为了解决这些冲突,我们不但自欺欺人地虚构了各种 理想化形象 ,通过 外化 把责任推给他人,还基于不同的性格倾向发展出一系列各不相同的防御策略:服从型选择了迎合他人,攻击型选择了对抗他人,超脱型选择了远离他人。但这些策略更像是迂回的补偿和逃避,非但没有从根源上解决冲突,反而使我们深感恐惧、焦虑和绝望,无法真诚地投入任何关系或者工作中,在糟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霍妮相信,人都有成长的愿望,会一直愿意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因此,她认为,只要改变了产生冲突的条件,就能真正解决它们。本书指出了我们在被内心冲突困扰时遇到的
《爱的艺术》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 弗洛姆的著名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三十二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 在本书中,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一种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个性,以此形成一种创造倾向,否则,一切爱的尝试都是会失败的。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不能谦恭、勇敢、真诚、自制地爱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满意的爱。 弗洛姆进而提出,爱是一门艺术,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需要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去学习。既要学习爱的理论,也要在爱的实践中学习。
《心理类型》初版于1921年,历经荣格本人8次修订,中文版由知名德语译者庄仲黎译由1950年第8版译出。荣格认为,历史上围绕宗教、学术、文化和世界观而产生的种种争论,都受到各种不同心理类型的影响,因此本书从人类学、历史学、文学、哲学、宗教、美学的角度对人类生活进行了剖析,并从中归纳出了8种心理类型。在荣格看来,每种心理类型都有自己的优势功能和劣势功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阴暗面。承认每个人所属的心理类型的局限性,并愿意理解他人的不同观点,才能让人们和平共处,实现每个人的潜能。
通过对梦的剖析,提出 潜意识 与 俄狄浦斯情结 等重要概念,标志着精神分析体系的正式建立。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与《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称思想史上三大里程碑。无法回避的基石巨著。
本书不仅是荣格的成名之作,也是传世之作,展现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的核心理论。荣格在书中提出,人的性格不受遗传的影响,不受性别的限制,也不是生活环境所养成的,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理倾向。他归纳出了八种心理类型,不同心理类型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差异较大。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深度认识和了解自我,理解每个人对幸福存在不同的需求,能够和与自己类型不同的人做到相互理解并彼此认可。
《理解人性》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精神分析大师阿德勒的代表作。根据阿德勒在维也纳人民学院的演讲整理而成,以清晰晓畅、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大众解说人性,帮助他们确立恰当的生活态度。 如阿德勒在序言中所说,本书旨在让普通大众了解个体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致力于 照亮人类通往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前进道路 。一方面,从理论上指出个体的错误行为如何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及集体生活的和谐性,教会个体认识到他们自身的错误。另方面,还展示了这些原理的实际应用,即如何用这些原理来处理日常的关系及组织我们的个人生活。 阿德勒认为个人在实现自身目的的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受到自卑情结的影响(体现于性格塑造、家庭关系、性别关系等各个方面),如果要摆脱消极心态导致的过度追求优越感的自我困境,拥抱他人与社会,就应该重视社会感的建
《逃避自由》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 弗洛姆的著名作品,书中探讨了极权主义的社会心理根源,被誉为精神分析运用在社会学的不朽名著。 弗洛姆认为,要战胜极权主义势力,必须首先弄清楚极权主义者竭力逃避自由的原因。他在书中探索了历史进程中 人性 和 自由 概念不定变化的关系,深入地解释了形成现代社会的力量,透彻地分析极权主义机制滋生的原因,热烈地谈论自由的价值、社会的塑造、民主政治的真义,以及个体发自内心的爱。他努力教导人如何自由而不致孤独、自爱而不自私、理智判断而不找合理化借口、拥有信仰而不迷信于神学。
《现代人的心灵问题》是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代表作,收录了荣格各个时期发表的重要作品,是一部面向大众的经典名著。 如荣格在序言中所说, 心灵这个大问题让现在许多人肠枯思竭,而这部文集正是旨在告诉读者探究它的方法 。本书一方面从理论上介绍了原型、无意识、自律性情结、人格类型等心理学概念,以解答人们的心理困惑;另一方面也探讨了具体的案例,展现了心理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人生各阶段的难题、婚姻中的心理关系、心理类型等。 荣格认为,对现代人来说,心灵是一个陌生的,甚至是有敌意的、不兼容的东西。我们所遭受的痛苦正是源于我们对心灵的无知。只有承认我们心灵的阴暗面,承认心理力量的存在,并且用正确的方式对待这些力量,我们才能认清自我,认清世界,寻回人生的意义。
如何排解性冲动?如何看待性反常者?如何回答孩子有关性的问题?为什么人们喜欢接吻?为什么人类会有性羞耻? 本书从性的生理谈到心理,从个人的性冲动谈到社会的性观念。一本书读懂性的方方面面:性早熟、性梦、窃恋、恋物癖、异装癖 《性心理学》初版于1933年,是性心理学奠基人霭理士集大成之作!被翻译成各国语言,畅销全世界。与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齐名,是一本被大大低估的实用性学指南。 读客专家伴读版,特别邀请性学研究专家撰写万字导读+全书伴读,每章一篇,提炼要点、补充前言观点、点出当下阅读价值,帮助读者读懂读透这本经典著作。
《性心理学》是性心理学里程碑式的著作,是霭理士选材严格、文采秀丽的煌煌巨著《性心理学研究录》的 普及本 ,涉及性心理的各个方面:性生理、性冲动、性偏离、同性恋、婚姻与性生活、爱情等等。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比较详细地了解人的各种复杂的性心理活动。
1920《超越唯乐原则》 人心有对立的本能和欲望。 在追求快乐的同时,也在追求超越快乐,哪怕为此忍受痛苦。 在不顾一切想生存下去的同时,也追求自毁和死亡。 1921《群体心理和自我分析》 群体没有智商, 在群体中,本来有智商的人也变傻了。 弗洛伊德在本篇中高度评价了勒庞的《乌合之众》, 同时指出在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会有必然的分裂。 1923《自我与本我》 自我是社会性的, 本我是本能性的。 在现实与幻觉、故意的暗示与潜意识的夹击之中,我们到底是谁? 1926《障碍、症状与恐惧》 障碍是功能实现过程中的受阻, 症状的出现是因为对欲望的压抑。 本篇讨论饮食、性、运动以及认知障碍或症状之下的心理恐惧问题。
本书为弗洛伊德经典著作合集,内含《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等三部作品。《梦的解析》是精神分析划时代巨著,人类三大思想 革命的名著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梦中的欢喜、幸福、焦虑、恐惧是潜意识的投射,而本书将揭开埋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精神分析引论》曾被译 为17种语言出版,精神分析学的入门教材。本书对心理学、医学、人类学乃至历史学、文学艺术和哲学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性学三论》是 弗洛伊德开性学先河之作。作者首度将精神分析法运用于性研究,通过梳理从幼儿期到青春期,寻常男女性冲动的萌芽和成长,发现并探讨每个人性 困惑中的关键心理因素,直接启蒙了整个现代西方社会对性的看法和认知,至今仍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是一把可以打开所有智慧系统天窗的金钥匙,当你能够自如掌握和使用这把钥匙的时候,你的人生可能从此就不同了。 《开启你的高维智慧》一书从求同存异到求同尊异,超生命中的认知局限,从求同尊异到归同了异,提升你的意识维度并将其融合为万有归一,从归同了异到无同无异,唤醒生命的圆满。\\\\\\\\\\\\\\\\\\\\\\\\\\\\\\\\\\\\\\\\\\\\\\\\\\\\\\\\\\\\\\\\\\\\\\\\\\\
本书全面地体现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简单明了的实际例介绍了梦分析、梦解释入门方法,对梦产生的可能原因。包含许多对文学、神话、教育等领域有启示性的观点,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弗洛伊德*次科学地揭示人们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奇奇怪怪的梦,梦意味着什么,梦传达着什么,梦将我们引向何方。 《释梦》认为在精神活动中,梦起了主角作用。心灵的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 里比多 ,主要指性驱力,是一个不固定的、可塑的力量,可因为过剩而成为困扰的力量。这个力量必须释放出来才能得到快乐和防止痛苦,因此它就要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出口。如果不能靠直接动作来得到满足, 里比多 就会通过精神渠道寻求释放。或者用 释梦 语言来说,这欲望能用在想象中实现欲望的方式来求得满足。弗洛伊德宣称,所有的梦,即使带有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尔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是理解他的心理学的起点。维克多 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的经历使他认识到,对生活意义的需求是个人生活的主要方面,因此他提出了意义疗法的理论。他的革命性理论在《我们活着的理由》一书中得到了概述。他认为,当今社会面临一种 存在的真空 状态,人们普遍患有一种 心灵性神经症 。针对这种状况,他提出了意义治疗和存在主义分析。在本书中,他将哲学与治疗交织在一起,讨论了生命、死亡、工作、痛苦和爱情的意义,分析了焦虑症、强迫症、忧郁症、精神分裂症背后的深层心理。
为什么有人相信地球是平的? 为什么有人不信任疫苗? 为什么你觉得证据确凿的事情却总有人不相信? 在后真相时代,人们似乎无法做到理性地讨论问题。 网络上的相互攻击和谩骂日益常见,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甚至难以跟亲近的人对话。 面对争论,我们该如何改变别人的想法? 知名作家大卫 麦克雷尼通过引人入胜的真实故事,结合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揭秘了人类思维的局限性、群体思维的力量以及深度说服的策略和效果,让我们既能了解人类观念的改变如何促进社会变革,又能学会如何改变我们所关心的人的想法,而不损害关系本身。
《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成名代表作,也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奠基之作。 本书通过对梦境的科学探索和解释,打破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梦的无知、迷信和神秘感,同时揭示了许多隐藏于人们心理深层的奥秘,提供了一条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深刻影响了人类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本书与《天体运行论》《物种起源》并称为思想史上的三大里程碑,是一部奠基性的著作。 通过阅读本书,我们能够从中找到有关梦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和依据,获得一种全新的看待自我和世界的方式。
本套装收录《乌合之众》《墨菲定律》。其中《乌合之众》是一部讲透政治、经济、管理的心理学巨著,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全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群体的种种特点及其成因,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对人们理解集体行为的作用以及对社会心理学的思考发挥了巨大影响。作者在书中以预言家般的洞察力,成功描述了此后一百多年间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和众多民主革命等几乎所有重大事件。
1957年春天,荣格已经81岁了。他接受了邀请来讲述自己的一生。在此期间,他照旧不断地与同事兼朋友阿妮拉 贾菲交流,并委托她把这些谈话记录成文本。他不停地修改本书,直到1961年6月6日去世前不久。 荣格说: 我的一生是一段无意识充分发挥的故事 这些记录他珍贵思想旅程的诚挚文字,描写了他终生无止尽的困惑、疑虑与沮丧,呈现出一部深具思想史意义的独特自传。 生命就像以根茎来延续生命的植物,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深藏于根茎的;露出地面的那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随后便走向凋谢。然而,我从未失去的是埋藏于内心深处的无意识,它持续地在永恒的流动中生存;我的梦境、各种幻觉犹如火红的岩浆,使得我欲加工的生命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