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安》是黑塞的代表作之一,以抒情的笔调、细腻的文字描写少年辛克莱追寻自我、坚定地成为自己、探索自我命运的心路历程。这部心理小说可以说是黑塞标志性的、纪念碑式的名作。 出生并成长于 光明世界 的辛克莱,偶然发现截然不同的 另一个世界 ,那里的纷乱和黑暗,使他焦虑困惑,并陷入谎言带来的灾难之中。这时,一个名叫德米安的少年出现了,将他带出沼泽地,从此他开始走向孤独寻找自我的征途。之后的若干年, 德米安 以不同的身份面目出现,在他每一次孤独寻找、艰难抉择的时候,成为他的引路人。 德国文学大家托马斯 曼评论道: 这是一部以它极为精确的描写击中时代神经的作品。整整一代青年深信,一位代言人起自他们生命深处,他们满怀感激而且如痴如醉地被他吸引。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
《自卑与超越》作为阿德勒的后期作品,比较系统地体现了其个体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全书共分十二章,分别论述了十二个主题,即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记忆、梦、家庭影响、学校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类与同伴以及爱情与婚姻等主题。他围绕这些主题着重阐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个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将自卑感转变为对优越感的恰当追求以取得成就。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为畅销的作品之一,多年来不断再版,*版重印于2010年。
克恩伯格在这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伴侣关系的内在动力。他在描述性和爱的生理与心理社会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理论,追溯了性和爱的体验的起源与性质,探索了伴侣双方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感互动,以及他们在无意识中激活的超我互动。另外,由于伴侣们对性和爱的体验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也探索了伴侣与群体间关系的本质。 在本书中,克恩伯格自始至终同时审视了正常与病态的爱情模式,包括自恋、施受虐和攻击性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拓展了我们对爱情关系的理解。
《西方百年学术经典:自卑与超越》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的代表之作。本书以 自卑情结 为线索,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影响及转变,同时深刻阐述了教育、爱情、婚姻、社交等对人生的影响。作者以清晰流畅的思路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启迪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追寻生命的真正价值。本书自出版以来,畅销80余年,再版多次,影响了全球数十亿人。个体心理学泰斗阿德勒写给每个人的心理启蒙书,完全忠实于英文原版的经典译本。改变全球无数人命运的心理经典,必将帮你超越自卑,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影响了马斯洛、华生、罗杰斯等众多心理学大师。
《从经验立场出发的心理学》全书分为两卷。 *卷是 作为一种科学的心理学 。其中*章探究心理学的概念与目的,阐明了现代心理学与古希腊 灵魂论 的实质性关联及形式上的区别,指出心理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核心地位。第二章到第四章详细探究心理学的方法。与同时期的新康德主义理性-规则心理学不同,布伦塔诺阐明了科学心理学必须建基于经验基础之上,这种经验并非外在的观察经验或事后的反思经验,而是当下明证的内觉知经验。所有心理学规律都需归结到这种经验才能得以奠基和确立,当时开始流行的以冯特为代表的实验心理学也不能例外。以此为基础,他指出当时各种心理学方法及研究的可取之处与不足。 第二卷是 心灵现象总论 。其中*章用意向性原则及内觉知原则区分了 心灵现象 与 物理现象 。第二、三章详细探究 内意识 或 内觉知 ,并在与
在《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霍妮指出人出现神经症的过程是人的成长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与健康成长相对立的过程。她全面阐释了出现这一特殊状况的不同时期及表现,描述了病态自负、病态自卑、病态要求、病态依赖以及人际关系与工作中的神经症障碍,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在书后提出了解决这些具体神经症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整部著作中,作者都在用深刻的洞察力去努力诠释人类自身拥有的为实现自己的潜力而奋斗的巨大潜力。 《实现自我: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是一部令人耳目一新的经典著作,也是精神分析流派*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不仅有严格的理论支撑,更有解决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的方法,对于普通人的自我修复与自我成长也有很大的启示。
《没有疆界》作者被誉为美国 *畅销的学术类著作作家 ,是后人本心理学*重要的思想家。本书是作者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的成名作。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广泛的入门书,内容包括东西方现有的各种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流派。 在《没有疆界》中,作者对人类意识进行了一次全新的。浅显易懂的描绘,并介绍、解释了与之相对应的各种疗法。在每一章中,作者都给出了具体的实例,以帮助人们理解每种疗法的本质和实用性。
本书包括:绪论 心理学的现状;定律的构成与情境的陈述;生活空间陈述的概念;心理生活空间的内容与外延等内容。它以20世纪心理学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派、一家、一人、一说为原则,涉及到的流派有元素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策动学说、格式塔原理、精神分析、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等。从每一liu派或家系中选出一位创始人或代表人物的学说,从中可以看到这些学说对20世纪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它们自身的地位和成就。本书理论丰富,观点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是弗兰克尔*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系统阐述了意义治疗学的三个理论基础,即意志自由、意义意志和生命意义。意志自由是人类的一个特征,属于人类经验直接给予的东西。意义意志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精神自由,通过自己的选择,战胜环境的限制并努力去探索人生的意义。生命意义包含在个人的生活经验之中,寻求生命的意义是每个人的责任,即使面对痛苦、罪疚和死亡时也应该如此。书中还特别提出了人发现生命中的特殊意义就是心理愈合的过程,心理治疗中重要的并不是技术本身,而是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人际关系。 本书不仅对于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我们每个人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都有重要的启示。
在这部初于 1971 年出版的 20 世纪思想里程碑式的著作中,斯金纳对人类和社会做出了明确的陈述。 《超越自由与尊严》认为只有更为有效地处理人类行为,才能解决当今世界的问题。书中提出,我们必须大刀阔斧地修正传统的自由与尊严的概念,虽然这两个概念在我们反对多种暴政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现在它们却使得我们一直采用惩罚的手段,从而阻碍了更为有效的文化习俗的发展。 斯金纳对行为展开了广泛的实验分析,在大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反对传统上根据心理状态、情感及其他心理特性来解释行为的做法,认为只有在遗传素质与个人经验的相互作用中,才能找到对行为的解释。不要把自由和尊严当成一种个人特性来加以提倡,而应把注意力放在人们生活的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上。要想实现获得自由与尊严的传统目
本质上,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都要接受心理检查。个人的生活方式是由社会决定的。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 《超越弗洛伊德:从个体到社会精神分析》中涉及对社会现象的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方法的对比、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无意识、弗洛伊德的理论发现及其局限性等主题。 本版本由弗洛姆长期助手雷纳 芬克(Rainer Funk)亲自编辑修订并撰写前言。
《动力心理学》以伍德沃斯1916 1917年度应邀在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面向公众的讲座为基础整理而成,共分八章,系统阐述了作者关于人类行为发生机制的理论。*章通论心理学思想史,说明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诞生的背景、条件、趋势等。第二章讨论心理学的问题和方法,引出 动力心理学 体系及其基本问题,即 机制 和 驱力 。第三、四两章分别考察人类先天遗传的能力和后天习得的能力。第五、六两章主要从发展的视角讨论机制和驱力的形成及其关系。第七、八两章具体应用动力心理学的原理分别考察异常(或变态)行为和社会行为。 《动力心理学》集中表述了作者的机能主义观点,并深入剖析了当时心理学思想以及研究方法中的种种问题,对西方心理学的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看起来像“蚊子”一样小的事,背后的情绪却有如“大象”一样大。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亲身经历了一场疗愈之旅,我们得以从情绪中找到勇气,找到突破僵局的方法。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蚊子和大象,而经过这场疗愈之旅,大象将会走出蚊子的背后,找回属于自己的平静。
本书由著名心理学家罗洛 梅的数篇论文和演讲稿辑录而成。这些文章均围绕这样一个主题而展开:生活在当代世界中的人面临着一系列困境,比如认同感的丧失、焦虑以及对自由和责任等概念的困惑。然而,尽管当代人面临无数艰难的冲突和选择,但是正是通过建设性地面对这些自相矛盾的境地所导致的紧张情绪,人类才构建了文化与文明。《心理学与人类困境》还探讨了心理学在帮助人们应对这些困境时应扮演的角色。
这是一本关于人类的书,关于人是如何演化他们的生理、社会、心理层面的东西,从而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这一现代版的物种,这一物种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他们的生活里也充斥着很多问题。 本书由两部分内容组成。*部分试图通过人类进化的资料推断出人的动物天性的某些证据。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人类向 文明社会 迈进的过程。当人们的生活方式由流动变为定居,由依靠野生的动植物生存到依靠农业,将会带来许多更加深远的影响。本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考古学等各个领域,通过分析人类的进化发展史,去探讨人类的进化带给自身及地球的影响,从而从更深的层面揭示出人类应该做出哪些改变,从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让自己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好。
本书基于1915年前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大学的一系列演讲结集而成,分成 过失心理学 梦 神经症通论 三部分。以潜意识与性欲理论为核心,构成了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的根基。本书虽然主要讨论精神病的病因与治疗,但其中关于性冲动、梦及其象征与转移作用、压抑、自恋、移情等问题的论述,对用精神分析原理说明艺术和美学课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学思路。总体而言,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故事涵盖了几乎所有精神分析基础知识。
本书是美国心理学界泰斗卡尔?罗杰斯就 团体治疗 所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演讲的结集。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文章,在各地推广会心团体的经验,推动这项 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运动 。 书中主要论述 会心团体 的发展起源、范围、过程、经验及其对参与者的意义 促进个人成长、治疗心理创作、改善人际关系,并预言了这一运动的发展趋势--对每一个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我们的社会中,对人才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想化的学业成就和工作表现。然而,在《思维风格》这本书中,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却认为,当今学校和工作场所的智能标准都是基于相互匹配而不是真正的能力。也就是说, 成功 通常是个人和组织思维风格兼容的结果, 失败 往往是思维风格冲突的结果,而不是缺乏能力。作者结合从科学研究到个人轶事的各种范例,以批判的立场,解释了为什么能力倾向测验、学校成绩和课堂表现,以及工作绩效常常无法识别真实的能力。 《思维风格》一书自问世以来,因极强的批判性和理论创新性一直被学界广泛引用,尤其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书中提出的思维风格概念、类型以及心理自我管理理论集以往风格研究之大成。而在现实层面,书中的思想对学校教育和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使大量的教育实践者开始反
本书中荣格介绍了共时性的理念,摈弃掉围绕在令人吃惊,但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些互相关联的事件周围的幻想和迷信,它们只是“有意义的巧合”。荣格还介绍了使人困惑的实验:他引用了J.B.Rhine的研究以支持自己的论点。Rhine对意念力实验的统计分析使荣格找到了实验者对卡片上号码的猜测与卡片上实际号码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深层心理与外部事件的关系,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