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在校勘《元典章》基础上,分条陈列旧刻至误的类例,总结概括校勘学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现象与校勘方法,是校勘学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校勘之学起因于文件传写中的错误,文件越古,传写的次数越多,错误的概率也越高。校勘学的任务就是要改正这些传写中出现的错误,恢复文本的本来面目或使它和原本差别最微。 《史讳举例》举八十多例,分析并说明了历代避讳的种类、方法,以及与必会有关的诸问题。是一部避讳学总结性的著作,是历史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工具书。避讳为我国古代所特有的,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必不可少的知识。
《古书版本常谈》为学习古籍版本知识的入门书。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书版刻的起源和发展,历代版刻的概况和特点、善本的界定、巾箱本活字本书帕本套印本的特点等版本知识,对抄本、稿本、校本等特殊版本也作了介绍,同时,对如何鉴别古书版本也作了指导。 本书在过去的版本基础上增加了 清刻本述略 常用版本术语 版本书目 版本避讳举要 等内容,并配有插图。 本书对爱好古籍收藏的人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对一般文史爱好者也有扩大知识面的作用。
《鲁班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于民间的一部著名的建筑营造类典籍,其对于我国南方的古代建筑,特别是民间的建筑营造具有长期深远地影响。全书目录计为六卷,目前可见仅为三卷。其成书现已不可考,至晚成书于元代的《鲁般营造正式》应为其前身之一,由于现存善本俱为明清年代刊印,且多为民间私刻,流布虽广但讹误颇多,不利研读。诸多后期版本在流传中被掺夹进各地民间艺工的口口相传的内容,辨析其末,追溯其本,殊为重要。本书校注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鲁班经》文本,基本涵盖了国内各大图书馆所收藏的《鲁班经》版本,将之汇集为一册,并加以整理,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喜欢它、珍惜它、研究它并传播它。非常适合建筑师、建筑史学者、建筑专业师生、古建爱好者、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及其从业人员、建筑工程管理者阅读,亦适于文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印光法师文钞》是净土宗十三祖印光大师的书信、论、记、疏跋、法语以及杂著等文字的汇编。自1912年印光法师于普陀山法雨寺藏经楼潜修,高鹤年居士将其四篇文稿刊登于《佛学丛报》后,龙天推出,应世弘法。先有徐蔚如等民国大居士,后又有德森法师、罗鸿涛等,欲报印光法师法乳之恩,故集成增广、续编、三编,计文钞十卷,共一百余万字,是近代以来流通量*、流通面*广的佛教著作之一。 大师之《文钞》是末法时期众生黑暗中的明灯,苦海中的舟航,往生成佛的路标。今人学佛,如不依《文钞》之教诲,实无入手之处,成就之时。故当今佛门大德,皆普劝学佛之人,当读《印光法师文钞》,并依之修行。 本书共分四册,收录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四卷、《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二卷、《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四卷以及《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一卷,以现
这套《白话佛学文化小经典》遴选的都是影响较大的经典,可以说是了解和认识佛教的基础入门读本。具体包括《心经、金刚经》《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其中,《心经、金刚经》是人人熟知的、zui具代表的经典;《地藏经》是佛教经典中的 孝经 ;而《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普贤行愿品(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合称 净土五经 ,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2688)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 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 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16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 辑1048元,第二辑1100元,第三辑540元
该书是对《庄子》的白话文翻译和注释。初版于1974年,由台湾地区商务印书馆印行。此次修订再版,采用横排简体字,并吸收了有关庄子研究的近期新成果。“道典诠释书系”是台湾地区有名哲学教授陈鼓应先生关于道家思想研究的丛书,目前已出5种。该丛书用白话文注释道家经典著作,在准确的同时力求通俗易懂,兼具非常不错性和可读性。
《目录学发微》《古书通例》是余嘉锡先生在北京各大学教授文献目录学时的讲义,是其目录学研究的代表作。 《目录学发微》从理论上对古代目录学著作的优良传统进行系统阐发,还对目录书籍发展源流及得失利弊进行了详尽论述。全书共分为十章,可以分为四部分:目录学的意义及功用、书目文献的体制、目录学的源流、目录类例的沿革。 《古书通例》就汉魏之前的古书给出通例,以助读者阅读古书。全书分为四部分:案著录、明体例、论编次、辨附益。
本书由著名楚辞研究专家董楚平详注全译,自1986年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曾获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本书以王逸《章句》本为根据,以战国时期楚国作品为范围,收屈原全部作品、宋玉《九辩》和作者有争议的《大招》,裁去《惜誓》以下的汉人作品,是为严格意义上的楚辞全本。全书注释引证丰富而颇多创见,译文采用韵散结合的形式,忠于楚辞独有的浪漫韵味。本次出版,包括前言、题解、原文、译文、注释、注音、彩图、图释、《楚辞》地理图、音频十大版块,注释、译文分排于原文两侧,便于比照对读。补充了大量生、僻、难字的注音,随文标示。对旧版一些失韵、误译的文字进行了修订润色。全书图文对照,收录与《楚辞》相关的彩绘植物图谱、张敦
本书是研究中国古典学术史学的一部专著。作者选取一条特殊的讲述学术史的路径,将中国古典学术史著作中有典范意义的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作为研究对象。将三目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将每篇序文进行规范标点,同时,站在现代学术史研究的角度,充分吸收当前学术界关于古典学术史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包括了诸多作者的研究心得。本著所求在“简”,是在姚奠中先生“由博返约,回真向俗”的思想指导来进行学术史思考的。读者能够以 短的时间,把握经学史的脉络。
本书在“绪论”之后分设“儒家篇”、“佛教篇”、“道家道教篇”三部分,分门别类地叙述了三教各自的简要发展过程以及与其他二教相融合共发展的历程。
朱鹤龄(1606—1683),字长孺,号愚庵,吴江松陵(今属江苏)人。明末诸生,入清后绝意仕进,终身布衣,在经、史、子、集各方面均有造诣,以笺疏之学见长。《杜工部诗集辑注》是朱氏一部力作。朱氏于该书卷前“自识”云:“愚素好读杜,得蔡梦弼草堂本点校之,会萃群书,参伍众说,名为辑注。”顺治十二年冬,朱氏应谦益之邀前往坐馆,其间,出示辑注初稿求正。谦益阅罢认可,并且拿出自己所笺注的吴若本及九家注,“命之合抄,益广搜罗,详加考核”,二人“朝夕质疑”。顺治十四年冬,朱氏完成二稿,请谦益作序,谦益在“未见成书”的情况下,写了序言。几年之后,至康熙元年,朱氏又来钱家坐馆,将成书出示就正。谦益阅罢,甚为不满,主要原因当是成书未能采纳其某些见解,如朱氏所言:“先生谓所见颇有不同,不若两行其书。”如此,
国学百部系列(总定价 2688 ) 我社推出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目前已有百部,所选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例上以原文、注释、白话解读的形式对经典著作进行明白晓畅的注解,引领读者跨越文言文的隔阂,真正亲近经典、领悟传统温暖的巨大魅力,在愉快的阅读之旅中获得通透畅达的人生智慧,对于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套书采用国际流行的 16 开本,版式疏朗大方,装帧印刷精美,便于携带和阅读。此套丛书共分为三辑,*辑 1048 元,第二辑 1100 元,第三辑 5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