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统合了成中英先生关于易经哲学的研究,展示了作者自己的理论体系。该体系阐发了易的五义和易的本体世界,建立了周易哲学的本体论与诠释学系统架构,为本体论诠释学提供了一个经验及体验的起点以及思考和理解的方法与方向。同时该书还提出了义、理、象、数一体同源说;“观”的观点则说明了易的符号系统及其最早寓意的形成;还在易学基础上解说了的含义、区分道儒本体论。该书附录的七篇演讲,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说了易学的五慧,并从中西哲学与管理哲学的眼光开创了易经决策学,启人心智,发人深省。
《周易浅述》八卷,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诸家未有说者,及其所见与诸家不同者,则抒己见以申明之。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理、象、数、占”四者解《易》,是此书的纲领,也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书末附图四十二幅,乃陈梦雷之友杨道声所作,此次整理依潘雨廷先生所校定之图订正之。陈梦雷以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故附之以飨读者。
《易经全集:最神秘的处世哲学》是最神秘的处世哲学。《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释智旭在深明佛学、易学大义的基础上,为达到“援禅以证易,诱儒以智禅”的目的,撰写了《周易禅解》一书。本书融合了儒学与禅学的思想,运用了大量的佛教用语来解释《周易》,有自己独到的解《易》方法,在中国易学史上的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