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是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弥足珍贵的先秦政治、思想、历史、文化诸方面的资料,但《尚书》文字却佶屈聱牙。《尚书译注》博采众家之长,注释时有新意,译文通顺畅达,能帮助读者读通和理解《尚书》。
朱熹编*的《四书章句集注(精)》是集《大学》 、《中庸》、《论语》、《孟子》与 五经 于一体 的巨作,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是封建社会*重要 的经典*作,为宋代朱熹*有代表性的*作之一。朱 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 》、《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 经 的部分是 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 , 传 的部分是 曾子之 意而门人记之 ;《中庸》是 孔门传授心法 而由 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 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 章句 , 《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 集注 。后人合称其为 四书章句集注 ,简称 四书集注。
暂无内容简介。。。。。。
本书集清人今文尚书之大成,是清末今文经学名家皮锡瑞的代表作。全书三十卷,以二十九卷考证今文尚书29卷,后一卷考证今文书序。该书广征博引,考订严谨,持论平允,对《尚书》和上古史研究及古籍整理工作,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该书只有师优堂丛书本传世,点校者即以此为底本,参据他书订正讹误,并予标点、分段和编制目录。
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长期以来致力于书法艺术与文化的研究整理与传播工作。继推出馆藏法书碑帖及技法系列的图书之后,又将逐步推出图文并茂的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中国书法经纬论丛。其内容将涉及书论、书史、书家、法书、碑帖、文字学、文献学等诸多方面。 《书谱》是中国书法史与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的极其重要之篇章,其对书学实践具有双重的意义。此篇是用草书写就的理论著作。草书以王羲之为旨归,理论的宗旨亦是如此。故而此篇是学习与研究书法者,不可逾越的作品。然而不仅因书义之深晦,更因《书谱》文词美丽,草法多变,皆给学者带来不便。故而马国权先生,为能充分弘扬其学术与艺术价值,精心研求,成此译注。其书既有对《书谱》学术价值、艺术价值、版本流传诸方面的研究,更有对《书谱》原迹释文的校正、原文的
李民、王健撰写的《尚书译注》是在学习和吸收前人或今人对《尚书》研究和诠释的基础上完成的,我们在书的后面附有主要参考书目,以供参考。书中也吸收了我们自己研究《尚书》的一些阶段性成果,一并列入参考书,以备查找。译文基本上采取直译方法,力求不离开原义,保持原文的语言风貌,在此基础上力争做到译文流畅明了。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此书,竖行、从左向右读,繁体字、字体较粗,注释小字夹于正文中。此书可与《史记》中相关历史人物、《诗经》中的雅的部分合读,更有意思。比较适于有一定文言文功底的人士阅读、赏析,也可当工具书使用。粱启超国学书目推荐此书。
本书对朱子《尚书》学研究作了系统梳理,对朱子尚书学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学术流变作了详实而有说服力的研究总结,为朱子在此一领域中的研究成就及其学术定位提供了刻字评价与深入探讨的平台。 对朱子尚书学研究的特点、成就、历史地位及其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并对朱子未能完成《尚书集注》的原因作了重点剖析,其结论具有独到见解。 研究了朱子与蔡沈《书集传》的关系,条分缕析,演绎归纳,阐明了蔡沈与朱子学术渊源,揭示了朱子以蔡氏为《尚书》学传人的可能原因。
《朱子〈尚书〉学研究》全面梳理了所有相关朱熹《尚书》学之资料,通过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内容充实,态度客观,功力扎实。例如朱子对宋代四家《书》学之评价,谓“苏氏伤于简,林氏伤于繁,王氏伤于凿,吕氏伤于巧”②。朱子一字评是否符合诸家实际以及所谓“简”、“繁”、“凿”、“巧”意旨如何,作者通过勾陈诸家《尚书》著述,对此一问题做出了很好回答,使学界可以具体地认识四家《书》学特质及朱子评价之精确。再如,朱子解《尚书》之原则与方法,朱子对《尚书》之辨伪及训诂义理成就,朱子《尚书》学与蔡沈《书集传》之异同,皆以翔实之资料立论,强化了朱子《尚书》学这一命题之合理性和理据性。 《朱子〈尚书〉学研究》还通过梳理朱子《书》学与其思想体系之内在逻辑关系,总结朱子以理
《华夏文库》全面介绍与传播中华文明与文化,系统普及与推介中华文明与文化知识。王春林所著的《上古智慧(尚书)》为《华夏文库·儒学书系》之一。本书以多面的角度来解读《尚书》的思想和内涵。贴近现代人的生活,对现代社会和人的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都具有教育意义。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160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历时7年,共征集图书12237种;然后由四库馆臣对内府藏书以及从各地征集的图书进行校订,提出应抄、应刻、应存的具体意见。其中,应抄、应刻之书被认为是合格的著作,被收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不能收入《四库全书》,仅仅是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存目。《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收入图书3457种,凡79070卷,装订成36000余册,6752函。成为中国历史上卷帙多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的编纂抄写历时10余年,共抄出7部,全书底本藏于翰林院,部抄本藏于文渊阁,其他六部分别藏于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是为北四阁;镇江金山文宗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杭州西湖文
暂时没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