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25-49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春秋公羊释例后录
    •   ( 108 条评论 )
    • (清)刘逢禄 撰 /2013-09-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春秋公羊释例后录》收入《清代春秋学汇刊》,为清代著名经学家刘逢禄(1776-1829)在《春秋》学方面的代表作。其中包括《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十卷,归纳并阐发了汉代何休《春秋公羊经传解诂》之义例,为清代公羊学的经典力作;又《春秋公羊释例后录》六卷,收入刘氏其他七篇《春秋》学重要著作;书末另附民国杨钟羲撰写的《续修四库》相关提要六篇。此次标点整理,以我社《续修四库全书》影印之清嘉庆本为底本,校以学海堂本、上海书局本。

    • ¥29 ¥58 折扣:5折
    • 国学经典读本丛书·左传
    •   ( 369 条评论 )
    • 张帅程开元 译注,丁鼎 审订 /2014-05-01/ 山东画报出版社
    •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此外,在历史上还有《左氏春秋》、《春秋内传》等名称。此书是我国史学史上一部著名的编年体史书。它按年编排记载了春秋时期以鲁国为主的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许多历史事件。 《左传》本是儒家十三经之一,也是儒家元典《春秋》的“三传”之一。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历经战国到秦汉,传授《春秋》学的主要有五家。这五家是:《左氏传》(简称《左传》)、《公羊传》、《穀梁传》、《邹氏传》和《夹氏传》。其中“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因而均已失传。《左氏传》和《公羊传》、《穀梁传》三家都很兴盛,成为当时显学,被合称为“《春秋》三传”。在《春秋》三传中,《公羊传》和《穀梁传》属今文学派,《左传》属古文学派。 本书是从《左传》中

    • ¥27.6 ¥35 折扣:7.9折
    • 吕氏春秋译注(上下册)——二十二子详注全译
    •   ( 4 条评论 )
    • 张玉春 等译注 /2003-01-01/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一部重要的先秦文化典籍,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它保留了先秦以前各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料,是我们研究先秦哲学、诸子、文学及战国时期历史状况的重要参考资料。由于此书编写态度严谨,历来享有一字值千金的美誉,在我国文化史上有很高的价值,因此,后世学者称《吕氏春秋》为先秦典籍的关门之作。 《吕氏春秋》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全书的内容以儒家、道家的思想为主,也包含了名家、法家、墨家、农家、阴阳家的言行,汇合了先秦各派的学说,是我们今天研究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宝贵资料,因此,后世学者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此次整理《吕氏春秋》以清光绪初年由浙江书局辑刊的《二十二子》本为底本,参照了陈奇猷编写的《吕氏春秋校释》、高诱注《吕氏春秋》、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

    • ¥34.8 ¥44 折扣:7.9折
    •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   ( 29 条评论 )
    • (清)刘逢禄 著 /2012-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春秋公羊何氏释例》十卷,为清代春秋公羊学的奠基之作。凡何氏所谓非常异义可怪之论,次第发明,共总结有例二十六,表四。每例皆先罗列举证《春秋》经传及何休解诂条文,后以释来阐释该例之主旨要义。表则是例的一种变形,通过纵横比对相关内容来使义例清晰,而阐述主旨之文字则移于每表之首,以序的形式出现。刘逢禄通过对何休解诂《公羊传》义例的归纳,阐发了自己的公羊学思想,建立起严密的公羊学理论体系。是研究清代公羊学之书。

    • ¥25.3 ¥32 折扣:7.9折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春秋春王正月考(经部-75)——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16 条评论 )
    • 章冲 撰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本书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

    • ¥41.5 ¥49 折扣:8.5折
    • 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八)-春秋公羊传注疏
    •   ( 4 条评论 )
    •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整理 /1999-1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标点。根据现行新的标点符号用法,并结合古籍整理标点的通例,对全书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点。 二、文字处理。全书采用简体横排。以国务院文字改革委员会颁布的《简化字总表》、《批异体字整理表》为根据,以《辞海》和《汉语大字典》等权威辞书为标准,对《十三经注疏》中的全部繁体字和异体字进行简化和规范化。同时又根据中国古籍和文字的特点,尤其是《十三经注疏》的具体情况,参照有关的规定和通例,对其中可能导致歧异和引起混淆的文字,进行仔细的甄别和严格的处理。 三、校勘和吸收研究成果。全面吸收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和孙诒让《十三经注疏校记》的校勘成果。对阮元《校勘记》中已有明确是非判断者,据之对底本正文进行改正;对其无明确是非判断者,出校记两存。孙诒让《

    • ¥28 ¥35 折扣:8折
    • 白话左传(中国古典名著译注丛书) 旧版
    •   ( 5302 条评论 )
    • 杨伯峻徐提 译 /2016-04-01/ 中华书局
    • 《白话左传》,顾名思义就是把古典名*《左传》译为白话,使现代读者可以读懂。但是本书又不仅仅是把《左传》译为白话而已。古代的许多东西,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专家的学问,如天文历法、礼仪制度等,未必是一般的读者所能了解的。因此译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灵活的改写,使读者比较容易读懂。本书可视为《春秋左传注》的姊妹篇,是读懂《左传》、了解先秦文化的很有用的一本普及读物。 本书由杨伯峻、徐提译。

    • ¥41.8 ¥58 折扣:7.2折
    • 春秋通说·春秋臣传(经部-61)——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15 条评论 )
    • (宋)黄仲炎 撰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册府元龟》,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编纂《四库全书》首先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图书,从乾隆三十七年开馆征书,至乾隆四十三年,历时七年,共征集图书一

    • ¥37.5 ¥50 折扣:7.5折
    • 晏子春秋译注
    •   ( 775 条评论 )
    • 李新城 著,陈婷珠 译注 /2014-06-01/ 上海三联书店
    • 《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录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晏婴言行的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个别的还有互相矛盾之处。《晏子春秋》的成书和其他先秦古籍一样,并非成于一人一时,而是有一个编缀、整理和形成定本的过程。

    • ¥26.7 ¥38.8 折扣:6.9折
    • 吕氏春秋全译——中国古代哲学名著全译丛书
    •   ( 5 条评论 )
    • 战国吕不韦 著,廖名春陈兴安 译 /2004-07-01/ 巴蜀书社
    • 《吕氏春秋》是先秦思相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的主编是秦国著名政治家吕不韦。 《吕氏春秋》旨在总结诸子百家之学,为未来的统一国家设计一套完备的治国方略,所以该书在编排结构上也显现出系统性和完整性。全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三类,第类之下又各统子目,形式上整齐划一,且各有其中心思想,大抵博而不杂,有条不紊。全书从论人到论天,到治国,到做人,到养生;由哲学而政治,而社会,颇具深意。这些都体现出吕不韦的宏识卓见。 本书以直译为主,个别地方如直译晦涩难通,则斟情采用意译。

    • ¥27.7 ¥35 折扣:7.9折
    • 赵氏春秋集传·春秋王霸列国世纪编(经部-71)——钦定四库全书荟要
    •   ( 8 条评论 )
    • 赵汸李琪 著 /2005-05-01/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清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弘历下诏,开四库全书馆,次年敕修“四库全书”。自唐宋以后,历代王朝便形成了收集编纂典籍的传统,唐代有《艺文类聚》、《北堂书抄》,宋代有《太平御觉》,特别是明代永乐年间编纂的《永乐大典》,共二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收入图书七八千种,堪称鸿篇巨制。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清王朝又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到了清乾隆年间,安徽学政朱筠以为《永乐大典》收录图书未为尽全,因此上书建议向民间广泛征求佚书,同时,设立专门机构,对翰林院所藏《永乐大典》进行校辑。于是,乾隆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委派纪昀等著名学者一百六十余人,开始编纂《四库全书》。 本书的出版发行无论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研究整理,还是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与思想文化的研究,其积极意义都是不言而喻的。同时,由于《

    • ¥39.6 ¥54 折扣:7.3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