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文化名著《论语》全本的今注今译。内容包括:(1)解题。勾勒《论语》二十篇中每篇的主题思想,或阐明论述的几个问题,或分析孔子所持的观点,理清其内在的逻辑结构。(2)原文。每段摘录,并加以标点。(3)今泽。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用现代汉语加以直译。(4)注释。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原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作解释。(5)评述。先用一句话对每段原文的主旨加以概括,然后以作者的领会与见解为主,择善介绍古今注疏家的诠释。全书资料丰富,文句流畅,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古籍读本。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内容。四书五经会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这些名句言简意赅,言近意远,蕴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千古流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适应现代人诵读与引用需要,我们约请相关专家选编了《四书五经名句诵读》。全书分类编排,并有简单注释,以便于广大读者使用。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儒家最的经典,是中国古代文人必修之书,影响非常之大。南宋理学家朱熹吸取借鉴并利用前贤的研究成果,在辑录前贤注解之同时,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以此来抒发理学的精义,从而形成《四书章向集注》(又称《四书集注》)。《四书集注》倾注了朱熹华毕生的精力,成为他最的代表作,也是宋明理学最重要的研究文献,因而它的版本其多,流传极广。其中清嘉庆间吴英、吴志忠父子的疏释本是现行本中较好的。此次整理,便以此为底本,参校其它流行本,择善而从。为了方便现代读者阅读参考,除采用横排简体字而外,特意半原文中的字句夹注移在段后集中注释,标出注号与原文相照应。
《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性著作。朱熹是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宋明理学中的“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即程颢与程颐)的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被其弟子和后人汇编为《朱子语类》。而《四书集注》则是朱熹一生中下功夫的且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著作。《四书集注》又名《四书章句集注》,曾成为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教科书。其中包括《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个部分。朱熹将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通常被认为是曾参所作;而《中庸》则被认为是子思所作(该著被认为是孔门传授心法,子思因怕其年久失传,故而书授于孟子)。由此可见,《》、《中庸》、《论语》、
《四书五经全集:世事洞明的处事智慧》实为世事洞明的处事智慧。《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投我以桃,报之以李”、“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的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四书五经》,是中国儒家经典的合籍,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也是儒生学子的之书。
本书由《大学》《中庸》两书合集而成。《大学》《中庸》是朱熹选定的“四书”之二,儒家重要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