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一部有着深远影响的代表性著作。 朱熹是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宋明理学中的“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即程颢与程颐)的思想,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理学体系,被后世称为“程朱理学”。朱熹的思想被其弟子和后人汇编为《朱子语类》。而《四书集注》则是朱熹一生中下功夫的且影响也最为深远的著作。 《四书集注》又名《四书章句集注》,曾成为我国宋代以后的科举教科书。其中包括《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个部分。朱熹将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大学》通常被认为是曾参所作;而《中庸》则被认为是子思所作(该著被认为是孔门传授心法,子思因怕其年久失传,故而书授于孟子)。由此可见,《大学》
《四书五经》由《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九部儒家经典组成,这些经典蕴含了华夏先贤的智慧,记述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涵盖历史、政治、哲学、文学等各个方面。自西汉“独尊儒术”开始,这些经典即受到推重,至南宋以后更成为历代科举选拔人才的书,足见其对于历史的深远影响。
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内容。四书五经会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这些名句言简意赅,言近意远,蕴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哲理,千古流转,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适应现代人诵读与引用需要,我们约请相关专家选编了《四书五经名句诵读》。全书分类编排,并有简单注释,以便于广大读者使用。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理论的源头,前者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是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大纲;后者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是儒家推崇的处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经宋儒二程和朱熹等人推崇,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大学》以人的修养为核心,指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提出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修养路径,包括了穷究万物事理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自我人格等方面。《中庸》同《》一样,是儒家的哲学理论渊薮,不过《》涵盖面广,《中庸》则集中强调与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生活相关的道德哲学,自宋代以后《中庸》成为儒者研读的重点,理学的很多概念命题都出自《中庸》,“中庸”的思维方式成为很多学者的生活信条,对宋代以后中华文明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