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译注》是杨伯峻先生的力作,注释准确,译注平实,是当代最好的《孟子》读本之一。本书作为一部通俗的古典名著读本,不但能帮助一般读者读懂《孟子》一书,还能给研究者提供一些线索和参考。本书是《论语译注》的姊妹篇,杨伯峻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当代人学习《孟子》的“基本书”。
《诗经》本称《诗》,列为儒家经典后称《诗经》。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收录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05首。相传周王室派专人收集民间诗歌,是为“采诗”,因而辑集成诗集。据《史记》等书记载,认为《诗经》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而否其说。《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产生地域为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其中《国风》大都是民歌,《雅》多为宴会乐歌,《颂》多为祀神祭祖之诗。诗篇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的优秀诗篇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极富艺术感染力,因而为历代所推崇。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韩、毛四家,鲁、齐、韩三家为“今文诗学”,西汉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五经”则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四书五经”在中国传统社会是儒家施行其儒学、儒术教化的重要教科书,也是统治者御民治国的主要精神武器,一千多年来是中国古代科举做官的书,它们在中国传统社会上层建筑领域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对中国人的民族生存方式(包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情达意方式、生产劳动方式、休息娱乐方式、繁衍生息方式),民族心理素质,民族价值观念,民族审美观念等等,都产生了即广助深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失。至于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切身体验的中国智者贤者自会作出自己的判断,得到自己的结论。
本书包括两册(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