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 系指被儒家奉为经典的十三部古籍,即《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定为 五经 。唐以 三礼 、 三传 合《诗》、《书》、《易》,为 九经 ;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孝经》、《论语》、《尔雅》,为 十三经 。至宋,列《孟子》于经部,始为 十三经 。随着儒家之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定于一尊,历代学者纷纷为诸经作注解,除注经之作外,后又出现了对旧注进行解释和发挥的义疏。南宋以前,经与疏各单行,南宋绍熙年间始有汇集唐宋之前*权威性的 十三经 注、疏的合刊本,后复有十行本。明嘉靖中有闽本,据十行本重刻;万历间有监本,据闽本重刻;崇
新闻出版总署畅销书奖全国古籍图书普及读物奖第十七届山西省图书一等奖第二届山西出版政府奖山西出版集团2008年度十种好书
《经传释词》是清朝学者王引之创作的语言类著作,成书时间为清代嘉庆三年(1798年)。本书搜集周秦西汉古书中虚字一百六十个,对各字先说用法,后引例证,追溯其原始,再明其演变,可作研究训诂、语法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