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大字典,收字多达47000余个。但由于实纂有欠严谨,存在引文讹谬等诸多缺陷。今特首次影印新发现的王引之校改本《康熙字典》,以补其缺失。清道光间,知名学者王引之等94人奉命校订、重刊《康熙字典》,校改引文、字头、释义以及例证与义项等错误共2588条,并记校改情况为《字典考证》。
全书分一、二、三编,分别为古文字、合体文字与未识徽号文字。 第一编通分四栏: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商周时代的金文;商周时代的陶器、石刻、竹简、帛书、盟书、玺印、泉货文字以及少量的秦文字;最后一栏为《说文》所录篆书、古籀文等。每栏所收文字都按时代先后为序,以便考察每字的形体演变。为便于识读,眉端标注通用繁体楷书。 第二编为合体文字。合体文字出现于商周时代的甲骨、金文与战国时代的其它文书,延至秦篆即基本被淘汰,故此编分三栏。 第三编为未识徽号文字,字形均较古老,一般是由一至数字组成的族徽或名号,此种文字仅见于商周时代的甲骨和金文,故只分二栏。
康熙字典是清朝政府召集许多学者集体编纂,依据明代字汇、正字通两书加以增订,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因此把书名呻康熙字典。两书错误之处,康熙字典还做过一番[辨疑订譌]的工夫。康熙字典有这样三个优点:一、收字相当丰富,共有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是我国字数最多的一部字典(直到一九一五年中华大字典出版,达四万八千余字,才超过了它)。二、它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可以供使用者检阅。三、除了僻字僻义以外,它又差不多在每字每义下,都举了例子;这些例子又几乎全都是引用了[始见]的古书。
韵书是对汉语的“韵”进行分类、排比,以表明汉字字音的字典。我国有悠久的韵书传统,起初的韵书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代。到了近、现代,诞生了更为科学的注音字母、汉语拼音方案,较之反切注音是一次飞跃;同时新诗取代旧诗,新式在韵律方面远不像旧诗那样严苛,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在与诗人臧克家谈诗时提出了:“搞一部新韵书专为写新诗用的较宽的韵书”。该书即是这样一部新韵书,书中的“十三道辙”是依据近、现代北京语音音系归纳建立起来的,它不仅是明清以来北方说唱文学用以押韵的广泛流行的韵部,而且基本上能反映普通话的语音情况。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史料,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张万起、刘尚慈二位先生研究《世说新语》多年,以研究者的底蕴奉献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译注本:对三十六个门类分别进行了分析,对故事主人公生平的介绍,尤其是对语言词汇的训释及晋宋口语的讲解,及与故事相关的典章制度、魏晋风习等的疏通均晓畅明了,译文准确通畅,在语言风格上力
暂无内容简介。。。。。。
《旧日笺:民国文人书信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的书信内容考证。作者选了诸如徐志摩、叶圣陶、丁玲、梁实秋、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等等文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共三十四篇,选择的角度是在以往的出版物中没有出现过的,或者是被编入文集但是对书信的内容、时间、人物解释有误的,作者对做了重新的考证,并且写信当时的时代背景做了介绍,读来非常有意思。
清代学术最为昌盛。清儒提出来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成为学术近代化的标志。郭庆藩编著的《庄子集释(精)》是中华国学文库之一,《庄子集释(精)》是清代关于《庄子》的注疏、训诂的集大成之作。中华书局将之编入《新编诸子集成》辑,多年以来一直为学界所重视。
常建,盛唐诗人,与王昌龄相友善,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名位不显,字号爵里不详,沉抑下僚,做过盱眙尉,诗家多称之为“常尉”。常建虽然只担任过县尉这样的卑职,但在唐人的心目中,他的诗歌地位却很好高。
《禅解道德经》的目的只是告诉人们一个真相:就是宇宙中存在一个东西,一个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存有。它无变化,无生灭,无颜色,无来去,但万物又都离不开它。老子把它叫做“道”,佛祖把它叫做“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是自己的,也是整个宇宙的,人人都可以认识。佛者,觉也。佛性即是人的“能够觉悟之性”,它不是迷信,而是真理。人有佛性,即能觉悟生命之本来,宇宙之真相;即能洞悉万物之幻相,三世之因果。一切一切,了然于胸。一句话,《禅解道德经》即是要告诉你宇宙中有大道,而人是能够悟得大道的精灵。 作者认为禅与道有相通之处,用禅宗的公案和禅门经典来与道德经融会贯通,其中穿插许多故事,对《道德经》进行了全面解读。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读来很有启发。
《醉茶志怪》四卷,成书于光绪十入年(1892年),是李庆辰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时人杨光仪为之作序,极力称誉。此书问世后曾刊行多次。 《醉茶志怪》共有346篇,其中很大一部分颇似纪的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志怪简明质朴而又富于理趣,轶闻错出其中,多寓劝戒之意。书中可视为小说的虽不足百篇,但其思想内容却相当复杂,故事类型与人物类型亦相当繁多。这些故事多托兴鬼狐,带有传奇色彩,情节曲折,起伏跌宕,颇能引人入胜,其中《苏某》、《如意。、《柳儿》、《爱哥》、《狐师》、《阿菱》等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佳作。 中国古代笔记小说源远流长,作品繁富,蔚为大观。本书所选收的作品,均系在古代笔记小说中有较大影响或独具风格者。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
无
《老子 庄子(图文精释版)》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之一。《老子》一书共分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所以又称《道德经》。 《庄子》,亦称《南华经》,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现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逍遥游》等内篇7篇是庄子所著,外篇、杂篇共26篇,是庄子门徒或后学所著。内篇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庄子》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老子》和《庄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全书依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共三十六类,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了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尤其是士族阶层的生活状况、文化习尚乃至他们的精神世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多方面的史料,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沿用至今的成语典故。 张万起、刘尚慈二位先生研究《世说新语》多年,以研究者的底蕴奉献出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译注本:对三十六个门类分别进行了分析,对故事主人公生平的介绍,尤其是对语言词汇的训释及晋宋口语的讲解,及与故事相关的典章制度、魏晋风习等的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