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5折-7折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宋史纪事本末(全3册)(历代纪事本末)
    •   ( 4228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宋史纪事本末》,古代汉族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一百零九卷,继《通鉴纪事本末》以后,用纪事本末的体裁,记述宋代(960-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大概轮廓和社会的重要事件。本书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 ¥83.2 ¥128 折扣:6.5折
    • 左传纪事本末(历代纪事本末·全3册)新版
    •   ( 1111 条评论 )
    • (清)高士奇 撰;杨伯峻 点校 /2019-05-01/ 中华书局
    • 《左传纪事本末》五十三卷,清高士奇编著。该书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 ¥78 ¥120 折扣:6.5折
    • 宋史 1--40册(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新版
    •   ( 3926 条评论 )
    • [元] 脱脱 [撰] /1985-06-01/ 中华书局
    •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 套装1-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

    • ¥780 ¥1200 折扣:6.5折
    • 明史纪事本末 (清)谷应泰 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点校
    •   ( 71 条评论 )
    • (清)谷应泰 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点校 /2015-08-01/ 中华书局
    • 《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含《明史纪事本末(一)》《明史纪事本末(二)》《明史纪事本末(三)》《明史纪事本末(四)》,共四册。《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编者把这近三百年间他们所认为的重要史事,选编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叙述了这些事件的始末。各卷后面几乎都附有“谷应泰曰”的史论。

    • ¥105.8 ¥168 折扣:6.3折
    • 明史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
    •   ( 35 条评论 )
    • (清)谷应泰 撰;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 点校 /2015-08-01/ 中华书局
    • 《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含《明史纪事本末(一)》《明史纪事本末(二)》《明史纪事本末(三)》《明史纪事本末(四)》,共四册。《明史纪事本末(套装共4册)》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起兵,终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杀。编者把这近三百年间他们所认为的重要史事,选编成八十个专题,每题为一卷,叙述了这些事件的始末。各卷后面几乎都附有“谷应泰曰”的史论。

    • ¥97.7 ¥168 折扣:5.8折
    • 左传纪事本末(3册) 中华书局
    •   ( 8 条评论 )
    • [清]高士奇杨伯峻点校 /2019-04-01/ 中华书局
    • 《左传纪事本末》是以章冲所做《春秋左传是类始末》为基础,加以补充 扩展而成的。他以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为中心,在每个国家之内,把重大事件标目成篇,一篇也就是一卷。计有:周四卷,鲁十一卷,齐七卷,晋十一卷,宋三卷,卫四卷,郑四卷,楚四卷,吴三卷,秦二卷和列国一卷。

    • ¥76.8 ¥120 折扣:6.4折
    • 通鉴纪事本末:全12册 中华书局
    •   ( 73 条评论 )
    • (清)袁枢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通鉴纪事本末》42卷,是将《资治通鉴》中所记载的1360余年间的重大史事,归纳为239个题目,从“三家分晋”开始,至“周世宗征淮南”结束,全书脉络清楚,每事首尾明晰,可以省去不少翻检之劳。此书开创了纪事本末的体裁,对于史料的整辑、排比之功值得肯定。本书以宋宝祐五年的大字本为底本,加以校点分段,以便阅读。

    • ¥294.4 ¥460 折扣:6.4折
    • 明通鉴【皮面】(全八册)
    •   ( 7 条评论 )
    • (清)夏燮 /2009-09-01/ 线装书局
    • 《明通鉴》是继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和清毕沅《续资治通鉴》之后的明代编年史。作者清人夏燮,字甫,别号江上蹇叟,安徽当涂人,道光年间曾任直隶省(今河北)临城县训导,咸丰十年(1860)入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幕府,后又任过永宁知县。《明通鉴》共一百卷,其中前编四卷,纪明大祖末即位时之史世,始自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止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正编九十卷,始于明太袒洪武元年(1368),止于庄烈帝崇祯十七年(1644),年(1644);附编六卷,始于崇锁十七年五月明福王在南京称帝,止于清康熙三年(1664)。前后总计三百一十二年。

    • ¥1090 ¥2180 折扣:5折
    • 宋史纪事本末 中华书局
    •   ( 19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包括:《宋史纪事本末1》、《宋史纪事本末2》、《宋史纪事本末3》共3册。《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从而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 ¥74.4 ¥128 折扣:5.8折
    • 宋史纪事本末 (明)陈邦瞻 撰
    •   ( 40 条评论 )
    • (明)陈邦瞻 撰 /2015-08-01/ 中华书局
    • 《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包括:《宋史纪事本末1》、《宋史纪事本末2》、《宋史纪事本末3》共3册。《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它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的体裁,从而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宋史纪事本末(套装共3册)》在保留原来版本面貌的前提下,参照其他宋代史料,采用他校和对校,对以往版本出现的错误进行了大量的校勘,目前来讲,可谓善本。

    • ¥81.9 ¥128 折扣:6.4折
    • 清通鉴【皮面】(全六册)
    •   ( 33 条评论 )
    • 邹博 /2009-11-01/ 线装书局
    • 《清通鉴》清代300年历史的详细记载 《清通鉴》是按照《资治通鉴》的体例写作的部编年体清史,也是我国历史上部编年体清史,使我国古代的“通鉴体”编年史终成完璧。按照我国的史学传统,往往是后继的政权为前朝修史,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民国政府在短暂的38年间,没有也不可能完成清史的编纂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董必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就提出了新中国要完成“隔代修史”的任务。 《清通鉴》用浅易文言书写,文风力求简明扼要。所谓简明,即文字简练,干净,不艰涩,不枝蔓,眉目清楚,尽可能生动;所谓扼要,即分清主次,抓住要害,不东拉西扯,让人读后不知所云。全书文字风格虽大体定位在“浅易文言”,由于时代不同、史料不同以及作者主观条件不同,可能会有,也允许存在文风上稍许差异,特别是鸦片

    • ¥840 ¥1680 折扣:5折
    • 纲鉴易知录【皮面】(全八册)
    •   ( 26 条评论 )
    • (清)吴乘权 /2009-11-01/ 线装书局
    • 《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他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选本中流行广的《古文观止》,就是他选注的。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他们三人为此工作了六个寒暑。吴乘权在自序中说了此书的编辑方法和编辑思想:“苦简编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繁;虑大义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他们编辑的依据,从太古神话传说时代直到战国,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鉴前编》;从战国到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纲”和“目”分列的体例也仿照此书;宋元两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明朝部分,也叫《明鉴

    • ¥1090 ¥2180 折扣:5折
    • 史记(全四册)
    •   ( 397 条评论 )
    • 司马迁 /2010-06-01/ 线装书局
    • 《史记》是我国部记传体通史,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篇巨著,具有和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影响甚为深远。《史记》的写作意图,司马迁概括为三句话:"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实际上也概括了《史记》的思想内容。所谓"究天人之际,"就是要探究自然现象和人事之间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司马迁继承了自先秦以来"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传统。所谓"通古今之变"就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要通过著作表达自己的历史见解和社会理想。在这方面,司马迁继承了古代良吏"不虚美,不隐恶"的求实精神,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史记》既是史学经典,又是文学经典,不仅仅因为它是传记文学的开山力作,更因为它为后世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 ¥490 ¥980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