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共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除政治、军事外,《陈书(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2册)》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 《东京梦华录注》是作为研究北宋汴梁的重要资料而收入《中国古代都城资料选刊》的。195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鄧之诚先生的《东京梦华录注》,到目前为止,是这部书的注本,它提供了不少可以和原著相互印证的参考资料,因此,《选刊》决定采用鄧注本。在印行前,除对鄧注的个别条目作了删除以外,其它皆未改动。
本书是李提摩太和蔡尔康合译、颉德《社会进化》所成,原版于1899年出版。通过对哈佛燕京图书馆藏本的录入、校注和导读,作为晚清西学丛书的书目重新出版,对研究清末西学东渐的思想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李提摩太的翻译是概括原著大义的一种重新创作。 大同 这个概念,出自中国经典《礼记》,本书借中国概念来表达西方关于社会进化和秩序的社会学理论,对梁启超思想曾产生过重要影响。
本书收龙榆生专著三种。《中国韵文史》,是韵文专史,为 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 之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8月出版。《宋词讲义》,应是龙氏执教中央大学时的讲义。《词曲概论》为龙榆生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撰讲义。
本书由《大美联邦志略》、哈佛所藏《亚墨理格洲合省国志略》残卷、《美理格合省国志略》三部分组成。初版成书于鸦片战争前,于1837年写成,1838年在新加坡刊刻,带入广州,是中文世界的*本美国史著作,曾受到林则徐、魏源、徐继畲等人的重视。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也是一部奇书。《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现存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本书在2003年广陵书社出版的文华丛书《山海经》的基础上,参校宋本《山海经》和历代优良版本,使原文更贴近原本面貌,将此书做成简体平装本,更适合大众阅读。
《史籍举要》是柴德赓先生的讲义手稿,是他多年治史心得的荟萃,书中对中国古代各体史学著作,如纪传体类、编年体类、纪事本末类、政书类中的代表著作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讲授史籍入手,进而涉及史学的许多方面,以及历史评价的诸多问题。在作者这里,研究历史同研究史学是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的。史籍、史学、历史的融会贯通,使作者所论,可以古今联系,纵横驰骋,读来视野开阔,获益良多。适合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历史学研究者深入阅读。
中国学术史上第一部以 中国目录学史"命名的目录学史专著,它全面、系统地揭示了中国目录学发展历史,是了解、研究中国目录学发展沿革的必1读书、参考书。作者认为目录 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 ,强调目录本身 时代之精神殆无特别之差异 ,因此,该书以主题为纲目,分叙论、溯源、分类、体质、校雠、史志、宗教目录、专科目录、特种目录、结论诸篇,摒弃了以时代为序的做做法,立意于 通古今而直述,使其源流毕具,一览无余 ,详实地梳理了中国目录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如此,还专门概括了20世纪前期西方图书分类编目理论传入中国后我国目录学的变化。直到今天,无论是了解、利用中国古代的目录,还是学习、研究中国目录学的历史,此书都是必1读的经典之作。
《校史随笔》是张元济先生的一部古籍校勘学专著。这本书记录了他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持校勘、辑印《百衲本二十四史》时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二十四史之版本、刻注、文字错讹等多有独到见解,书中对殿本、监本的考证比对,对刻本、注本及写本的核校,对古籍中文字的缺漏讹误形成原因、特点等,很有识见。其学术水准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制高点。同时,本书还收入张元济撰写的《百衲本二十四史》跋文,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刊印《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相关背景。
《经济博弈论》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许多 教师和读者的青睐和支持,曾获得首届全国优秀 教材二等奖。本书是作者编著的《经济博弈论》 (第五版)配套的习题参考解答,并根据社会经 济中的现实问题另外构思设计了一些补充习题及 其参考答案和解答提示,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教材中介绍的博弈论思想、原理和分析方 法,在博弈分析中淡化求解的思路,强调分析的 思想,在理论分析和应用分析中注重提出问题和 建立模型,不要为了解题而解题。虽然本习题指 南是为上述《经济博弈论》教材配套编写,但其 中的多数习题与教材内容有相对独立性,因此对 使用其他教材的读者也有参考价值,既能为使 用《经济博弈论》教材的教师提供方便,也可以 进一步提高读者学习博弈论的兴趣和效率,提高 应用博弈论的能力。
本书收龙榆生专著(或讲义)三种。《中国韵文史》,是韵文专史,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丛书"之一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8月出版。《宋词讲义》,应是龙氏执教中央大学时的讲义。《词曲概论》为龙榆生1959年在上海音乐学院所撰讲义。
《世说新语》宋绍兴八年董弅刻本题记云:“唐初史臣修书,率意窜定,多非旧语,尚赖此书以传后世。然字有论舛,语有难解,以他书证之,间有可是正处。而注亦比晏本时为增损。至于所疑,则不敢妄下雌黄,姑亦传疑以俟通博。”董氏与南宋校勘名家彭叔夏相去不远,虽然名不见经传,但题记所云和彭氏的“书不可以意轻校”宗旨相侔。 本书以王先谦思贤讲舍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宋本、袁褧刻本及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徐震堮《世说新语校笺》,采用定本形式,对诸家以为当改的明显讹误,全数予以校正,不出校记。至于作者所校,则采用底本附校勘记形式,一律附后,不入正文。(本书为精装繁体竖排!)
《帝京景物略》是明代一部关于北京历史风物、名胜景观的古籍读物。书中详细介绍了当时北京各地的寺庙祠堂、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园林景观,甚至河流桥梁,许多今天脍炙人口的历史古迹和山川名胜,诸如卢沟桥、白塔寺、天主堂、碧云寺、潭柘寺、鹫峰寺等等,我们都能从本书探寻到它们的渊源所自、本来状貌、风格特征和历史变迁。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桯史默记》收录了《桯史》、《默记》两部古代笔记小说。《桯史》是岳珂日积月累写成的关于两宋朝野见闻的史料笔记。全书共一百四十条,涉及两宋朝政得失、南渡佚事、贤达诗文、世俗谑语、图谶神怪等等。《默记》所录,大都为五代末及北宋时期朝野杂事。作者王桎于掌故颇为熟悉,所录多有据可信,且其中有他书罕及之内容。
本书是研究明代历史、民俗、文学艺术的重要笔记资料,深受古今学者的重视。 明末学者钱谦益曾高度评价该书,指出沈德符创为此书,有着超出该书价值之上的意义。他说:由于受明代复古派王世贞、李攀龙的影响,吴越学者迷恋古代典籍,相械不读唐后书。而沈德符独能对近世历史发生兴趣,近搜博览,对两宋以来的“史乘别集,故家旧事”,都能“敷陈其本末,疏通其端绪。”
本书是北魏留传至今的一部名著,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齐名。它以记洛阳的佛寺为题,实际记述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种种传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段的穷奢极欲、贪得无厌、腐化堕落的面目和生活,可与《魏书》、《北史》相证,有些可补正史之不足。不失为一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作品。 我国南北朝时代,在经济上和文化上都较落后的北魏拓跋王朝,百六十年间留下的著作不多,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郦道元的《水经注》、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可称北魏的三部杰作。《齐民要术》是我国早的一部完整的而有科学价值的农书。《水经注》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的地理书。《洛阳伽蓝记》以记北魏京城洛阳佛寺的兴废为题,实际记述了当时的政治、人物、风俗、地理以及掌故传闻,具有很高
本书是一部有关宋代政治史和艺术史的通识读物。作者黄博围绕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实与逸事,看图说话,分析考辨,绘制出一幅别致的宋代政治生活画卷。全书以轻快的文笔驾驭严谨的学术主题,拥有象征意义的宋代帝王肖像,在两宋的外交往还、军事对峙中发挥了“如朕亲临”的神奇效果, 在北宋的败亡离散中,催生出一幕幕“誓死保卫御容”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帝王肖像的视觉展示对于皇权运作的重要性;同时,透过御容殿的迁转与重建,以及皇帝肖像对神仙与先贤圣人的“角色扮演”,揭示了仪式背后皇权与士大夫、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为宋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