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诰编*的《国语集解》介绍:国语是一部重 要的先秦古籍,所记内容以春秋史事为主,不少记叙 与左傅相表裹,汉书苏文志将其与左傅亚列入“春秋 家”,故自汉人以下,或径称之为“春秋外傅”,而 称左傅为“春秋内傅”。唐刘知几作史通,始别左傅 与语为两种不同的体裁,而以国语作为“六家”亦即 诸种史学*述中的一家,即今所称“国别史”之首。 清四库全书总目于史部下无“国别”一项,而将其列 入“杂史类”。无论何说,国语长期以来被视为一部 基本的史学*作,是没有异义的。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国语实际并是一部史, 它的目的并不在于纪事;以国分类,亦不是它的主要 特色。国语的特点在于它是一部“语”,“语”的本 义是议论。说文云:“语,论也。”其解“言”字曰 :“直言曰言,论难日语。”是国语本为一部议论
《辽史》,元脱脱等奉敕撰修,是研究辽朝历史基本、重要的史料。 全书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国语解》1卷,记载从耶律阿保机即可汗位至辽朝灭亡二百余年的历史,兼及辽末耶律大石所建西辽的史事。 《辽史》在 二十四史 中成书极速,问题也较多,整理难度较大。点校本《辽史》起初由冯家昇负责整理,后由陈述完成,于1974年出版。原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工作本,以乾隆殿本为通校本,参校南、北监本和道光殿本,又用《永乐大典》所引《辽史》全校一过,同时运用本校、他校方法,订正了不少错谬,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整理本。 本次修订,选择以百衲本为底本,以原内阁大库所藏明初内廷朱丝栏抄本、《永乐大典》引《辽史》为通校本,参校以明南、北监本及乾隆殿本,以版本校为基础,充分利用本校,
本书主要研究了明清之际江南词学思想的流变,介绍了众多词学流派的特点、发展及代表人物等。涉及云间词派和陈子龙、西陵词派和 西陵十子 、柳州词派和曹尔堪、广陵词派和王士禛、阳羡词派和陈维崧、浙西词派和朱彝尊、松陵及梁溪词派的尤侗之和顾贞观等。本书适合对古代文学尤其是明清文学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从不同于以往的角度,对永嘉的人文历史做了探索性的诠释。内容包括:文化溯源、移民文化、南溪古村、永嘉昆曲、南溪风俗五部分。
本书围绕1991年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探索了湖北在后30年经济、科技、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提出了发展对策建议等。
《贞观政要》全书10卷40篇,8万余言,内容包括为君之道、任贤纳谏、君臣鉴戒、教戒太子、道德伦理、正身修德、崇尚儒术、固本宽刑、征伐安边、善始慎终等一系列专题。贞观君臣对致治之道的讨论,涉及古代国家治理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和“贞观之治”的政绩。不但为研究唐太宗李世民以及唐初政治的重要历史资料,其治国理政的不少思想理念、方针政策也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吸收借鉴。近年来更是被运用到许多企业部门的管理模式中去,极具现实意义。 为便于读者了解和鉴赏《贞观政要》思想的精华,我们特约请朱义禄教授主编《贞观政要鉴赏辞典》。《贞观政要鉴赏辞典》全书正文以《贞观政要》40篇内容为主体,加以精到的注释、分析和鉴赏,并对《贞观政要》中为人耳熟能详的名句隽言也作了鉴赏。另将《<贞观
本书叙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和主要战役战斗,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敌方的战略意图;阐述我军在战争各阶段作战方针和指挥艺术,总结了我军的作战经验。末有抗美援朝战争大事记等多种附录。
本书是“文史”2001年第3辑,收录了“王建生平考论”、“雍州势力与梁代政治”、“《全宋诗》 補”、“乐律与宫调”等等,全书以原文为校本,对每篇文章的重、难点词句进行详细地注释。 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形式新颖,是广大文史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紫贝拾遗》是一本关于文昌人的书。“紫贝”一词乃文昌之古称,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设珠崖郡紫贝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改名为文昌县。“拾遗”一词既指采录遗逸事迹,又是唐代言官官名,因此本书既在叙事,又在正言。这本书不是一本个人专集,而是由多位作者集体创作而成。我们希望通过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通过一个个普通的家庭、村庄、市集、乡镇,全面地记录下文昌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全貌。这些故事可能是模糊的,是混沌的,是有争议的。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也可能有不同的视角和观点。这些视角和观点没有对错,只是作者本人彼时彼刻的所见、所思、所感。这些零散的故事汇集起来,就是我们文昌人在这个时代的集体记忆。
本书内容包括:“一国两制”的过渡过程、“一国两制”下的国体、“一国两制”下的政体、“一国两制”下的国家机器和国家职能、“一国两制”下的法律制度、“一国两制”下的政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