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三十五万余字,按地区分卷,内容涉及明代朝廷和北方少数民族、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朝廷西南少数民族、平定宸濠叛乱等事件,以及兵制、驿递、马政等方面,既是研究明代军事和边防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王瓊生平和思想的靠前手资料。
《帝鉴图说》,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故名帝鉴,是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明神宗朱翊钧编選的执政教科书。书中選取了历史帝王为人为事、治家治国的故事共一百一十七则,其中历史聖哲芳规;又選取历史昏君荒淫奢侈、任人唯亲導致国家丧乳的故事三十六则,收入下篇定名狂愚覆辙,在每则故事后講评解说配以精美插图,言简意赅耐人寻味,故此成为了此后明清历史皇子储君之从政宝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帝鉴图说,所探讨和表达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身为一个领导者和决策者所要具僃的基本素质,以及面对重大决策、抉择和转折时的處理方式和方法,而其中许多理论和方法,通过实践证明对于今天依然有着其独到的指导意义! 寓含古代帝王治国安邦之道,彰示当代决策者之品格。
《智囊》是曾创作出《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名言》的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晚年的一部呕心沥血之作,是冯梦龙在中国古代谋略研究方面的一部巨著。冯梦龙以“不惟其人惟其事,不惟其事惟其智”的编篡宗旨,搜罗了先秦至明末三千多年间经史百家、稗官野史、以及民间传说中以智取胜的事例2000余则,帝王将相,三教九流无所不包。清代李渔评此书是“惟恐失一哲人,漏一慧语”。书中所叙谋略,共分十部二十八卷,有总叙、有评述、有按语。由于冯梦龙平易自然的写作风格,书中语言生动幽默、故事曲折有趣,因此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故有人称它是一部“小资治”。 本书由古籍学方面的专家发掘整理,采用明崇祯七年(1634)的刻本为蓝本,经数十位历史学、语言学、古文字学、军事学、谋略学等领域的专家历经数载系统编撰而成,整理者
《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后经明代著名学者冯梦龙增补,重刊时将原名《智囊》改名为《智囊补》,其他版本也称《智囊全集》、《智囊增补》、《增广智囊补》等。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余则,依内容分为二十八卷,是一部中国人民智慧的创造史和实践史。书中所表现的人物,无论是叱咤云的帝王将相,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它既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