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典制考制度承唐启宋,在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全书以现存古典文献特别是宋元以来的文集、碑志、方志、野史、笔记、小说为基础展开研究,从礼仪制度、法律制度、学校制度、科举制度、宰相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赋役制度、货币制度等方面对十国时期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勾勒出十国典章制度的基本面貌和演变脉络,细节考订切实可靠,不乏创新之见,有助于我们细致的理解十国时期的历史乃至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发展史。
《康熙几暇格物》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学习并研究和考察自然科学文化现象的一本科技论文。大约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编纂的,一直持续到康熙去世之后。《几暇格物》*初是在雍正十年(1732)出版的《康熙御制文》当中,后来是光绪五年(1879)清政府刊刻的清历代皇帝御制文合刊中,《康熙御制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几暇格物》收入在了康熙卷的*后一集里 第四集里,分属于第二十六到第三十一卷,标著为 杂著 ,每卷开头都有 康熙几暇格物编 的字样,基本是属于自然科学的。 《康熙几暇格物》一书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学实验等等,其中每篇都有康熙帝独到的见解,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反映了他宝贵的科学思想和求是的精神。 本书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每篇论著的相关领域和知识做了现代的解释说明,使读者
一、《文庫》所收為無錫籍作家的著述和與無錫相關的歷代文獻,分為《官修舊志》、《地方史料專著》、《年譜家乘》、《無錫文存》和《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五輯。 二、無錫地域範圍以現行行政轄區為準。《文庫》立足無錫市區,兼顧江陰、宜興,適當選收江陰、宜興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三、《文庫》所收著作,以史料價值高、使用價值大為原則,適當兼顧其版本價值。 四、《文庫》主要采用影印方式出版,《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收入作家小傳和主要著述目錄。 五、《文庫》所收著作,其编纂年代下限為一九四九年;《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則不受此限。 六、《文庫》所收著作,原書如有蠢損、殘缺、漫漶不清處,原則上以相同版本予以換頁、補頁,使全書清晰、整齊。 七、《文庫》對所收每種圖書,均撰寫提要,置於每種書扉頁之
本书所收职官资料,以两西周金文为限,在每一类职官中,一般讲是以时代早晚为序。对职这材料编了顺序号,在每一类职官及每一个具体职官后面,注明了有关材料的号码。比较全面地研究西周职官而有较大的影响的几篇著作重点地做了摘要和评介,其他则仅存书目以备查考。
本书作为《宋元谱录丛编》之一,汇录《画梅谱》《范村梅谱》《梅品》《刘氏菊谱》《史氏菊谱》《范村菊谱》《百菊集谱》《金潭兰谱》《兰易》《兰史》《竹谱》《续竹谱》等十二种宋代关于梅、兰、竹、菊四种植物的专著。编撰方式系由主编约请各方专家选择精善且常见的版本,并参照其他存世版本,进行酌校整理,点校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