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程序》不分卷,清金简编撰。该书是我国历史上部由国家颁布的木活字排版印刷标准,提出了活字的尺寸、版面的长宽、版心的大小等的标准规格,极大促进了清代的活字印刷事业。同时,作为活字印刷方法的专著,从理论上总结了活字印刷的工艺技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在清代广泛流传,而且被译成德、英、日等文字,流传海外,影响广泛。本次以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重刊本影印。
《工部厂库须知》成书于万历年间,作为工部成例颁布,对当时的营造工程有决定性的影响,可视作有明一代的工部规章制度和管理体系的文献汇总。将明代官方建筑领域的行帮规矩、操持制度、崇神仪式等的记载汇集在一起,又以经济、政治制度为表现载体,其间囊括了经营的工序、择料的方法等内容,记录了日常用度、生产器具的基本规格和体例,甚至还包括建筑的构架形式、尺寸度算,以及成组布局、细节名称等内容。该古籍反映了营造活动较多的万历年间的比较详尽和鲜活的场景,是明代建筑体系有代表性的文献。如果出版,将有助于厘清一直以来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营造的一些误读,因此近几年来受到了学界专家的重视。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料和基础文献,尤其对明代的官方建筑知识,特别是从宏观经济控制和度算方面做了相当清晰的记录
《工部厂库须知(明代万历刻本)》是明代万历年间时任工部给事中何士晋组织编撰的由官方颁行的一部古代建筑与工程管理领域的典籍,完成并**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工部厂库须知(明代万历刻本)》共计十二卷,为工部奏章、厂库议约、节慎库条议、营缮司、营缮司分差、虞衡司、虞衡司分差、都水司、部水司分差、屯田司及其分差等。此外,前有林如楚作《引》和何士晋所作《工部厂库须知·叙》以及《工部厂库须知·凡例》。这部官印官顿的中国古代罕见的营建管理典籍,实际上是明代晚期工部的**标准和规范,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有明一代的营建制度。其上承宋代《营造法式》,下启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其内容反映了明代主管工程营建的工官的管理理念和工部这一职能部门的运作方式,对其的研究有助于还原历
本书作为中国古代建筑史料和基础文献,尤其对明代的官方建筑知识,是从宏观经济控制和度算方面做了相当清晰的记录与说明。既有官府专书的性质,也是个人和集体撰述的成果,更包括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口诀或抄本,加以摘录、集编而成手册或大全式的技术、经济资料集的特点。
本书所收职官资料,以两西周金文为限,在每一类职官中,一般讲是以时代早晚为序。对职这材料编了顺序号,在每一类职官及每一个具体职官后面,注明了有关材料的号码。比较全面地研究西周职官而有较大的影响的几篇著作重点地做了摘要和评介,其他则仅存书目以备查考。
中国古代的建筑及其建筑艺术成就,后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各代,无论是城池宫廷、殿堂衙府,还是庙宇园林、民居宅院,无不显示华夏先贤在建筑艺术上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形制,无不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礼制的基本思想和等级森严的礼制准则。 因此,对建筑的形制、建筑的大小、房屋的开间以及不同的建筑彩绘的色彩图案等等进行规范,已经不仅仅是在建筑设计、营造以及建筑造型等单纯的建筑问题,也是封建时代维系着封建等级和封建礼制的一种即为具体的表现。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建筑技术手段的提高,尤其是大规模的官府的建筑行为,使得古人对实施建筑的每一个过程和各个建筑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规范的程式以及严格的工费评估,客观上需要对各种建筑施
《康熙几暇格物》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学习并研究和考察自然科学文化现象的一本科技论文。大约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编纂的,一直持续到康熙去世之后。《几暇格物》*初是在雍正十年(1732)出版的《康熙御制文》当中,后来是光绪五年(1879)清政府刊刻的清历代皇帝御制文合刊中,《康熙御制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几暇格物》收入在了康熙卷的*后一集里 第四集里,分属于第二十六到第三十一卷,标著为 杂著 ,每卷开头都有 康熙几暇格物编 的字样,基本是属于自然科学的。 《康熙几暇格物》一书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学实验等等,其中每篇都有康熙帝独到的见解,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反映了他宝贵的科学思想和求是的精神。 本书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每篇论著的相关领域和知识做了现代的解释说明,使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