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英殿聚珍版程序》不分卷,清金简编撰。该书是我国历史上部由国家颁布的木活字排版印刷标准,提出了活字的尺寸、版面的长宽、版心的大小等的标准规格,极大促进了清代的活字印刷事业。同时,作为活字印刷方法的专著,从理论上总结了活字印刷的工艺技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不仅在清代广泛流传,而且被译成德、英、日等文字,流传海外,影响广泛。本次以清光绪二十五年广雅书局重刊本影印。
《康熙几暇格物》是康熙皇帝在政事余暇,学习并研究和考察自然科学文化现象的一本科技论文。大约是在康熙四十年(1701)开始编纂的,一直持续到康熙去世之后。《几暇格物》*初是在雍正十年(1732)出版的《康熙御制文》当中,后来是光绪五年(1879)清政府刊刻的清历代皇帝御制文合刊中,《康熙御制文》是其中的一部分,《几暇格物》收入在了康熙卷的*后一集里 第四集里,分属于第二十六到第三十一卷,标著为 杂著 ,每卷开头都有 康熙几暇格物编 的字样,基本是属于自然科学的。 《康熙几暇格物》一书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科学实验等等,其中每篇都有康熙帝独到的见解,虽然限于当时的条件,某些观点有失偏颇,但是反映了他宝贵的科学思想和求是的精神。 本书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对每篇论著的相关领域和知识做了现代的解释说明,使读者
《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清纪昀等撰。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人,清代有名官僚、学者。该书即纪昀等承乾隆之命,将自汉迄清有关黄河源头的论述编纂而成。该书紧扣“河源”主题,首冠以图,次列以表,有《质实》《证古》《辨讹》《纪事》《杂录》等卷篇,体例得法,总结了传统时代人们对于黄河河源的认识,是研究黄河水利史、河源区地理、风俗的重要史料。
一、《文庫》所收為無錫籍作家的著述和與無錫相關的歷代文獻,分為《官修舊志》、《地方史料專著》、《年譜家乘》、《無錫文存》和《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五輯。 二、無錫地域範圍以現行行政轄區為準。《文庫》立足無錫市區,兼顧江陰、宜興,適當選收江陰、宜興具有代表性的著作。 三、《文庫》所收著作,以史料價值高、使用價值大為原則,適當兼顧其版本價值。 四、《文庫》主要采用影印方式出版,《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收入作家小傳和主要著述目錄。 五、《文庫》所收著作,其编纂年代下限為一九四九年;《近現代名家名著存目》則不受此限。 六、《文庫》所收著作,原書如有蠢損、殘缺、漫漶不清處,原則上以相同版本予以換頁、補頁,使全書清晰、整齊。 七、《文庫》對所收每種圖書,均撰寫提要,置於每種書扉頁之
中国古代的建筑及其建筑艺术成就,后来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各代,无论是城池宫廷、殿堂衙府,还是庙宇园林、民居宅院,无不显示华夏先贤在建筑艺术上的聪明才智。与此同时,各个不同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建筑形制,无不体现中国古代封建礼制的基本思想和等级森严的礼制准则。 因此,对建筑的形制、建筑的大小、房屋的开间以及不同的建筑彩绘的色彩图案等等进行规范,已经不仅仅是在建筑设计、营造以及建筑造型等单纯的建筑问题,也是封建时代维系着封建等级和封建礼制的一种即为具体的表现。 此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建筑技术手段的提高,尤其是大规模的官府的建筑行为,使得古人对实施建筑的每一个过程和各个建筑条件进行细致的管理、规范的程式以及严格的工费评估,客观上需要对各种建筑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