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中国古代最具神秘色彩的奇书之一,承载着上古时代丰富的神话传说、地理知识与异兽奇观。本书收录了现今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山海经》图文版本,并以白话全译、逐字逐句解读的方式,完整还原这部奇幻瑰丽的想象经典。书中详述4830种异兽、2665株奇木,不仅是历史学者的研究宝库,更是文创设计师的灵感源泉。全书精选320幅珍贵古版插画,取材自10部国宝级版本,并经全新彩绘着色,同时辅以基于张步天教授考据的地图,使神话中的山川异兽有了地理坐标。读懂上古奇幻巨著,尽览远古世界的神秘瑰宝,从这一本开始!
《山海经》是一部经典古代世界地理博物志,有《山经》五卷、《海经》八卷、《大荒经》四卷与《海内经》一卷,共18卷,并有《山海经图》。其中多神仙异兽,方术祀典。瑰丽多采,让人能够忘却自身而与天地同乐。陶渊明读后,挥笔写下《读 山海经 》诗十三首,感叹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鲁迅先生一生挚爱,《故事新编》中的《奔月》《补天》皆取材于本书。 本次出版以南宋淳熙刻本为底本,考以清光绪十二年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涵芬楼影印明正统十年刻本、清乾隆刻本吴任臣《山海经广注》;完整收入陕西省古籍整理专家张艳云老师白话全译《山海经》;生僻字随文注音;完整收入清代吴任成金阊书业堂藏版《山海经图》五卷与日本江户时代《怪奇鸟兽图卷》全彩甄选鸟兽图;校录刘歆"上《山海
方舆胜览这部书在祝穆生前已经写就,並刻印成册。全书分为前集四十三卷,后集七卷,续集二十卷,携带遗一卷。前集自浙西路起,至海外四州止;后集为淮东和淮西两路;续集自成都路起,至利西路止;拾遗则自览安府至绍熙每府州各補数条,各集之末又有简短的告白。 该书的元刻本不少,单北京图书馆就收藏有三种,其它如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博物院图书馆、杭州大学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等也都有收藏,收藏元刻残本的还有福建省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哈*濱图书馆等单位。 清代没有刻印过方舆胜览,但有很多新的抄本问世。除四库全书抄本外,我们这次还看到了北京图书馆的昆山徐乾学傅是楼抄本、上海图书馆的江苏缪庭桂震无处齌抄本、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的孔氏嶽雪楼抄本。这四
《山海经》内容丰富、风貌奇特,堪称 天下*书 。全书仅三万一千字,是一部讲述远古时期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神话、生物、医学等方面内容的上古佳作,展示了上古的山川河流、神祇神兽、奇花异草、金石矿物、异国部落、祭祀及神仙方术 为您呈现一幅瑰丽的千古画卷。 同时,《图解山海经》搜集了几乎所有今人可能收藏到的珍贵古版《山海经》插图,全面呈现这部中国上古时代*奇幻、*瑰丽的想象之作。本书记载了100多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诸多邦国的地理、风土、物产等信息。此书不仅会引起传统文化爱好者的关注,对于所有从事创意产业的人士,它提供的灵感也是无穷无尽,非常适合家庭收藏。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此次以乾隆本与过去从未刊刻过的原始抄本为底本,由吴应寿教授校点。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集地理志、方物志、民信志于一体的上古奇书,是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最古地理书,也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物种演化、地理变迁的传奇之作。《图解山海经》以图解的方式,将《山海经》中的各个元素以及藏在其背后的文化进行简洁而详细的解读,是图书爱好者的收藏阅读佳作。
本书主要是以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山海经 皇清职贡图为主,主要阐述了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山海经皇清职贡图。还有里面有丰富的图片,供人们参观和浏览。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籍。
《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共分九卷,卷六、卷七原阙,是汪绂根据全书体例所补。汪绂于文字训诂、山川地理考证、神怪内容疏解等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工于刻绘,曾因家贫,以在景德镇画甆维持生计,《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中所录的四百二十余张图片,除卷六、卷七外,均可确定是作者亲手所绘。这些图片,生动传神,线条流畅,加上作者对《山海经》有精湛研究,可保证这些图片能准确传递文字内容,从而有助於读者理解原书。
温州古称东瓯,历史悠久,宋代以来名家辈出,人文荟萃,地方文献之盛冠于浙东南。温州市图书馆收藏大批稿本、抄本和刻本,温州博物馆和其他部门也积累了许多珍贵文献。在建设现代化新温州的进程中,抢救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掌握借鉴先哲遗留的丰硕成果,是全市文化学术界的共同期盼。 《温州经籍志》三十二卷、外编二卷、辨误一卷,记载了旧温州所属永、乐、瑞、平、泰、玉六县自唐至清道光间温州人或有关温州之著述,计1759部(其中佚1215部,未见279部,存227部,阙38部)。此书影响深远,可谓波及整个目录学界。其撰述经验,足供目录学及整理乡邦文献参考借鉴有五:1.收录完备、2.义例精审、3.分类得当、4.条理分明。5.内容丰富。 此次整理,家君国存先生以八十高龄,自始致终谆谆关注,并作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以半个多世纪对此书的深情
《地理铅弹子砂水要诀》,又名《地理正义砂水要诀》,清张九仪著。清代著名堪舆大师毘陵高嵩侣先生,遍行大江南北,因感叹《地理四弹子》中铁、金、玉三书言峦头虽精,而言理气却半是半非,牵绊于俗术,故独取《铅弹子》一书之砂水要诀二篇,以历年登临所阅之旧地,一一证之,汇集成书,以发其奥妙。书中保留了大量的风水文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山海经》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被公认为中国古代的一部奇书。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历来众说纷纭。西汉刘歆称其「出于唐虞之际」。为禹、益所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山海缝》的成书约在战国初期,后经秦汉人修订。西汉末年,刘歆将原来流传的三十二篇《山海缓》,整理校定焉十八篇,这两种本子现已失传。三百年后,东晋郭璞校注《山海经》。使之重新流传于世。
《湖湘文库:光绪靖州直隶州志乾隆永顺县志》收入(光绪)《靖州直隶州志》与(乾隆)今水顺县志》两种。靖州与永顺都属湖南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建制的时间先后不一,但究其历史,也都渊远流长。靖州其地,春秋战国时期属楚,秦属黔中郡,汉为武陵铎成县地三一国、西晋因之;东晋至隋唐先后属舞阳、龙捌、朗溪等县。五代年末至宋初为羁糜诚州治,辖地为今会同、通道和贵州的锦屏、天柱、黎平县一带。后周末靖州土民十峒首领杨正岩自称诚州。宋崇宁二年(一一〇三),杨晟臻纳贡归附,遂以安靖之意改诚州为靖州,治今渠阳镇,辖永平、会同、通道三县,靖州之名始此。明洪武元年(一三八五)设靖州、五开(今贵州省黎平县)、铜鼓(今贵州省锦屏县)三卫,皆属靖州。清顺治四年二六四七)仍置靖州直隶州。雍正四年(一七二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