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编写的: 1 图谱部分,共选录钱范正品照片186幅,力求原大拍摄,尽可能包含各种版别、各种模式,并适当评级。入选之范,集观赏性、文物性和珍罕性于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钱范实物原貌。另有钱范赝品照片3幅,以作对比。此外还选用了29幅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泉州五代铸钱遗址科学发掘的情况和中国钱币学会永隆通宝钱范专题研讨会盛况。总计218幅照片。 2 范拓部分,共选入范拓250片,以及相对应的钱模拓片250片。采集了全部各种版别精拓而成,不仅有钱范原拓,而且用油土扣入范腔制成铸钱模型,再将该模型拓出与钱范原拓一一对照,充分显示出钱与范之对应关系,不仅可以据此开展对范的研究,也可以对钱进行鉴赏。 3 我们对永隆通宝钱范的铸造工艺及版别等相关课题开展了初步的研讨,并将截至目前为止所有
阮元(一七六四-一八四九),清嘉庆、道光间名臣,治学领域颇杂,经史数算、天象堪舆、金石文字、校勘版本均有著述。阮元前后任官浙江十余年,任内以幕府招聚学者文士,大兴文教,编集撰述。阮元笃好金石,任官浙江后,主持搜访两浙地区金石文字,派工摹拓,赵魏、何元钖、许宗彦参与考证编撰,于嘉庆十年(一八○五)编撰《两浙金石志》成书。道光四年(一八二四),阮元时任湖广总督,命广东按察使李淫主持,于广州刊刻此书,是为道光四年李澐刻本。 《浙江文丛:两浙金石志》收录自秦至元至正金石铭文,种类有石刻、碑文、造像、塔记、经幢、题字、砖文、钟铭、铜器、印文等。目录统计共六百五十八种,实际所收六百八十种。 此次出版本书,选用浙江图书馆藏浙江书局光绪十六年(一八九○)刻本,影印出版。该刻本收有阮
国家图书馆藏金石文献年代上起殷商,下至当代,地域遍及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拥有拓片、实物、书籍、画册15万余种,30万余件。在金石碑拓卷中,我们从馆藏35651片甲骨、约30万件金石拓片中撷取了重要而又颇具特色的藏品,推送给同好。甲骨中有著名的四方风,铜器中有大克鼎全形拓,石刻中则有曾经多少人顶礼膜拜的《曹全碑》《瘗鹤铭》《神策军碑》《绛帖》《道德经》等,还有超大的龙门洞药方,以及出自康熙宫廷画师之手的《百子团圆图》等,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本书着重对有关钱票的档案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汇集和整理。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主要介绍中国钱票发展的历程,钱票在中国货币体系中的地位,钱票与其他部门经济的关系,钱票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一些特殊的钱票种类等。下编详细地介绍了各省市县钱票发行的商号、数量、面额等。他的这部著作,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钱票的产生、发生、繁荣、消亡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各历史时期钱票的承继关系和演进脉络。
《广东通志·金石略》辑自清道光二年阮元主修的《广东通志》。《阮志》三百三十四卷,计典一(训典),表四(郡县沿革、职官、选举、封建)。略十(舆地、山川、关隘,海仿、建置、经政、前事、艺文、金石、古迹),列传八(人物、列女、耆寿、方技、宦者、流高、释老、岭蛮),杂录一,共二十四门。《金石略》系十略之一,共十七卷,收录了我省各地自商、周、汉、晋至元代的主要金石文字近六百种。它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以及山川名胜、道路关津、风俗物产、典章制度、人物职官等多方面的历史资料。不少碑刻还是各地历史沿革的极有价值的文献,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