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河南出土钱币丛书》之一种,丛书以河南省行政区划分为若干分册,根据各地(市)出土钱币的实际情况,或一地(市)单独为1册,或相关的地(市)合编为1册。全书以资料性为主,突出学术性,力求图文并茂,全面、系统、准确的反映近50年来河南出土钱币的基本情况。书中所收录的河南出土钱币资料中,有许多是首次发表的、新的、珍贵的出土资料,作者对能够反映河南钱币地方特色的出土资料和在中国货币发展史中具有重要价值的出土资料所作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此外,全书所附的钱币图(拓片),除少是彩图外,一般均为原大,并有出土地点(收藏单位),因而,它还可作为一部近50年来河南出土钱币的图谱。本书主要包括安阳和鹤壁钱币发现与研究两大块内容。
黄永年先生识见超卓,有声士林。改革开放以来,执教陕西师范大学指导研究生,承先生培养及偏听先生授课者,先后殆逾百人。今值先生八十华诞,群思集貲讲庆,以先生研治北朝隋唐史事兴夫古小说古文献版本碑刻诸学之鸿篇钜著,已大体结集刊佈,因乞先生编次生平所治印章留存拓片,成专册出版。缘篆刻虽先生馀事,其精審者实典雅且具风骨,得此亦可从另一方面窥知先生之学养也。
本书共200卷,记载了唐朝290年的历史。作者离唐代很近,接触到大量唐代(尤其前朝)史料,故书中记述史实比较详细,保存史料比较丰富,书中还采录了不少富有史料价值的文章。该书以清代扬州岑氏刻本为底本,并参校了其他刻本和一些类书的有关部分。
本书是描写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纪传体书籍,是由左兵明所著,该书译文,它和注释相辅相成,读者在阅读注文以外再参考译文,对理解原文可以增加一些方便,在词义和语法上力求和原文对应,对于了解古代文学,提高对古言文的鉴赏能力,都大有裨益。
本书以编年形式记载自明泰昌元年(一六二)九月光宗驾崩,明熹宗继位,至该年年底这一时期朝廷中发生的争斗
《新唐书》225卷,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比之《旧唐书》,一方面对志、表两部分十分重视,增加了以往史书所没有的仪卫志、选举志、兵志、宰相表、方镇表、宗室世系表、宰相世系表等,另一方面,在传的设置和编排中,强调“忠奸顺逆”的褒贬,同时收进了一些新的史料。本书的点校,以百衲本为工作本,参校了北宋闽刻本、南宋闽刻本、汲古阁本、殿本等。
《南史》80卷,记述南朝宋、齐、梁、陈四代一百七十年的历史。该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突出门阀士族的地位,用家传形式,按世系而不按时代先后编次列传。此点校本以百衲本(影印元大德本)为底本,并以其他多种版本参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