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25-49元49-69元
折扣力度:
1折-3折3折-5折5折-7折7折以上
筛选:
    • 古玉辨·玉雅(博雅经典丛书:古玉赏析)
    •   ( 200 条评论 )
    • (清)刘大同 等著 /2013-12-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 ¥61.6 ¥78 折扣:7.9折
    • 汉画总录10 神木
    •   ( 18 条评论 )
    • 康兰英朱青生 主编 /2012-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字记载,图画象形。人性之深奥、文化之丰富俱在文献形相之中;史实之印证、问题之追索无非依靠文字图形。 1汉画乃有汉一代形相与图画资料之总称。 汉代之前,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同时代文献相对缺乏,虽可精观细察,恢复格局,重组现象,拾取位置、结构和图像信息,然而毕竟在紧要处,但凭推测,难于确证。汉代之后,也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汉代之前问题不先行获得解释,后代的讨论前提和基础就愈加含糊。尤其渊源不清,则学难究竟。汉代的文献传世较前代为多,近年汉代出出十文献日增,虽不足以巨细问题尽然解决,但是与汉代之前相比,判若文献 可征 与 不可征 之别。所以,汉画作为中国形相资料的特殊阶段,据此观察可印之陈述,格局能佐之学理,现象会证之说明;位置靠史实印证,结

    • ¥632 ¥800 折扣:7.9折
    • 郑板桥四书真迹(全3册)
    •   ( 25 条评论 )
    • (清)郑燮 书 /2008-04-01/ 江苏广陵书社有限公司
    • 郑板桥的诗、书、画堪称“三绝”,是杰出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论一直被世人所关注。特别是他的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书原称为郑燮自题的《四书手读》,一直为私家所藏。后几经辗转,民国初年为奉天巡按使张锡銮偶然得之,遂予影印问世。一时广为流传,争习者众多。本书是中年郑燮在扬州天宁寺研经时书写,正值郑板桥在书法艺术道路上博采众家,锐意创新之始。通观全篇,真、隶、行、草相参的:八分半书』已初步形成。遒劲古拙,刚柔相济,于规整统一之中透出洒脱不羁之气,体现了板桥书法的典型风格特征,被后世誉为『千秋圣贤书一代风流墨』。

    • ¥304 ¥380 折扣:8折
    •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图画见闻志 画继
    •   ( 50 条评论 )
    • (宋) 郭若虚, 撰 (宋) 邓椿, 撰 /2013-11-01/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图画见闻志》六卷,北宋郭若虚撰,上继《历代名画记》。《画继》十卷,南宋邓椿撰,续《图画见闻志》而作,元庄肃又有《画继补遗》。以上诸书体例相近,时序相接,构成自上古至南宋的绘画史。《图画见闻志》辑唐会昌元年至宋熙宁七年间二百八十四位画家小传,并阐述了绘画须具‘理趣’、‘气韵非师’、‘意存笔先’等著名观点,所论多深解画理,叙述流派本末亦称赅备,《文献通考》誉之‘看画之纲领’。《画继》辑自熙宁七年至南宋干道三年间二百十九位画家小传,并提出‘画者文之极’、‘物之有神’和崇尚‘逸格’等观点。此次整理,《图画见闻志》以《四部丛刊》本底本;《画继》以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底本,并附《画继补遗》。

    • ¥48 ¥64 折扣:7.5折
    • 汉画总录5 绥德
    •   ( 15 条评论 )
    • 康兰英朱青生 主编 /2012-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文字记载,图画象形。人性之深奥、文化之丰富俱在文献形相之中;史实之印证、问题之追索无非依靠文字图形。〔1〕汉画乃有汉一代形相与图画资料之总称。 汉代之前,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同时代文献相对缺乏.虽可精观细察,恢复格局,重组现象,拾取位置、结构和图像信息,然而毕竟在紧要处,但凭推测,难于确证。汉代之后,也有各种物质文化遗迹与形相资料传世,但是汉代之前问题不先行获得解释,后代的讨论前提和基础就愈加含糊。尤其渊源不清,则学难究竟。汉代的文献传世较前代为多,近年汉代出土文献日增,虽不足以巨细问题尽然解决.但是与汉代之前相比,判若文献 可征 与 不可征 之别。所以,汉画作为中国形相资料的特殊阶段,据此观察可印之陈述,格局能佐之学理,现象会证之说明;位置靠史实印证,结

    • ¥632 ¥800 折扣:7.9折
    • 碑传集(全十二册)
    •   ( 37 条评论 )
    • (清)钱仪吉 纂,靳斯 校点 /1993-04-01/ 中华书局
    • 本套书是一部清代人物传记汇编,收辑了清代自天命纪元至嘉庆朝约二百年间的碑版状记之文,旁及地志杂传等,全书以人物的不同身分地位和职业列为25类目,计160卷,1900余人,采文及辑录资料总计2160余件,达300多万字。其总目之后列“作者纪略”及所引用志书目录。本套书的编纂颇费功力,其资料详备,考释详审,所收多为正史所不及,为研治清史的参考书。

    • ¥308.1 ¥390 折扣:7.9折
    • 书史·书谱(博雅经典丛书:历代书论)
    •   ( 223 条评论 )
    • (宋)米芾(唐) 孙过庭 著 /2013-11-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书史》,北宋米芾著,记录自己亲身赏阅的书法作品。该书虽非 史 的写法,但为 亲见 而非 耳闻 ,故可视为真实可靠的基础史料。《博雅经典:书史》对于其中的人物典故加以注释、翻译和解析,以勾勒出一个以米芾为中心的北宋书画鉴藏圈子。分析原文的主旨,强化对原文的理解,具体操作上既有对注释、译文的补充解释,也有在此基础上的发挥,并尽力做到旁征博引,多方搜集材料、考证书中所列事典,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米芾《书史》的内容,并认识其价值。 《博雅经典:书谱》重在论文,以阐述《博雅经典:书谱》奥赜为旨,对孙氏书法艺术成就不作过多分析,书中所附《书谱》原文妙迹俱在,无须再置一喙,仅于书中讨论有关行笔 迟速 以及 兼通 精熟 等问题时,适当引用《博雅经典:书谱》墨迹以阐释孙氏相关理论。 孙过庭编著的《

    • ¥36.3 ¥46 折扣:7.9折
    •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书画书录解题
    •   ( 174 条评论 )
    • 余绍宋 /2012-12-01/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一余平昔讀書,每一書竟,必撮要為之解題。歲月既,積稿盈尺,非敢有所論著,姑以備遗忘而已。去秋(余按:指一九二七年秋》避南還,匆匆雜置行箧中,遗失泰半。今檢餘存,惟書畫書籍較多。旅居(余按:指一二七年秋至一九二八年秋僑居天津》無俚,因為補拾歸類,以成斯篇。敝帚之珍聊用自慰。二這是越園公《書畫書錄解題》一書《序例》的段話,清楚地表明了他撰冩該書的起因。起因是偶然的,是丈7檢餘存,惟書畫書籍較多」。越園公日讀書,所作解題多随手夾人該書中,書如果丢失了,解題手稿也隨之丢失。而今畫類書籍提要幸存者較多,遂有補作之想法。余家文藝傳家三百年,越園公本人頗喜愛書畫藝術,時時以整理舊籍為己任,該書問世亦屬必然。他僑居天津期間,任何職務在身,常與梁任公相過從,縱談學問。而梁氏飲冰室的豐富藏書

    • ¥148.5 ¥198 折扣:7.5折
    • 潘天寿印存
    •   ( 4 条评论 )
    • 刘江 编订 /2007-11-01/
    • 潘天寿(一八九七年——一九七一)是我国近现代艺术大师、美术教育家。他不仅擅长写意花鸟画,同时对人物、山水等画种,以及诗文、书法、印章等艺术都有精深造诣。他主张“一个画人不必以诗、书、画‘三绝’,但必须诗、书、画、印‘四全’”的艺术教导。可见他对“印”在书画中作用的重视。 本书收潘天寿自刻印98方,按其刻治年代先后编制治印年表、并附名家为潘刻制常用印四十六方,每印附边款,均有释文。

    • ¥221.2 ¥280 折扣:7.9折
    • 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
    •   ( 2 条评论 )
    • 吴希贤 辑彙 /2003-10-01/ 中国书店出版社
    • 《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圖録》凝聚了我国古籍鉴定专家吴賢先生数十年的心血。 吴希賢先生,河北冀县人,二00一年逝世,终年九十岁。早年,吴先生从业于北京琉璃厂书肆;解放后,在中国书店任职。「文革」期间,为了保护宜先流传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中央决定成立古书文物清理小组。因工作需要,吴希賢先生即调到该小组,参加了古籍鉴选整理工作。「文革」后期,北京市文物局成立,吴希賢先生继续留任,退休后继续担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职务,并且常年坚持工作直至逝世。 《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圖録》,系吴希賢先生在古书文物清理小组工作期间,历时十数年,从亲手整理的二百三十多万册古籍中,精心挑选出世所罕见的历代珍稀版本,将其中特点突出、有代表性的书页加以复印,并保存至今。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和物质条件下实属不易。由

    • ¥103 ¥140 折扣:7.4折
    •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法书要录(繁体竖排、精装)
    •   ( 184 条评论 )
    • (唐) 张彦?h撰 /2012-06-01/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中国艺术文献丛刊:法书要录》十卷,唐张彦远撰。是书为我国部书法学论着总集,集录东汉至唐元和年间书法理论文章及著名法书三十余篇,均照录原文,另有未见原文者存其目,或疑无关书法者亦存目不录。《四库全书总目》称:其书采摭繁富,汉以来佚文绪论,多赖以存。《自序》谓好事者得此书及《历代名画记》,书画之事毕矣,殆非夸饰也。余绍宋穴书画书录解题》以为是书采辑至为精审,《四库提要》具言之。其后宋朱长文辑《墨池编》,陈思辑《书苑菁华》,矜多务博,所录唐以前论书之文颇多伪托之作,俱未见于是书,或彦远已灼知其伪矣。今天此书仍为书法艺术和书学史研究的重要文献,并对古典文学和文字学的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此次整理以穴津逮秘书》本为底本,参考其他诸刻本及相关文献,并吸取范祥雍校本的部分校勘成果。

    • ¥56.2 ¥75 折扣:7.5折
    • 四欧宝笈·宋拓虞恭公碑
    •   ( 120 条评论 )
    • [唐]欧阳询 书,上海图书馆 编 /2015-12-01/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自2006年开始与上海图书馆合作,从上图馆藏20多万件古代碑帖中挑选其中的精品,汇集成《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系列丛书,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 这套丛刊的每种碑帖均由专家撰写导言,详细介绍了碑帖的刻拓、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对其书法艺术特点作了精当的评述。 此为《翰墨瑰宝 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碑帖丛刊:四欧宝笈(特辑)》分册本《宋拓虞恭公碑》为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

    • ¥1460 ¥2000 折扣:7.3折
    • 弦歌雅韵:二十世纪琴学资料珍萃
    •   ( 12 条评论 )
    • 王迪 整理 /2007-07-01/ 中华书局
    • 古琴传统上有独奏和弹唱两种表现方式,前者为“琴曲”,后者为“弦歌”,均为我国古代音乐文化的重要遗产。《弦歌雅韵》乃著名古琴家王迪先生多年研究成果之结集,是琴歌发掘、整理方面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王迪(1923-2005),师承九嶷派古琴大师管平湖先生,尽得心传。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古琴会副会长。1956年参加查阜西先生带领的古琴采访小组辗转全国各地,对古琴资料及琴人状况进行了大量的调查访问,深感古琴之衰落尤以琴歌为甚,遂决心致力于琴歌的发掘、整理和研究。1983年出版《琴歌》一书,收录琴歌五十余首,在海内外琴界影响广泛。 经多年辛劳,王迪先生陆续从《浙音释字琴谱》、《风宣玄品》、《东皋琴谱》、《松声操琴谱》、《张鞠田琴谱》等二十余种历代流传较广的琴谱中发掘整理出琴歌百余首,

    • ¥161.5 ¥190 折扣:8.5折
    • 素园石谱
    •   ( 163 条评论 )
    • (明) 林有麟 /2013-08-01/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素园石谱》成书于万历年间,共采录宣和以后典籍中所载名石百数种,始于蜀中永宁石,终于松江普照寺达摩石。所録各石俱一一绘图,缀以前人题咏,使后人可以直观地领略包括苏轼雪浪石、米芾研山等在内的名石风采神韵。同时还对其用途,如叠制假山或池石盆景作了帮助。所撰文字多阐幽发微,颇多品赏心得。因此,无论是从内容方面还是从规模方面来看,《素园石谱》在明代奇石专著中都是颇具代表性的。

    • ¥45 ¥60 折扣:7.5折
    • 新刻文会堂琴谱
    •   ( 18 条评论 )
    • (明)胡文焕 /2015-11-01/ 中华书局
    • 《新刻文会堂琴谱》六卷,明胡文焕撰。本次影印之底本为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胡氏文会堂刻本,原书六册,高二十五点三厘米、宽十六点二厘米,版框高十九点五厘米、宽十三点九厘米,单色印制。本书前三卷为琴论,后三卷为琴曲,是研究浙派古琴及其历史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 ¥553 ¥700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