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专著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共十八章,阐述山水画创作与自然的关系、笔墨运用的规律及山川林木等表现方法,强调画家要面向现实,投身到大自然中去, 搜尽奇峰打草稿 ,创造自己的艺术意境。主张 借古以开今 ,反对 泥古不化 。这些绘画思想对近代有重大影响。
《竹人录(外一种)》内容有竹背搔余名之曰王母爪有铭、竹笔尊铭、墨床铭、烟筒铭、竹镇纸铭、古今体诗以作者之时代为先后、嘉靖壬子朱清甫作一象、簪相遗浑脱五六寸其、背镌石青行书两行末、复承之以朱印服之经、以堪诗以纪之、赋谢沈禹川为余等。
《巴林石全书》19万字,配有不同种类的巴林石和印石 图片40余幅。整部书图文并茂、观点新颖、视角独特,很多信息资料属于披露,是一部学术性、文学性、资料性于一体的巴林石专著。它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巴林石缺失全书的空白。
《中国历代绘刻本名著新编:点石斋画报故事集(午集)·客从何来》为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画报内容反映19世纪末社会热点。朝政大事,三教九流,各国风俗景物,近代科学知识无不列入其中。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绘画采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
《博雅经典:古玉辨》属于民国时期古玉研究中的 传统派 ,其在对历史文献的考释、玉器的分类定名准则、对中国玉文化内涵的阐述等方面,继承了传统古玉学研究体系,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但书中也有局限之处,因其沿用旧考释方法诠释古玉,所探讨的内容,如玉的出产、释名、用途、相关制度、色沁、辨伪等内容,均依据文献记载和时代传承的定说,缺乏科学的实证方法,因而难免会有臆断的成分和谬误。如刘大同在书中虽然多次谈论了伪造古玉及鉴定的方法,然而记录均较简略,他本人并没有亲身实践过,应也是从其他书本传抄下来或耳濡目染传听而来。又如对玉器的特性、质地方面的描述,亦是自己的主观感受和经验之谈,用今日的考古学眼光来看,其中有不少错误和纰漏,这在文中会一一评析。然而,瑕不掩瑜,这些观点的偏失代表了20世纪
中国年画较早以唐代新年时画 神荼、郁垒 于门户的形式出现,宋明时期逐渐于民间流行并形成规模,年画的题材和种类日臻多样,清代达到鼎盛。年画属民间美术范畴,民众把熟知和喜爱的历史佳话、传奇小说、遗闻轶事和新闻时事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年画呈现,创作者多是民间画工与匠人,其流传形式也与春节民俗密切相关。新春佳节前,百姓带着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制作、张贴年画,祈福迎祥。这些题材多样的传统年画,不仅反映了民间的自然崇拜、神灵信仰观念,更随着春节风俗的演变,形成了春节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中国多数地方依然保留着张贴年画的习俗,年画也成为民间美术、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本次整理,《春觉斋论画》以民国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中华书局画论丛刊本为底本,《论文》则以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着选辑》本为底本。
自南,字留侯,吴江人。顺治壬辰进士,官山东蓬莱县知县。是书分五篇,曰栋宇,曰服饰,曰饮食,曰称号,曰植物。前有秀水陈鉴题记云:“此书凡二十四篇,卷帙甚多,当时所刻止此。然切于人事者略备矣。”栋宇篇子目凡十,曰宫殿、府署、亭台、门屏、庙室、寺观、宅舍、庑序、梁桶、沟涂;服饰篇子目凡八,曰冠帻、簪髻、装饰、袍衫、佩带、祥挎、履舄、缯帛;饮食篇子目凡六,曰饔膳、羹豉、粉馆、焦脍、酒醴、茶茗;称号篇子目凡十一,曰宫掖、宗党、戚属、尊长、朋从、卒伍、编户、仆妾、巫优、诨名、道释;植物篇一卷,无子目,所载仅琼花一类。栋宇、服饰、饮食、称号四篇,皆有自南题辞,而植物一篇独无之,盖尚非完帙也。其所征引,率博赡有根柢,故陈鉴题记又述汪份之言曰:“《汇考》所载诸书,皆取有辩正者阅之,足以益智祛
《中国古代绘画精品集》精选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绘画名家及其名作,以馆藏书画珍品为源本,以册页的形式出版,呈现了较完善的中国古代绘画代表性流派和个人风格体系。此系列画集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获取画卷信息,逼真再现了难得一见的原作风貌,读者能更准确欣赏到这些绘画的独有的用笔特征和微妙的墨色韵味;另外,设计上采用正面全图,背面局部放大的形式,以满足广大收藏和艺术爱好者欣赏、临摹的需求。
清代文学家李渔,曾在南京营造别墅“芥子园”,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编绘画谱,名之为《芥子园画谱》。近现代画家黄宾虹、齐白石、滔天寿、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园画谱》作为进修的范本。从用笔方法到笔墨技法,从创作示范到章法布局,为学者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自出世以来,《芥子园画谱》便备受赞赏,流传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无可比拟。光绪十三年,何镛在后序中写道:“一病经年,面对此谱,颇得卧游之乐。”并题联:“尽收城郭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许多成名的艺术家,当初入门,皆得惠于此。称其为启蒙之良师,一点都不过分。
《艺概》是作者刘熙载平时论文谈艺的汇编,成书于晚年。全书共6卷,分为《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分别论述文、诗、赋、词、书法及八股文等的体制流变、性质特征、表现技巧和评论重要作家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