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沈括所着的《梦溪笔谈》以笔记的体裁,记录、考订了当时和前代的典章制度、掌故轶事、文物考古、物产民俗等,成为后代文史研究的可靠依据,北宋一些重大科技发明和科技人物也赖本书记载而得以传世。《梦溪笔谈》成书后影响深远,不仅在国内受到重视,在世界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用活字版排印了这部名着;二十世纪,法、德、英、美、意等国都有学者对此书进行了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
荀子是战国末期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思想综合了战国道家、墨家、名家、法家诸家的成分,对儒学做了创造性的发展。《荀子》作为政论散文的典范,在思想内容上属有为而作,不尚空言,在语言表达上宏论滔滔,博辩无碍,在写作手法上巧譬博喻,联类无穷。这些都给中国古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对历代政论散文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先秦诸子著作。《管子》 初由西汉刘向编订,原有86篇, 今存76篇,分为24卷,内容极丰,包含道、儒、名、法、兵、阴阳等家的思想以 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货 币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管子》 按其内容可分为八类:《经言》 九篇、《外言》 八篇、《内言》 七篇、 《短语》十七篇、《区言》 五篇、《杂篇》 十篇、《管子轻重》 十六篇。
国学普及读物,竖排繁体。《墨子》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学说和思想,一般认为由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全书大致分五部分,成书时期不同,大多采用问答、语录形式。《墨子》内容涉及伦理学、政治、名学、认识论、逻辑学、法学、经济、教育、工程技术、军事学等方面,是中国思想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本次据明清时期的通行版本进行整理,采用繁体竖排,读者定位是具有一定基础的文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