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末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还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清秀的作品。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兴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於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兴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入(用清陈立疏证)。 全书将分两辑出版。 辑所收子收兴旧本诸子集成略同,是一般研究者经常要阅读或查考的书。每一种都选择到目前为止较好的注释本。极少数尚无注释本的,别行注释。有的书兼收数种各具优长的注本。 第二辑收集辑之外的其他子书。其中大部分没有现成注本,凡有必要进行注释的,应加注释;其余的选择较好的现成辑本,有的要进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由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全书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共33篇。 庄子在本书中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法自然”的观点,把“道”作为世界的本源,认为“道”是自足的和永恒的,事物之间的差别只是相对的。与这种宇宙观相适应,庄子提倡“自然无为”的人生观,主张保持个人身心自由,追求一种无拘无束、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本书以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为底本进行校点和今译,英译借鉴了现有的各种英文全译本和选择本,是目前*的《庄子》英文全译本。
《白虎通》即《白虎通义》,汉班固等撰集,系汉章帝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的记录。清代陈立的《疏证》,是《白虎通》校释中水平的。此次整理,还收录了卢文绍的《今本44篇阙文》、庄述祖的《白虎通义考》和刘师培的《白虎通义斠补》等8种资料,对研究《白虎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经史百家杂钞(上下)(精)》(作者曾国藩)是曾国藩编纂的一部古文精华集。共二十六卷。《经史百家杂钞(上下)(精)》一书,是从清末到民国,在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继姚鼐《古文辞类纂》之后的又一部有名的古文选读本。全书共分论著、词赋、序跋、诏令、奏议、书牍、哀祭、传志、叙记、典志、杂记十一类。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一部大书,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是研究先秦思想史重要的参考资料。许维遹先生曾任西南联大教授,学养深厚。他的这部《集释》,汇集了民国初年以前历代学者研治《吕氏春秋》的成果,资料丰富,体例严谨,繁简适中,在当时即获得学界的好评。现在我们用新式标点把它整理出来,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