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西夏文与汉文两种语言对勘的整理和研究之作。全书包括三部分:“导论”部分全面分析、探讨了《经律异相》西夏文版本的重要价值;“《经律异相》西夏文校读、译注”部分对原文图版西夏文字的错讹、脱衍等现象进行了校读;“附录”部分提供西夏字索引、汉字拼音索引的词句索引,便于查阅和对照。本书不仅与汉文整理本相得益彰,而且还可以进一步订正汉文本的错讹,加深其理解。它的研究必将给元代西夏文大藏经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所藏过云楼《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全40册。本书刊刻于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南宋孝宗时人编纂,是南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分类摘录南宋时还存世的各种古籍,有不少书早已亡佚。清代学者阮元称赞曰:“书成锦绣万花谷,画出天龙八部图。”实属罕见文化珍品,举世无双。本书流传有序,鉴藏印有:赵氏子善、周允元印、匏如珍藏书籍私记、顾鹤逸藏书印等。
该书按偏旁分类,共170部,收録共计2276个姓氏,搜罗丰富,遍采经、史、子、集各书所载人名,并参照多种姓书加以编撰而成。
该书按偏旁分类,共170部,收録共计2276个姓氏,搜罗丰富,遍采经、史、子、集各书所载人名,并参照多种姓书加以编撰而成。
本书为国家图书馆藏南宋石刻目录《宝刻类编》的影印本。该书自成书以后,《宋史?艺文志》不载其名,诸家书目亦未著录,惟《文渊阁书目》有之,然世无传本,仅见於《永乐大典》中。清乾隆年间,有人将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八卷,自成一书, 未著撰人名氏。但根据书中提到的宣和、靖康年号,知其著者为南宋人。该书根据石刻书写人的身份编撰分类,分有帝王、太子、诸王、国主、名臣、释氏、道士、妇人等类,并将姓名残缺者附于很后,是研究石刻碑文的重要资料。
《永乐大典》,明大学士解缙奉敕主修,于永乐元年至二年完,初名《文献大成》。因明成祖感其不备,遂增派姚广孝等人主事重修。于永乐六年(1408)冬成书,赐名《永乐大典》。收存历代重要典籍多逹七八千种,装成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以单字为目,以洪武正韵系字。每字下先注音、文,次录各韵书、字书所注反切、释义,再列该字楷、篆、隶、草各体,后分类汇辑各书中与该书有关的天文、地理、人文、名物以及诗词典故、杂艺等各项记载。嘉靖、隆庆间,又依永乐时所缮正本另摹副本一份。正本据说于明末毁于火,或说作为嘉靖帝陪葬物深藏地宫,其存毁至今仍是一大谜。副本至清咸丰时逐渐散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副本大部遭焚毁,末毁的几全被劫走。 我社现从民国间张国淦所刊《永乐十典》中精选一册,出版《永乐大典》仿真影印本。此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