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兼采道家、法家,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克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 辞旨辨博,饶有名理 ,鲁迅赞其 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 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 兼采道家、法家 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 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 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 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 饶有名理” 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 参校其他版本 精心解题、注释、翻译 以飨读者。'抱朴子外篇'与'内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自认为前者属儒家 后者属道家。实则'外篇'以儒家为主 兼采道家、法家 及少量的道教神仙养生思想。论时政得失 以古刺今;主张在下者藏器待时 己思君;在上者任贤举能 爱民节欲。'四库提要'谓其“辞旨辨博 饶有名理” 鲁迅赞其“论及晋末社会状态”。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平津馆丛书'刻本'外篇'为底本 参校其
《庄子》是道家的一部主要代表作,道教称为《南华经》,为战国及汉初庄子学派的著作总集。其内容博大精深,语言汪洋恣肆,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极大影响,现通行本为晋郭象注本,凡八卷三十三篇。《庄子诠诂》基本上承袭马其昶《庄子故》之义例,体现了作者融儒道释为一体的《庄》学观点,也闪现了近代精神。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老子道德经幢矗立在河北省易县城内龙兴观遗址旁,建于唐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73年历史。经幢镌刻着《老子道德经》81章。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注释,甚为珍贵,故又称御注老子道德经幢。文字由唐著名书法家苏灵芝书,成为珍贵中的*。本书是贾延清、李金泉等积数年之力,将碑文整理,保持了碑文原貌,尤其是还原了唐明皇所作注解的原貌,并加上白话文注解,加以解释,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今注》的编写,旨在帮助专业工作者及一般读者研习《淮南子》文本,注释力求简明,以疏通字词为主。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与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衆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 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論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庄书,不仅试图上通中国的古今学术,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较之处。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加以留意。
老子是中国最古的哲学与籍之一,在历史上曾发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并广泛流传到国外,直至仍受到西方一些学者的称赞。魏晋以来,老子传本衆多,比较流行的是王弼注本、河上公注本。唐初傅奕得到汉初古本,但他们校定的古本篇是根据几个旧本参校的,未能保留汉初古本的原貌。清代毕沅以来,校订老子者多家(如罗振玉、马叙伦、劳健、朱谦之等),但所据旧本,以唐碑、唐卷为最古,尚未见到唐代以前的写本。近年在马王堆汉墓发现了帛书老子甲、乙本,其中“常道”作“恒道”,表明系汉文帝以前的旧本,应是今存最早的古本了。帛书老子的发现是值得庆幸的。 帛书老子的出土,解决了许多章节中历来争論的问题。如通行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句下有“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句,或作“下德为之而无以为”,与下文“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抱朴子内篇》与《外篇》同为东晋葛洪撰述。作者认为道本儒末,《内篇》属道家,《外篇》属儒家。《内篇》论证神仙的存在、论述金丹和仙药的制作方法及应用、各种方术的学习应用、各种道教书籍;是对战国以来、直至汉代的神仙思想和炼丹养生方术所作的系统的总结,为魏晋神仙道教奠定理论基础的道教经典。此次,我们约请业内专家,以清孙星衍平津馆校勘本《抱朴子内篇》为底本,参校其他版本,精心解题、注释、翻译,以飨读者。
《 内七篇析义》是张文江先生关于《庄子》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的解析与试读。庄学集先秦学术之大成,以后又与传入的印度佛学印证,促进了中国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形成。庄学已渗入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语言(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之类),深深影响了知识人的文化性格。今天解析庄书,不仅试图上通中国的古今学术,而且和世界上其他思想流派,也有可以相互比较之处。作者将庄子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阐发深入浅出,见解深刻独到,值得加以留意。
《道藏书目提要》择取《道藏》286种文献写作提要,每篇提要介绍该文献的史实和内容,并阐明其意义,对编撰道教史和研习道教文献者提供了有用的线索。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释道,老子、庄子则是先秦道家学派的开创者,于后世影响至巨。《老子庄子选》现列入“中文经典诵读系列”(繁体竖排)。该系列丛书根据二十年来王财贵教授在推广“儿童读经”所编给儿童的读本修订而成。除将读音依据普通话标准调整外,本书采用了繁体竖排的形式,以供国内外希望熟悉繁体字的儿童使用。其特点是大字、白文、准确,拼音仅作辅助之用,故作了“淡化”处理。本丛书从选文、编排、审校到装帧、版式、用纸都融入了主编及编校、制作团队的心血和志愿;丛书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也适合喜欢传统文化的成年人诵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