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学术与思想,至嘉靖年间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王学左派的兴起,在思想界、学术界,以至文翠艺术界,都掀起一股反对程朱理学束缚,解放思想,倡扬个性的运动。随着波涛的翻腾,一股所谓的「实学」思潮,也悄然而至。它伴随着王学左派的心性、良知之翠,以「学以致用」和「经世致用」为其口号,产生一种类似文化复兴的气象,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出现了一批的科学家和科学技术著作,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同时一批热心的知识分子引进泰西学者传来的新异科学知识;在文学艺术领域,则性灵之学大加倡扬,出现了如公安三袁及徐渭等前卫的文学家;在人文科学领域内,则涌起了一股文献考据学和训诂学的风潮。文献考据学的内容是读古书,明古义,阐明古人本始的思想,其手段是通过文字、音
《春秋繁露义证/新编诸子集成》是西汉董仲舒的主要著作,内容为推崇公羊学,阐发“春秋大统一”之旨,杂糅儒家思想和五行学说,对自然和人事作各种牵强比附,建立“天人感应”论的神秘主义体系,其中包括“三纲”,“五常”,“三统”,“性三品”学说。至清代,才出现两个较完善的校注读本(卢文弨校本和凌曙注本)。宣统年间,湖南平江人苏舆兼取庐校凌注,广采前人研究成果,“随时札录”,成《春秋繁露义证》,是目前为止校订《春秋繁露》较完善的本子。
《芥子园画传(第2册)·人物鸟兽屋宇》,亦称《芥子园画谱》,是中国古代最为完备、系统的中国绘画初学入门的“教科书”气从康熙年间刊行以来,一代代的绘画大家、翰墨士林皆将其作为最基础的绘画模板,甚至一些民间匠人也把它视作匠作式样而大加临摹运用。近现代诸多画坛名家如黄宝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多曾谈及自己初学画时以《芥子园画传》为进修范本的经历及得益。
《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内容已佚,仅存目。《商君书》是阐述法家思想理论、政治主张的重要著作。《商君书锥指》以严万里校本为底本,参校数十种校说,博采众长,详加辨正,多有新见,为目前较好的校释本。此为原平装本的升级版精装版。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作的家训,文字生动优美,思想内涵深邃。在这里是学者颜之推为一本家训编订的注解,收集历代对《颜氏家训》所作的可信注释,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有相当权威的意义。
《长短经》又称《》,唐代赵蕤撰,今存9卷64篇。该书汇聚诸子百家学说,撮叙历代更迭史实,论述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涉及知人、论士、政体、君德、臣行、图霸、兵谋等,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史料参考价值。此次整理,所据底本为南宋初年杭州净戒院刊本,以《读画斋丛书》本为校本,以《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全书全式标点,有校有注,收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子书是我国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早的一批子书产生在春秋未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其中不少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珍贵结晶。秦漠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中,遗有不少思想家和学者写过类似的著作,其中也不乏优秀的作品。五十年代,中华书局修订重印了建国前由原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这套丛书汇集了清代学者校勘、注释子书的成果,较为适合学术研究的需要。但其中未能包括近几十年特别是建国后一些学者整理子书的新成果,所收的子书种类不够多,断句、排印尚有不少错误,决定重编辑出版一套新编诸子集成。 新编诸子集成收入先秦到唐五代的子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因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也拟选人(用清东立疏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所作,是中国现存*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 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系统地揭示了战争的客观规律,提出了一套十分完备的军事思想体系和战略战术原则,历来备受赞誉。《孙子兵法》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七史百将传》,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名将的传记,共分十卷,收录了共一百位名将。 《十七史百将传》是北宋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张预(字公立)用了数年时间编写而成的,他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按照《孙子》的思想编写,后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是受到了他的影响。至今传世的版本有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翁氏刻隆庆元年(1567年)耿文光印本。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代表着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水平。它们所体现出的丰富的智慧和内涵,使其影响已远远超出军事学领域,不但为中外政治家、军事家学习和运用,而且被众多哲学家、文学家和企业家所借鉴,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指导和成功指南。
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是《孙子兵法》除《武经七书》之外的另一重要传本系统 十家注 十一家注 系统的母本。 十一家 指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和张预。此本正文前有 十一家注孙子目录 ,首列 孙子本传 ,次列上中下三卷篇目。今 孙子本传 与《孙子遗说》合订一册,《遗说》卷末有 承德堂 朱文牌记。此次《国学基本典籍丛刊》据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影印,《中华再造善本》所据之本亦为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