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书共三卷。卷一为词,卷二为诗,卷三为文。词凡53首,存疑辩证之作7首,佚句4则。诗凡16首,佚句14则,存疑佚句1则。文凡10篇。附录三种: 一、 《李清照年谱》; 二、 《传记·序跋》;三、 《总评》。前有作者自序,末有后记。共三十一万字,被列入上海古籍出版社社规格最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并有精装本供读者收藏。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为杰出的女词人,长期以来,一直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史载原有《李易安文集》十二卷、《易安词》(一作《漱玉词》)六卷,然早已散佚。后人不断搜集,所得不多,如明末毛晋汲古阁诗词杂俎本、清末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本、民国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本,皆辑有《漱玉词》,不仅量少,而且皆无注释。晚近王仲闻所著《李清照集校注》,较为精审而全面,然收词仅43首,校注亦有不详与未安之处。
野客叢書在宋人的学術筆記當中還算是比較著名的一種。作者王楙,宇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居平江,遂為長州(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生於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少孤,力學。母親去世後,疏食布衣,絕意仕進,題所居曰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時人稱之為「講書君。晚年得拘攣之疾,仍手不釋卷。於嘉定六年《二二三》病終,年六十三。所著惟野客叢書三十卷傳世,作者將其父王大成的野老紀聞一卷(共三十九條筆記》附錄於書後。巢睫稿筆五十卷,已佚。另外,據本書卷三十小名犬子(六一一)條云: 「往往見古人小名小字者,又不得不信,因而筆之,得八百來件,而侍兒倡優等名不錄也,可為五卷上這部書稿也沒有傳下來。
《儒林外史》是晚清谴责小说之一,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种清末以来对此书的评点,融于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
《儒林外史》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书中描写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动表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历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学界的重视。李汉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汇集十种清末以来对此书的评点,融于一书,加以标点、校勘,既便于读者理解,增添阅读乐趣,又便于学者进行各方面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阮籍集校注》是陳伯君先生的遺著。陳伯君名紹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校時曾師事黃侃、黃節、馬敘倫、吳梅諸先生,畢業后從事教育、新聞等工作,性耽文史,長于詩詞。在本書之前,阮籍作品向無詩文合集的校注本,唯《詠懷詩》部分有黃節等人的注本行世,本書是次對阮籍詩文進行逐篇校勘和注釋的整理本,其中引用大量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鲍照是南朝宋诗人,骈文家,主要成就在乐府诗和五言古诗的创作方面。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书在钱振伦、黄节校注的基础上加以补注。不少诗篇的注释后附有集说。并附鲍照年表和诸家评论,具有参考价值。
《震泽先生别集》四种六卷:《震泽长语》二卷、《震泽纪闻》二卷,明王鏊撰;《续震泽纪闻》一卷、《郢事纪略》一卷,明王禹声撰。《震泽长语》是王鏊晚年归田读书时所记的笔记,持论颇有根据;《震泽纪闻》、《续震泽纪闻》两书,以明人记明事,可补《明史》之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郢事纪略》则是研究万历朝矿税之弊的不可多得的一部文献资料汇编。
時代變遷,經典之風采不衰:文化演進,傳統之魅力更著。古人有登高懷遠之慨,今人有探幽訪勝之思。在印刷裝幀技術曰新月异的今天,國粹綫裝書的踪迹愈來愈難尋覓,給傾慕傳統的讀書人帶來了不少惆悵和遺憾。我們編印《文華叢書》實是為喜好傳統文化的士子提供精神的享受和慰藉。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并于绘画、书法均有很高的造诣。他作诗倡导融会古今,生新出奇,是宋代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和主要作家。本书选注黄庭坚诗162首、词12首、文30篇,较全面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经历和思想艺术特色,注释详实,于黄庭坚诗受儒、佛、道三家影响所形成的独特风格,有较深入的探讨。
野客叢書在宋人的学術筆記當中還算是比較著名的一種。作者王楙,宇勉夫。家本福清,其先徙居平江,遂為長州(今江苏苏州市》人。他生於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少孤,力學。母親去世後,疏食布衣,絕意仕進,題所居曰分定齋,隱居讀書著述,時人稱之為「講書君。晚年得拘攣之疾,仍手不釋卷。於嘉定六年《二二三》病終,年六十三。所著惟野客叢書三十卷傳世,作者將其父王大成的野老紀聞一卷(共三十九條筆記》附錄於書後。巢睫稿筆五十卷,已佚。另外,據本書卷三十小名犬子(六一一)條云: 「往往見古人小名小字者,又不得不信,因而筆之,得八百來件,而侍兒倡優等名不錄也,可為五卷上這部書稿也沒有傳下來。
《范石湖集(竖排繁体)》是范成大的诗词集,收《石湖诗》三十四卷,《石湖词》一卷。书后附传记、校记及清人沈钦韩作的《范石湖诗集注》等资料。范石湖集,宋范成大撰。范氏所著诗文,早有全集刊本,共一百三十六卷。其中诗词两部分,赖清人先后重刊、辑刻,尚有流傅。范成大是与陆游齐名的南宋诗人。他以诗歌形式,咏赞田园风光,反映民生疾苦,抒发爱国思想,描写山川行旅等,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在艺术风格上清新婉丽,俊秀自然,带有唐诗韵味。
陳高(一三一五—一三六七》,字子上,號不繫舟漁者,温州平陽人。陳高自幼聰穎好學,日誦千言。既冠,以詩文名州郡。青年時,多在外漫遊,時有詩篇吟詠。至正十四年登進士第,授慶元路錄事,任内明敏剛决,聲名赫赫。元末戰亂起,陳高回故里。平陽失守後,輾轉至懷慶,謁庫庫特穆爾。居數月,病逝。後人論曰:“吾鄉宋元先哲……百年間高節清風,後先輝映,惟霽山、子上。” 陳高傳世有《陳子上存稿》,後世易名為《不繫舟漁集》。《四庫全書總目》評其:“文格頗雅潔”,“其五言古體,源出陶潛,近體律詩,格從杜甫,面目稍别,而神思不遠,亦元季之絳睁者矣。” 《陈高集》以黄群刊印《敬鄉樓叢書》之《不繫舟漁集》為底本,此本原有多家校注,可為參考。又參校《不繫舟漁集》丙寅孟春重刊本、《永嘉集》内編、《慎江文徵》、《東
《吴之振诗集》为浙江文丛之一,这套丛书还有《乌斯道集》,《臧懋循集》,《汪康年文集(套装上下册)》,《罗隐集校注-全二册》,《两浙金石志》 等。 本次點校,包括《黃葉村莊詩集》八卷、《續集》一卷、《後集》一卷,吴之振文數篇,并附錄《題詞》、《贈行詩冊》、《種菜唱和詩冊》、生平資料與點校者所撰《吴之振年譜簡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