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家书》是晚清一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世人修身、教子的经典读本。编者以李鸿章、李瀚章兄弟编校的光绪己卯年(1979年)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家书》为底本,采用简体横排,新式标点,完整收录,绝无删节。更加在原书内容基础上,补充曾国藩家人对应的来信,形成了这本《曾文正公家书》(增补版)。随书附赠《曾文正公家训》(增补版)。 全书集结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同治十年(1871年)前后撰写的致祖父母、父母、叔父母、诸弟、妻子及儿辈的家信,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陈,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道的阐发,可谓事无巨细,一皆覆载。 增补的家人来信,综合参考了台湾学生书局196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台湾学生书局1975年版《湘乡曾氏文献补》、海南出
《容斋随笔》共分五集,前四集每集十六卷,第五集为十卷。这部书内容繁富,评论精当。历史风云、文风诗艺、经籍传注、典故沿革、科举礼仪、民俗风物、天文地理、阴阳象纬、姓族谱牒、仙梵医数,一时网罗。作者对宋代的典章制度、官场见闻、社会风尚、经济状况,对宋代以前的王朝废兴、人物轶事、制度沿革着力犹多;严谨细致的考订,如情如理的分析,其资料的价值自不待言,内中一些观点也颇有见地。作者对诗歌的评点也是慧眼独具,后人就曾汇集书中有关论诗的部分,以《容斋诗话》之名刻印行世。 《容斋随笔》一经问世,即在朝野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的 学士大夫争欲传袭 ,其后的历朝历代文人学者莫不赞誉有加。历来被认为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笔记,与沈括的《梦溪笔谈》、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重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容斋随
《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以浙江图书馆藏明隆庆六年谢廷杰刻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本为底本标点,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中华图书馆本及台湾、日本出版的王阳明全集本为参校本,原本误漏或与诸本有异者,酌出校勘记。 全集为四十一卷,卷一至三十一下为阳明本人著述;卷三十二至三十八为附录:卷三十二为旧本未刊语录诗文汇辑,系编者在前人搜辑基础上汇集整理而原本未刊的阳明语录和诗、文,计二十八篇,卷三十三至卷三十七为年谱一、二、三和年谱附录一、二,卷三十八、三十九为世德纪、世德纪附录,卷四十为诰命、祭文、传记,收录原本卷首之诰命一篇及《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的祭文、传记凡十二篇,卷四十一为序说、序跋,收入原本卷首之序说七篇、《王阳明全集(套装上中下册)》编者增补
“笔记小说”是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等,宇宙之大,芥子之微,琳琅满目,真是万象包罗。文笔有的简洁朴实,有的情文相生、美丽动人,常为一般读者所喜爱。它是一座非常丰富、值得珍视的宝库,有着后人取之不尽的无价宝藏治史者可以利用它增补辨证“正史”的阙失,治文者可以从中考察某一时代的文坛风气、文学作品的源流嬗变,治专门史者可以从中挖掘资料,文艺创作者可以从中寻找素材,可以说是各尽其能,各取所需 据粗略的估计,中国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要全部读遍,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有必要对它进行一番去
钱谦益为明清之际重要的诗文作家。《牧斋初学集(全3册)》为其入清后的作品。钱的作品,被清高宗列为禁书,因之湮没达二百年之久。辛亥前后,始有铅排本问世,然缺点甚多。钱仲联教授数十年的研求,标校整理,成为最完善的本子。
《中华国学文库:伊川击壤集》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诗集。邵雍精于易学,“遇事能前知”,以致后世术士谬托他为祖师。江湖上的大名,反而遮掩了他“粹然儒者”的本来面目。与周敦颐、张载、二程相比,大儒邵雍还擅长吟诗。他以诗抒情言志、阐述哲理。他生于北宋国力鼎盛、经济繁荣之时,当时世风恐怕也是浮躁的,但他的诗展现给我们的是闲适、自在。他自命居所为“安乐窝”,诚然他是既安且乐的。邵雍一生作诗三千余首,收入《伊川击壤集》中。我们这次从理学丛书本《邵雍集》中抽出相关部分,横排改简化字单行。
《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阮籍集校注》是陳伯君先生的遺著。陳伯君名紹功,以字行,湖南湘潭人。一九二○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在校時曾師事黃侃、黃節、馬敘倫、吳梅諸先生,畢業后從事教育、新聞等工作,性耽文史,長于詩詞。在本書之前,阮籍作品向無詩文合集的校注本,唯《詠懷詩》部分有黃節等人的注本行世,本書是次對阮籍詩文進行逐篇校勘和注釋的整理本,其中引用大量手史料,既能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時也有很多獨到的見解。
一、本书以现存最早的宋绍兴八年(1138)广川董弅刻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四年(1535)袁襞嘉趣堂刻本,在保留宋本原貌的基础上,对存在讹误的字句稍作改订,原文中有明显错误者加圆括符(),改正及增补者加方括符[],校语则以脚注出之。 二、刘孝标注文引援详确,向与正文参行,今一仍其旧,同样以影宋本为底本,与袁本对校,俾使读者尽窥宋本全豹。标点符号及校语例同正文。 三、本书自历代《世说新语》评点本、补本、续仿本,及笔记、目录、序跋、论著等文献中辑录《世说新语》评点数千条,二十余万言,总评置于正文之前,条评放诸各条之后。如对正文或注文加以评点,则在正文或注文之后以。标示,说明。前文字有评点;如对整条加以评点,则在此条之后以。标示;同一位置如有多家评点则不再重复标明,读者可参酌。 四、本书收
《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选集,共收录周朝至南朝梁七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和少数佚名作者的作品700余篇。该书以其搜罗宏富、裒英集粹的特点而备受历代文人学士的推重,一度成为士人的和书。为了方便读者,达到去粗取精、古为今用的目的,本书对《文选》原书进行了“二次遴选”,舍去了部分文采和影响,稍逊的篇章,保留了最脍炙人口的精华之作,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新详细注释,并对原文的艺术性、思想性加以精当的评析。 《文选》以其搜罗宏富、裒英集粹的特点而备受历代文人学士的推重,一度成为士人的和书。民间很早就流传着“《文选》烂,透才半”的谚语。人们竞相研习、笺注《文选》,以致形成一项专门的学问——“文选学”。依今天的眼光来看,《文选》所收作品很多,难免有浩繁芜杂之嫌。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所称颂的“正变兼陈,洪纤毕具,信为赋家之大观”的《历代赋汇》,为清代陈元龙奉敕编纂,是迄今为止辑录先秦至明代赋作最为完备的赋体作品总集。陈元龙为清康熙时进士,授编修,后授文渊阁大学士,为饱学之士。他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广搜博采,分类编排,于康熙四十五年编成本书,总计一八四卷。全书正集一百四十卷,收叙事体物之作,计三千○四二篇,分为天象、岁时、地理、都邑、治道、典礼、祯祥、临幸、搜狩、文学、武功、性道、农桑、宫殿、室宇、器用、舟车、音乐、玉帛、服饰、饮食、书画、巧艺、仙释、览古、寓言、草木、花果、鸟兽、鳞虫等三个类目;外集二十卷,收抒情言志之作,计四二三篇,分为言志、怀思、行旅、旷达、美丽、讽谕、情感、人事等八个类目;逸句二十卷,计一一七篇;补遗二十卷,计
黄仲则的诗歌,在风雨飘摇的旧时代,拥有为数众多的读者。瞿秋白早年在叙述家庭的穷困生活时会说:“想起我与父亲的远别,重逢时节也不知在何年何月,家道又如此,真正叫人想起我们常州诗人黄仲则的那句来:《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饿乡纪程》)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在赠送给友人的一首诗中,再次提到黄仲则:“词人作不得,身世重悲酸。吾乡黄仲则,风雪一家寒。”(羊牧之《我所知道的瞿秋白》)对黄仲则的深切同情,溢于言表。 郭沫若说过,郁达夫不仅很喜欢黄仲则的诗,而且同情他的生活,似乎有意在学他,“他的短篇小说《朵石矶》便是以黄仲则为主人公的,而其实是在《夫子自道》”。(《郁达夫诗词钞序》)在解放前的三十年间,有关黄仲则的年谱,评傅、各种选本,陆续出版,数量之多,超过清代其它诗人
本书以学术为主,以鉴赏为辅,选择《世说新语》一书中富有文化内涵的条目三百余条,重点考索与解释《世说》一书文字之外的深层次的意义,或揭示真相,或索解文化内涵。全书按《世说》原作“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次序排列,每个选择讲解的条目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再录原文,然后作索解。每条约1千字,全书约40万言。
《皖人诗话八种》由(宋)朱弁 等著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 第2辑 沈信卿先生文集》由沈恩孚著
岳麓书社出版的《曾国藩家书》(全收录珍藏本)由曾国藩研究权威、著名作家、学者唐浩明先生不遗余力进行搜集整理,共计100万字,收录曾国藩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子、儿子所写的家书近1500通,涵盖了目前所能搜集到的所有曾国藩的家书,是迄今为止收录其家书数量最多最完整的曾国藩家书大全集。
本书以学术为主,以鉴赏为辅,选择《世说新语》一书中富有文化内涵的条目三百余条,重点考索与解释《世说》一书文字之外的深层次的意义,或揭示真相,或索解文化内涵。全书按《世说》原作“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次序排列,每个选择讲解的条目用小标题概括内容,再录原文,然后作索解。每条约1千字,全书约40万言。
《病余长语》十二卷,清边连宝撰。边连宝(一七00——一七七三),字赵珍,后改肇畛,号随园,晚号舜仙、茗惮居士,直隶河间府任邱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清代中期有名学者、诗人。时与献县戈涛、高阳李才葺并称「燕南三子气又与戈涛有「瀛州二子」之目,合刘炳、李中简、纪昀、戈岱、边继祖,并称为「瀛州七子」(亦称「河间七子」),且与钱塘袁枚并称「南北随园」,学者称其为「北随园先生气」。此次整理,以天津图书馆藏本为底本,校以清华残本,并对《长语》中所征引之书,皆二核对原始出处。作者在引书过程中,有些是节引综述,与原文不尽相同,今为明确起讫,便于阅读,凡属此类引文,皆以引号括之。对于其中影响文意的文字酌作校勘,并在按语中说明引文出处及删节情况。凡校勘中所涉书籍,皆胪列出来,作参考书目附于后,以
大美中文课之古文观止新编》(全三册)在清代《古文观止》的基础上,保留传统优秀篇目,去掉落后于时代的篇目如应试策论,添加未收录的优秀篇目如诸子经典、明清小品文等。以时代为纲,以作者为目,天文地理、春夏秋冬、山川湖泊、花鸟虫鱼、琴棋书画无所不包,愿“极声貌而穷文”,在浩如烟海的佳作里,选取适合现代读者阅读的优秀篇目,以期达到“观止”的目的。